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文理易明,简而易行,足可谓中华文化老根之所在,亦为天心之所钟。(2003年8月13日未时传侍)
以上三段圣训足以代表帝教五门功课及教义奋斗精神,特别不为自己设想,不求个人福报的无我执宗旨,已推及内观精髓,为三纪三同(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而努力,以安立地球和平根基。(注:帝教由法界无生圣宫及镭炁星金阙指导修行思想,与正反宇宙能量运作息息相关)
三、总结
1. 静心内观或奢摩它(止)、毘婆舍那(观)双运的修行,是不分宗教,可以在地球大量推广的,各宗教徒不必舍弃自己原有信仰形式与仪式,只再加学习内观即可促成和平的星球。这种种内观技巧是一门集合医学、生理学、内分泌学、脑波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的科学,地球普传的结果就有化戾征祥力量,去除人类暴力习气的反射本能,应大力各派合作推广静心内观,即使各自方法大量普及推广,也对地球有益。最近有英国《卫报》报导,制作人基南及导演黑罗特表示:对耶稣的成长过程(12岁到30岁),新约圣经只用「这男孩的智能和身量一起增长」,交代不清,他们将根据公元一世纪前出版的水徒福音(水徒行纪Aquarian Gospel)拍摄电影。【注:耶稣到印度、西藏交界区修行过程。】
「「我们认为印度的宗教和佛教,特别静坐这个概念,对耶稣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在片中我们超越了圣经正统文本,采纳一些佚失经文的观点。」《卫报》提到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宣称,旧约圣经中,「以眼还眼」的意识型态之所以演变成新约圣经中的「要爱人如己」,甚至爱仇人,就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33] 这个观点仍有待考证,笔者引用此报导是印证内观与内观实践技巧的静坐方法,不要区分各教派,任何人皆可学习,产生和平爱人的心境,特别对基本教义派激进者,躁郁症、自卑症、贪婪症病人将有极大而实际的平衡效果。
2.地球人类如果广泛学习各家各派内观技巧,以安详、宁静心胸状态,促进地球非暴力、无执的学习环境,在返观自照中追求永久的和平氛围,自能改善犯罪倾向、宗教与政治纷争,突破毒品沈溺困境,调和身、心、灵更加康健,提升智慧,并进入太阳心、太阳能的修行时代。如同太阳光平等普照大地,包容一切,减少阴暗灰涩的特质,大步走向光明圆满的黄金时代。请向内看,深深地看,大家一起努力呼唤地球和平的潜能吧!
注释:
--------------------------------------------------------------------------------
[1] 奥修,《奥修开悟ABC》,方智,2004,p21。
[2] vipassanā: ”insight”, is the intuitive light flashing forth and exposing the truth of the impermanency, the suffering and the impersonal and unsubstantial nature of all corporeal and mental phenomena of existence. It is insight-wisdom (vipassanā-paññā) that is the decisive liberating factor in Buddhism, though it has to be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 2 other trainings in morality and concentration. The culmination of insight practice (s. visuddhi VI) leads directly to the stages of holiness (s. visuddhi VII). 内观是照见一切名色现象为无常、苦、无我的直观。Nyanatiloka, Buddhist Dictionary,pp. 364
[3]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六七上。
[4] 法是自然的法则,法并不能说是印度教的法、佛教的法、耆那教的法,或回教的法,这些和法是不同的。一个自称是完全遵行印度教法的人,他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个依法实践的人这里所谈的是不同的两回事,法就是法。也就是说,法和派别意识是不同的。法应不偏任何宗派才对。--引用葛印卡,《慈悲的法流》,p43-44。(例如: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的理事长是一位天主教的神父。)
[5] 阿姜念,《内观禅十五个原则》,大千,2006,p52-53。(阿姜念,1897-1984,弘扬四念处内观达四十年。)
[6] 雷迪西亚多(Ledi Sayadaw, 1846-1923)是近代一位著名的大师,他出生于上缅甸雪布区、低胚音镇、散平村。15岁出家,20岁受比丘戒,他写了超过70本手册,为了弘扬佛法他开设阿毘达摩课程和建立禅修中心。主要作品有《胜义谛要略》、《毘婆舍那手册》、《四圣谛手册》、《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等等。
[7] 雷迪西亚多,《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p34。
[8]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上。
[9]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七一中。
[10]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一,页五下。
[11] 阿姜达摩答罗,出自《当代南传佛教大师》一书中的(内观禅修问答),p409。
[12]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七一上。
[13]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七一上。
[14]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七一下。
[15]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七五中。
[16]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四一上。
