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六)

  2011百日共修上师瑜伽(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一、上师瑜伽的实修方法

  

   (二)七支供

  

   第三、忏悔支

  

   无始所积罪堕皆忏悔

  

   忏悔支主要对治嗔恨心和害心等烦恼。忏悔时必须要具足四种对治力。

  

   所依对治力:有外在的所依对治力和内在的所依对治力。外在的所依对治力是明观福田,内在的所依对治力是发菩提心。

  

   做忏悔时,发菩提心非常重要。我们本具的佛性被妄想、分别遮蔽了。通过忏悔去掉这些障碍,本具的光明与佛性,无漏的功德就会自然显现。我们忏悔、消除业障,不是为了获得健康等暂时的利益,而是为了获得解脱成佛的果位。我们解脱成佛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自己要先到达彼岸——成佛,然后再度化父母众生,帮助他们到达彼岸、解脱成佛。这样我们就要消除业障。以这样的发心进行忏悔,就是内在的所依对治力。

  

   外在的所依对治力,就是前面所讲的明观福田的内容,即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及历代传承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及其眷属等浩如烟海般的殊胜坛城。

  

   厌患对治力:是对自己以身口意造下的恶业生起悔恨之心。

  

   自性罪主要包括:1、十不善业;2、五无间罪;3、近五无间罪;4、四重罪;5、八邪罪等。

  

   1、十不善业:(1)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2)口四业:妄语、绮语、恶语、两舌;(3)意三业:贪心、害心、邪见。

  

   2、五无间罪:(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

  

   3、近五无间罪(与五无间罪相似的五种重罪):(1)污比丘尼;(2)杀见道菩萨;(3)杀有学僧伽;(4)夺僧伽资具;(5)拆毁灵塔。

  

   4、四重罪:包括居智者之首位、享用密咒师的财产、居比丘顶礼之前、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1)居智者之首位。应该恭敬、尊敬有智慧的人,让他坐在前面或坐在上面。若是对智者有不恭敬的心态或行为,是一种重罪。

  

   (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若是不择手段地占用修密法有成就之人的财产,也是一种重罪。

  

   (3)居比丘顶礼之前。在显宗里,尤其是小乘里,比丘是具足圆满戒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若是对比丘不尊重或有轻视的态度,也是一种重罪。

  

   (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在深山里修持或在生活各方面比较困难的修行人,他们得到食物或筹备资具非常不容易,若是你轻易地享受这些食物或使用这些资具,也是一种重罪。

  

   5、八邪罪:包括谤白法、赞黑法、障碍行善者积资、扰乱信士之心、已入密乘者背弃上师、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

  

   (1)谤白法(正法):诽谤正法。

  

   (2)赞黑法(邪法):赞叹邪法。

  

   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化现的上师、邪师或邪法非常多,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轻易地赞叹或诽谤。若是要赞叹或诽谤,一定要黑白分明,否则容易犯这两种邪罪。

  

   (3)障碍行善者积资。比如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是信佛的,他(她)要积累资粮,自己却阻碍,这也是一种邪罪。

  

   (4)扰乱信士之心。信士指的是对法有具足信心的人。有些人对上师非常有信心,如果对他们说些扰乱人心的话,比如说这个法如何不好,或者有比这个法还殊胜的法,或者说上师如何不好,还有比这个上师更好的上师等,也是一种邪罪。自己生不起信心,还影响他人。每个人的缘分、根基不同,既然他人生起了信心,自己就不能说三道四扰乱他人的心,否则也是一种邪罪。

  

   (5)已入密乘者背弃上师。比如已入密乘者在上师背后说坏话或做坏事,违背或背弃上师,也是一种邪罪。

  

   (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应该在每天或固定的时间里修持本尊。若是长期不修持,也是一种邪罪。

  

   (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真正的金刚道友是修行上的伴侣,也是成就的助缘。若是长期离开同修道友或金刚道友,不重视共修,也是一种邪罪。

  

   (8)已进入密乘者舍弃坛城。进入密乘要设置坛城或亲近坛城。若是不设坛城或不亲近坛城,以轻视的态度或长期舍弃坛城,也是一种邪罪。

  

   因为以前没给大家讲解过四重罪和八邪罪,所以在此处给大家仔细地讲解一下。这都属于造业、造罪。

  

   此外,还有我们会犯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等。

  

   对往昔所造的恶业、罪孽,生起了无比的畏惧、忏悔之心,这是厌患力,即破恶力。自己对所犯下的罪业,有些能想到,有些想不到。无论自己能否想到,佛菩萨都一清二楚。在上师等对境面前,自己要不覆不藏、发露忏悔。

  

   返回对治力:从今以后誓不再造这些罪业,不再犯这些戒律。这样坚定的决心就是返回对治力,也是恢复力。

  

   现行对治力:在此处,观想一切罪障变成黑团汇聚在自己的舌头上,通过修上师瑜伽的所依境,上师、诸佛菩萨身语意放射出光芒,照耀自己,加持自己,洗掉污垢,净除了自己的业障、病障、魔障等罪障,使自己得以清净。这也是一种忏悔的方法。

  

   业障没有功德,通过忏悔能清净,这是业障的功德。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的过程就是知错改错的过程。任何时候都要以佛法对照自己,改变自己,改正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忏悔,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念再多的经咒,做再多的善事,也很难消除罪障。大家一定要明白忏悔的重要性,尽心尽力地取舍。若是能这样处处反省、忏悔,如理如法地精进修行,嗔恨心、害心等烦恼自然就会无影无踪,这是忏悔支。

  

   第四、随喜支

  

   轮涅一切诸善作随喜

  

   随喜主要是对治嫉妒心。别人有功德了,修行有进步了,有成就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问题回答得好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虽然自己没有勾心斗角,但心里却高兴不起来,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现在我们就要对治这样的烦恼和习气,修喜心,随喜他人的功德。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到处都是“随喜”。但都是口头上、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心里真的有那种喜悦,这叫随喜。若是没有真心随喜,表面上却说随喜,就是骗人的。

  

   随喜这种心态直接对治了嫉妒心等烦恼,力量不可思议。佛讲随喜的功德非常大。比如,一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付出了无数心血,修建了一座寺院,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而你什么也没有付出,仅仅发自内心地随着欢喜了,就能获得同样的功德。也许你随喜的功德还超越了他亲手建寺庙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建寺庙的过程中也会造一些业。寺庙建成了以后,作为凡夫,他心里会觉得自己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也许有这样的傲慢、执着等不好的心态。而随喜者没有这些,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造业,所以仅仅随喜也许就超过了行善者的善根。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四个月,还供养其他一切受用。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太好了!她完全是发自内心地生起了欢喜心,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功德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刚开始国王还很大方,但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的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乞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连赶带打撵她走,一定会有效果。国王同意了。到了第二天,那位贫女又来的时候,受到了阻拦,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这里主要讲的是随喜的功德。乞女仅仅是发自内心地随着欢喜了,没有做别的,她的善根、福德就超过了国王亲自做的善根和福德。这是佛亲口讲的。所以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内心不能不高兴。谁有进步,谁有成就,就应该随喜谁,赞叹谁。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所以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

  

   大家若是真心想随喜,想改变,就要多看他人的功德,多看他人的优点,多看他人的善根和福德,多随喜。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学不修,只要能真正发自内心地随喜他人,这本身就是最殊胜的一种修法。随时随地,何时何地忆念他人的功德,观察他人的善根和福德,即使不念经、不念咒,只随喜…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