..續本文上一頁。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爲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複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爲在。
此借事發明。妄本無因。突然而起也。言汝已知相續起于妄明。七大唯是真性。如來得妙明覺。不生山河大地。猶不知妄本無因。故曰汝雖除疑。余惑未盡。達多頭本不失。己非魑魅。忽自以爲魑魅。無狀狂走者。此狂何因而起。滿慈當下分明。答雲此人心發顛狂而走。更無他故。佛言。妙覺明心。本來自圓。本來自明。本來自妙。未嘗有妄。既稱爲妄。雲何有因。若有所因。即名爲真。雲何名妄。究其現在。是自己妄想。展轉相生。初無定處。推其本始。是一迷積迷。曆乎塵劫。亦無有因。我前與汝發明。汝猶不能自己反求。而從人索妄本耶。如是迷因。是迷自己本圓妙心而有。別無他故。若汝識此迷本無因。則汝妄想。元無所依。汝今雖遭妄想。久在輪回。尚無有生。雲何說世尊諸妄圓滅。獨妙真常。索妄本于我耶。我今雖得菩提。但能說此妄本無因。豈能拈出無因之妄。以示人乎。正如寤人說夢中事。別無方法。取夢中之物以示人也。夢中物似有因。尚不能取。況本無之妄想。乃欲索其生起之因。惡可得哉。此妄無因。正如達多狂性相似。不是本來有狂。元是迷頭認影而狂。其因豈有定在耶。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衆生。叁種相續。叁緣斷故。叁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此告以歇狂之方也。不隨。是歇狂初步。分別。是分別二執。言汝但不隨順世間業果衆生叁種分別。現行相續心。則叁種現行相續心。一時頓歇。所謂緣斷而因不生。又答遷流終始之問。叁緣。世界衆生業果之緣。覺明空昧。相待成搖等。爲世界因緣。明妄非他。覺明爲咎等。爲衆生因緣。欲貪殺貪盜貪等。爲業果因緣。又借達多之狂。迷頭認影。以例滿慈之狂。認明墮所。狂事不同。狂心無異。此狂一歇。當下即證菩提。不勞余力。則知勝淨妙心。本然周遍。元是己物。何藉粘皮帶骨。動經劫數。勤苦修證哉。衣喻無明。珠喻勝淨明心。言雖有此勝淨明心。而爲無明包裹。有而不覺也。所願從心。致大饒富者。現塵現刹。無不如意也。
即時阿難。在大衆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淫業。叁緣斷故。叁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雲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唯垂大悲。開發迷悶。
富樓那問意已圓。複以阿難起問。仍還當機也。殺盜淫。舉業果因緣。該世界因緣衆生因緣。頓棄句。指歇即菩提。何藉修證等語。此阿難第叁番執因緣也。必帶自然者。若曰今棄因緣。則外道自然之說爲當矣。所說自然。謂八萬劫後。自然成道。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于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爲狂走。
阿難不執自然。但執因緣。佛言。汝不說因緣則已。若謂狂性以因緣故而得滅除。則正滅除時。不狂性便自然而出。是則本排自然。翻墮自然。因緣自然之理。至此窮矣。阿難下。拂頭非自然也。謂頭本自然。則本自其然也。當常常自然矣。何故忽怖失而狂走乎。此因緣二字。只是故字。法合當雲。本性若屬自然。衆生當常見自性。何故有迷而背馳者。可見菩提不屬自然。若自下。拂狂非因緣也。頭若因緣而狂。即宜因緣而失。今本頭不失也。狂怖特妄出耳。當狂怖時。本頭實無變易。則狂歇而覺有頭。何藉因緣乎。法合當雲。性本不失。無端迷背似失。當迷背時。性無變易。則迷破見性。何假因緣哉。可見菩提不屬因緣。本狂下。拂狂非自然也。上文狂非因緣。恐轉計狂屬自然。故以此破之。法合當雲。清淨本然。原無妄想也。不狂下。拂不狂非自然也。不狂自然。應上文不狂性自然而出。恐轉計不狂爲自然。故以此破之。
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爲戲論。是故我言叁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爲自然。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曆劫辛勤修證。雖複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秪益戲論。