[17]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一,页五九下。
[18]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二,页一四0中下。
[19] 马哈希,《马哈希尊者谈毘婆舍那》,大千,2007,p108-120。(马哈希西亚多1904-1982,缅甸内观老师,在书中提到在美国的某些医生,已发现正念修行对他们的病人很有帮助,于是让那些患有慢性疾病、忧郁症乃至癌症等疾病的病人练习正念修行,以作为治疗的方式;若干医院还特别开立专门课程,教导病人练习正念。1979年由Jon Kabat-Zinn博士所创立的「正念减压课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至今,欧美有三百多家医院为病人开设此课程。)
[20] 葛印卡老师是退休的企业家,曾经是缅甸的印度侨领。他出生于传统的印度教家庭,自年轻即患有严重的偏头痛。在遍寻良方的因缘下,于1955年遇到萨亚吉·乌巴庆老师(1899-1971)。乌巴庆老师是众所皆知的资深政府要员,私底下是教导内观的老师。葛印卡老师跟随乌巴庆老师学习内观时,发现这个方法,不仅超越了肉体上的疾病,且他超越了文化与宗教的藩篱。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研究内观,内观转化了他的生活。葛印卡老师有许多法的开示,被弟子们整理成书。1969年由乌巴庆老师授权,在印度开始教授内观。目前已传到世界许多国家。
[21]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十九,页一三0上。
[22] 谈锡永,《入楞伽经》梵本新译,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5,p119。
[23]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八,页七五0中。
[24]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八,页七四九中。
[25]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八,页七五二中。
[26]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十八,页三五五下。
[27]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十八,页三五七下。
[28]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十四,页五四八下。
[29]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p325。
[30] 奥修,《般若心经》,台北奥修出版社,1990,p388。(p419,421,关于奥修)(The heart of Sutra)
[31] 奥修,《静心观照》,台北奥修出版社,1993,p272-273谦达那译(Meditation-The first and last freedom)
[32] 奥修,《静心观照》,台北奥修出版社,1993,p274。谦达那译(Meditation-The first and last freedom)
[33] 尹德翰,综合外电报导:《年轻耶稣印度学佛传说将拍电影》,台湾中国时报,2007年11月21日,F1版。
参考文献:
1.(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2.(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第1册。
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
4.(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8册。
5.(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14册。
6. 谈锡永,《入楞伽经》梵本新译,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5。
7. 智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大千,2005。
8. 杰克·康菲尔德,《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圆明,2005。
9. 奥修,《奥修开悟ABC》,方智,2004。
10.林崇安,《南北传内观基础佛经》,大千,2001。
11.马哈希,《四念处内观禅修法》,大千,2004。
12.马哈希,《内观基础-从身体中了悟解脱的真相》,方广文化,2004。
13.阿姜念,《阿姜念谈内观实修》,大千,2007。
14.雷迪西亚多,《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法雨,2005。
15.葛印卡,《生活的艺术》,财团法人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2007。
16.葛印卡,《慈悲的法流》,财团法人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2005。
17.马哈希,《马哈希尊者谈毘婆舍那》,大千,2007。
18.阿姜念,《内观禅十五个原则》,大千,2006。
19 侯才,《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大连出版社,1999。
20.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
21.奥修,《般若心经》,台北奥修出版社,1990。
22.奥修,《静心观照》,台北奥修出版社,1993。
23.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格德印经院藏文木刻版。
24.姚卫群,《佛学概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25.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大千,2002。
26.Nyanatiloka Mahathera, Buddhist Dictionary,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80.
《内观与地球和平》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