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大孔雀明王经题解
见如法师 著
将释此题,文分為十:
甲 诸译简述
乙 追溯鉴定
丙 译人简介
丁 源流概述
戊 教乘摄属
己 正解经题
庚 轮身之别
辛 灵应若斯
壬 具四悉檀
一 含义略述
二 引疏為证
三 语惊今古
四 神跡益生[-]半山楼阁 [二]啄崖成池
癸 修法略述 今
甲 诸译简述
印度僧人帛尸梨密多罗,於公元三二一年携本经来华,至三二二年译出。这时部头不大,不為人知,藏经亦不录。其中经过四百餘年,至不空大师约公元七四六年前,已有多次翻译,今已非当初的小部头了。例如: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卷,共五纸,唐、义净於公元七○五年译出。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共八纸,失译人。孔雀王咒经一卷,秦、罗什译。
《佛说大孔雀王咒经》三卷,共六十纸,唐、义净於公元七○五年译出。
《佛说孔雀王咒经》二卷,共五十三纸,梁、僧伽婆罗於公元五一六年译出。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不空於公元七四二年后译出。
(是年奉先师遗命,赴印参謁龙智阿闍梨,并五印度遍访善知识,於七四六年归唐。)
由於本经先后分别译出,形成本经特别的格调。显示了不空大师译笔忠实,也说明信眾篤信而仍能由散落集中,发挥经功不可思议的妙用,且能引起考据学家的兴趣,特别加以考据。
乙 追溯鉴定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七二册,《密宗教史》第三页,蒋维乔大德之《密教史》第八行,谓金刚智来华弘扬密教之前(七一九年)密教经典之一部,中土业已广译,其中如《孔雀王经》,已译八遍…。
吾人颇信孔雀王咒之发源,可追溯至佛教最古之时,崇信已久。巴利派之佛教亦收入其Paritta中。
此经原文,业经阿布登Serged,Oldenbour,君,刊载於俄国帝立考古学会东方部记录之中。附於其帛脱罗维司基Petrovski君所辑《梵文疏勒文钞本》,残卷文之后。此种残卷业经阿布登君识為《大孔雀经》,故以梵本《大孔雀经》附焉。此本為印度部INDIAOffice,所藏抄本,其中数页,亦為大孔雀经文。
《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九册,《佛母大金曜明王经》条,标的是本经题解,而实未解一字,却把经的内容,作了完整的叙述。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七八册,《大孔雀咒王经》与《正法念处经》研究中,有《大孔雀明王经药叉名录舆地攷》一书,是对本经内所云药叉名号等及地名,加以改据或实地勘察。
《佛学辞典》七四○页,有《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不空译,於诸译中,此本最為流通。
考据学家认為不空译本洵為可重者,当时不空必有一种或数种梵本為根据,且其学问甚博,今其译本,无疑说是校正义净大师七○五年之译本,亦甚的当。此经谓在诸译本中,最為流通宜矣。
又玄奘大师至印度之时〈记元后七世纪〉据BANA证明,《大孔雀经》為七世纪习诵之文。当戒日王Hai一savardhana Siladitya,未即位前,闻其父死,奔赴王宫,遇诸传教师,举行仪式,有诵《大孔雀》经文者。(出Cawe-LLThOMAS译本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七八册二一二页。)
今台北市如来禪寺之菩萨阁,其开光仪式,亦诵《大孔雀明王经》,岂不古今辉映。
丙 译人简介
不空Amoghhava jra师之法名。事师金刚智,(东密付法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十五出家,二十受具。师於公元七四二年时,曾受其师金刚智遗命,获玄宗皇帝允准,賚大唐国信,入印面謁四祖龙智请益,获纯正佛教梵本,暨密教奥蕴,悉皆口授,且给予《十八会金刚顶经》,并其他密教梵本五百餘部,尽得密法心印。毕生献身佛教。研究声明论,十二年的课程,六个月即毕业。其聪明博学,通达诸国语言,能读他国书籍。七四六年归唐,时天旱数月,帝命於内宫,修孔雀法祈雨,阅三日果验。帝赐号智藏,并赐紫袈裟等。七七四年寂。师重病时帝亲临探望,并任开府议同三司。封师為萧国公,敕赠司空。食邑三千户。法腊五十,世寿七十。諡号大辩正广不空三藏和上。(唐密第二祖。)
师在生身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之师。纯正密教始祖,善无畏、金刚智先后来华弘化,然不空於中国,毕其生弘扬密教最力最久。
史学家称当时罗什、真諦、玄奘、不空并称翻译四大家。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对照组织之功甚鉅。付法弟子惠果,為嫡传真言宗七祖。(唐密第三祖。)
丁 源流概述