此下發明正義。悟字。知字。是歇狂妙訣。由悟本頭非自然。非因緣。然後知狂走非自然。非因緣。悟本頭。方見本來面目是真。知狂走。才覺向外馳求是妄。言汝自迷家寶。向外馳求。執緣執自。固所不免。若使親見本來。狂心頓歇。則知因緣自然。俱成戲論。非實義也。我說叁緣斷故。即菩提心者。即歇狂悟本之法。豈因緣自然之可擬哉。雖然。若執狂心歇。而菩提心生者。亦是因緣。亦是狂心。亦是戲論。猶然生滅。不獨爾也。即使滅生俱盡。至于無功用處。若有自然。作自然想。此名自然心生。生滅心滅。亦是戲論。亦是狂心。亦是生滅。何以故。以生滅爲因緣。而以無生滅爲自然。喻如世間雜和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對此和合。則以非和合者。稱本然性。即此本然。是對待法。非真本然。故亦如戲論。直至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二俱遠離。離與不離。二俱雙非。方是正句。方是無戲論法。複恐以解爲證。故當頭一點雲。得到這個田地。菩提涅槃。尚遙遠在。得句之時。才是發心。正好修行趨向菩提。苟非曆劫修證。雖持多經妙理。亦是只添戲論。與本分事。了無交涉。此經爲見性修行不取多聞知解。阿難已悟妙覺明心。下乃密請修行。理行冥合。
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何須待我佛頂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頓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幹枯。令汝解脫。是故阿難。汝雖曆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如摩登伽宿爲淫女。由神咒力。銷其愛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睺母耶輸陀羅。同悟宿因。知曆世因。貪愛爲苦。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此下極言多聞之弊激其進修也。言汝談說自然因緣。決定明了。毫無差誤。聲聞衆中。推汝多聞以爲第一。用此多聞。積劫熏修。不能遠離淫術之難。若果多聞可脫苦離縛。何須神咒冥加之力。立使登伽淫火頓歇。便證叁果。不生欲界。汝亦得脫。則知咒力與多聞力。日劫相倍。汝雖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肯修秘密妙嚴。便可遠離憎愛二苦。以此二苦。從投胎異見成憎。同想成愛處便有。是與生俱生。極難除者。若肯一日修無漏業。即能永斷。況其他乎。但恐不肯進修耳。複舉劣機得益以痛責之。一念熏修。非徒口說。出纏。指登伽。授記。指耶輸。耶輸女身。已爲弱質。登伽淫女。更是劣機。但以一念熏修。皆獲大益。汝以丈夫。爲衆知識。反自迷悶。耽著戲論。不肯修無漏業。真自欺也。
阿難及諸大衆。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刹。如來複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唯願如來不舍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舍小乘。畢獲如來無余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伫佛慈旨。
實相無相。如來藏體。周遍十方。本性清淨。絕名離相者是也。前卷佛責聲聞不達實相。許令修大乘者。通達實相。今重重開釋。故惑銷而心悟。失性如旅泊。見性如華屋。見性不修。如獲屋不入。故請如來本發心路。入佛知見也。無余涅槃。圓果也。本發心路。圓因也。既已見性。又求入佛知見者。見方開示修乃悟入。要因門入。起後一門深入意。疇昔攀緣應首卷攀緣心。此不複認爲自性。但未知從何攝伏。首卷決擇真妄。發明覺性。乃至深窮萬法。決通疑滯。使信解真正。爲因地心。因地既真。斯可圓成果地修證。以上爲見道分。下別起修道分。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爲當來佛滅度後。末法衆生。發菩提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衆。汝等決定發菩提心。于佛如來妙叁摩提。不生疲倦。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發覺。從本覺而發始覺也。初心。最初起修之心也。決定義。謂決定而不可易者。初義令審因地發心。爲進修基。而指五濁爲生死根本。即虛妄滅生者也。令其擇之旋之。而依圓湛不生滅性以成功。次義令審煩惱根本。使知所降伏。取如來位。而指六根媒賊劫家。繼以世界相涉之義。備顯六根數量優劣。令知所擇也。既得無生滅性爲因地心。又審煩惱根本。選擇圓根一門深入。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四卷(鍾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