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五)▪P2

  ..续本文上一页,这就是智慧度。

  

   六度中,布施、持戒、安忍、精进和禅定都是积累福德资粮的方法,智慧度才是积累智慧资粮的方法。现在我们供曼茶罗就是具足六度,能圆满二种资粮。

  

   (二)供曼茶罗具足七支供

  

   七支供是显宗里讲的积累资粮的方法。佛讲,所有的积累资粮的方法都包括在七支供里。七支供和供曼茶罗有什么区别?七支供包含在供曼茶罗里。可以说,修曼茶罗具足了七支供。

  

   第一、顶礼支。顶礼有身顶礼、语顶礼和意顶礼。修曼茶罗的时候,在佛堂或在坛城先做礼拜,这就是身顶礼。所念诵的仪轨和偈颂都是赞佛的,都是祈祷诸佛菩萨的,这是语顶礼。无论是所修的曼茶罗还是所供的曼茶罗,首先都要忆念三宝的功德,对三宝生起信心;忆念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的功德,对这些坛城的主尊有具足的信心,这是意顶礼。

  

   第二、供养支。供曼茶罗是将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清净美好、珍贵稀有的东西都毫无保留地供养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这就包含了供养支。

  

   第三、忏悔支。擦拭基盘的时候,边擦边念《百字明》,同时观想:“我等一切诸众生,往昔所造诸恶业,犹如擦拭基盘尘,迅速消除得清净。”通过这种殊胜的方法,恶业会立即消失、净除,这是忏悔支。

  

   第四、随喜支。我们忆念佛菩萨、坛城主尊功德的时候,心里满怀喜悦,同时随喜了诸佛菩萨、上师本尊的功德、福德和善根,这是随喜支。

  

   第五请转*轮支和第六请求不入涅槃支。供曼茶罗时,无论供三十七堆曼茶罗、三身曼茶罗,还是七堆曼茶罗,结束后都可以直接请转*轮,请求不入涅槃,这是正合时机的时候。平时我们闻法的时候,应该先供曼茶罗,接下来请转*轮,再宣讲佛法,这是最如法的。

  

   第七、回向支。无论做何种善根,都要回向。我们供曼茶罗,也一定要将如此殊胜、圆满的功德做回向。无论修何种法,哪怕念一句“阿弥陀佛”,也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否则,再大的善根和福德也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

  

   我们供曼茶罗也应该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前行发心殊胜:不为自己,只为众生。为了众生的利益,为了众生的解脱,自己发愿成佛。为了能够迅速成佛,要供曼茶罗积累资粮。正行无缘殊胜:就是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在这样的状态、境界中供曼茶罗。后行回向殊胜:将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都毫无保留地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愿成为一切众生解脱成佛的因。

  

   可见,供曼茶罗也包含了七支供。

  

   若是心到位了,能表里如一,供曼茶罗既包含了六度,又包含了七支供。这是密宗特有的积累资粮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方法,就能圆满资粮。多殊胜的法啊!你们现在虽然学了、修了,但是根本没有具足六度和七支供,仅仅是念一念、做一做,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好、很了不起了。什么叫不满精进?修法的过程中,对自己不能满足。大家要是想学、想修,就一定要表里如一,这样才是如法的,才能圆满。

  

   二、功夫下到心地上

  

   懂得越多,成就越大,心里应该越谦虚、越柔软。会哭、会流泪是一种好的现象。刚强难化、任何时候都不会流泪的人,不是法器。应该是越修心越软,越修心越调柔。你看那些大德高僧,一想到众生会流泪,一想到上师三宝会流泪。这是感恩的泪、慈悲的泪、喜悦的泪。不会流泪是因为心里没有感触,这就说明法没有融入心里。若是法融入心里了,怎么能没有感触呢?我不清楚其他的高僧大德,但是我知道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一提到、听到自己上师的名字,每次都流泪。因为有信心,心中充满了感恩,能不流泪吗?更深的含义,你们不懂,今天就不说了。一想到那些恶道的众生,那些受苦的众生,能不流泪吗?一想到上师的功德和恩德,一想到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和恩德,能不流泪吗?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调伏这颗心,调柔这颗心。即使佛讲得再好,上师讲得再多,内心里没有触动,内心里没有感触,那就是刚强难化!那不叫人心,叫石头!石头再怎么泡也不会变软,因为它本身就是硬的。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法宝,这是你解脱、成就唯一的机会,别错过!若错过了,这是你自己的损失,是对自己的伤害。

  

   法主要看它自己的因缘,若是这个法的因缘到了,你不学还有别人学,不缺你一个人。但是你自己的损失就大了,对自己的伤害就大了。真的,大家一定要珍惜啊!现在是大圆满法最能利益众生的时候,是法王如意宝的事业最兴盛的时候!大家能遇到这样好的机缘,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别错过!一定要好好地珍惜这些法宝。什么叫珍惜?就是好好学、好好修,用心学,用心修!

  

   我们现在在表面上还行,每天上课、上座、磕头、供灯等。但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是否是表里如一的?大家要好好地观照自己的心。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地调整自己的心,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最根本的!若是发心不到位,内心不清净,心态不正确,表面上再精进,也没有多大意义。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多观观这颗心,好好地调整这颗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