佛法原兴起於印度,传入中华首為显教。密教乃於如来灭后七百年时,龙猛(树)菩萨,开南天竺铁塔,过金刚萨埵,受灌顶职,秘密法门方传於世。
虽帛尸梨密多罗,於东晋初携《孔雀明王经》来华,為咒法之始,正规的密教却始自元宗时,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诸大师,相继来华弘扬而建立。
善无畏公元七一六年,自印那难陀寺来我国长安。金刚智偕不空於七三○年来洛阳《孔雀明王经》却是由帛尸梨密多罗,先行於公元三一二年,携来我国。东密八祖空海大师,接法后即返其国,但《孔雀明王经》,已由其国役小角行者修法而得悉地。可见本经流传之速之广。
东密与显教开祖不同,东密初祖是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空海。但东密称此為付法八祖。另尚有传持八祖如下;
龙猛—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空海。
提起一行大师,当时是名学者,过目不忘,甚於今日之电脑。曾编大衍历,过八百年不必校正。為倭国所重。聆听善无畏讲《大日经》一遍,即可写出疏钞。惜寿命不长。亦无传人。
依以上源流系统,本经似属东密。实则地地道道的唐密,且法出唐密二祖不空大师。其经咒三种注音,出自今人东京帝大毕业庄锡庆教授之校註。由华僧见如奋力弘扬。常通法师,乘寧尼师亦弘扬甚力。
此后受密语者,多满山林、习有宗者,自成渊数。方今末世后生,千万血脉之中,全是第三代弟子也。(出《孔雀音义》七五七页)
第三代弟子者,指三祖惠果后唐密学人。
孔雀法古早源於贤劫七佛,唐密固由印土分别传至中国、西藏、日本,唐密二祖不空,弘扬灌顶於山西五台山,復奔五印,謁龙树归唐,帝命内宫修斯法祈雨。三祖惠果后,再无文字稽考。中国元朝之前,全是藏密天下,(见中国佛教年表)而今东密虽经二次大战,传承法系仍牢固不輟;藏密虽经战乱,DL、班禪分岭扬标,法系承传资料仍為完整。考据学家认為中国密教,传至日本空海,法统不復存在。
由於孔雀法,龙天推出,近二十年大加弘扬,国内外信眾,奉持与日俱增,无形中却把正统唐密法统接续起来,不可思议,意外收获,对中国佛教正统唐密不无微末供献。
戊 教乘摄属
据《密宗概论台密纲要》,台密之判教,大概分二种,一是绝对门之判教,二是相对门之判教。绝对门之判教者,依大日经义释所说,秘密一乘,统摄权、实、偏、圆诸教,建立一大圆教也。相对门之判教者,傍附天台之判释,约相对释之粗妙也。若先用相对之判释,后必能用绝对之开显矣。
台密所依之经论,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密典,加《菩提心论》,古称密教三经一论。另有《顶轮王经》及《瑜祇经》,称密教五部经典。
《神变疏钞》,《曼荅罗疏钞》,皆陀罗尼為密圆。《理趣经》中如来说有五藏:一经藏如牛乳。二律藏如酪,三论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酥,五陀罗尼藏為醍醐。醍醐之味,乳酪中最為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陀罗尼者,经律中最為第一。能除诸罪,令诸眾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唐密二祖不空大师的都部要目裡,认為《大日经》乃不过是《金刚顶经十八会》之十六会的说法而已。八佛顶之导首,《一字金轮佛顶陀罗尼经》,其修法也,尚以和诵《孔雀明王经》,可见本经地位,顿教大乘圆密所摄宜矣。尤其中卷下卷都有皈依、皈敬八条梵,把祂译出,更能明白看出是大乘是小乘;
南莫—司覩母驮—野, 皈依十方诸佛陀耶。
NA MO S Tu Bud Dha YA
南莫—司覩母驮—曳—。 皈依诸佛所证本觉菩提理。
NA MO S Tu Bud Dha YE
南莫—司覩目巨驮野, 皈依诸佛所证涅槃果。
NA MO S Tu MU K TA Ya
南莫—司覩目巨驮曳—。 皈依本来清净涅槃理。
NA MO S Tu MU K TA YE
南莫—司覩散怛野, 皈依地上诸大菩萨摩訶萨。
NA MO S TU SAN TA YA
南莫—司覩散怛曳—。 皈依地前贤位诸大菩萨。
NA MO S TU SAN TA YE
南莫—味目巨怛野, 皈依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
NA MO VI MU K TA YA
南莫—味目巨怛曳—。 皈依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无上法宝。
NA MO VI MU K TA YE
本经上卷有过去、现在、未来七佛共同说咒。下卷有七佛八菩萨,分别宣说真言。在在显示本经非比平常所读之经,藏密法统来自七佛良有以也。此亦引起末学研究开发底兴趣,或者说是责任。定有非同小可,利益眾生的奥秘。感谢本师释迦如来慈悲加被,总算满了愿,蒐集这些比较可以参考的资料。此一难得难遇,无上法宝,供诸於世,同共分享。同得利益,同发菩提心…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题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