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第二类涵括《光界炽燃续》教法要点之心髓教授,则由莲花生大士传入西藏,名为《空行心髓》(空行宁提、空行心要)。
(4)龙钦饶降巴则为《无垢心髓》及《空行心髓》作注释补充,分别有《上师心要》及《空行心要》又综合两种心髓而有《甚深心要》又名《心要如意宝》。此二根本典籍与二注释合称《四部心髓》。此为心髓派中部分最重要之经典及著作。[2]
(5)龙钦饶降巴的其它著作:《中阴论·光明慧》;《身与慧广释·任运天成心要》;《诀窍义释·总集持明要点》;《任运天成心要疏·胜幢不倒》;《普明心论义释》[3];《实相宝藏论》等等。(笔者注:如意、窍决、法界、宗派、妙乘、句义、实相共有七宝藏论,心性、法性、平等三自解脱论,心性、虚幻、禅定三休息论,上师心滴如意宝等皆可以作为大圆满法整体修行参考。其中龙钦七宝藏论的内容如下:把无上乘的内容即无尽如意智慧一切如来的身、语、意庄严轮宝库,总结为《如意宝藏论》本论二十二品及其大疏《白莲花》,还有指导文《金刚心要》,称为母子三部;有解释中心意义的《诀窍宝藏论》,重点论述法界部《法界宝藏论》共十三品及其注释《法界明品》共二部;有显示一切乘意义的《教派宝藏论》(《宗派宝藏论》)共八品。据说为了祭奠仁普增·古玛热杂大师,龙钦饶降巴大师撰写了续部十七部和诀窍部一百一十九个人内容非常广泛的注释《妙乘宝藏论》(《胜乘藏》),共有二十五品,其精义简编为《词义宝藏论》(《句义藏》)十一品。阐述心识部、法界部、诀窍部三方面究竟意义的著作有《本性宝藏论》(《实相藏》)本论五品,另外还有注释,共成为“龙钦七宝藏”。[4])
(6)敦珠法王的《敦珠新宝藏》例如《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秋基德千林巴《毗卢遮那宝藏》(《三部宝藏》),[5]晋美林巴的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事业洲尊者《寂忿密意自解脱》,[6]蒋扬钦哲旺波著作《杰尊心髓》,[7]全知麦彭仁波切著作《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巴楚仁波切著作《椎击三要》,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米庞仁波切著作《定解宝灯论》,全知麦彭仁波切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释《直断要诀释》,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着《文殊静修——手中赐佛》,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着《大宝伏藏》(伏藏珍宝)伏藏主洲(公元1646~1714年)《吉祥金刚萨埵意成就》,乌金雷托林巴(公元1585~1656年)《三宝总集》等等。
以下各节笔者依宁玛派文献中,有关大圆满法见、修、行、果、内涵一一介绍。
--------------------------------------------------------------------------------
[1]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6页.
[2] 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义成仁波切造,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76页.
[3] 那喇曲智尊者.《龙钦巴如意宝传奇·三信路径》(堪布罗珠桑波译).台湾:莲华圆满出版社,2007年.第107页.
[4] 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190页.
[5] 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第149页.
[6] 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寂忿密意自解脱》(谈锡永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7] 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第97页.
--------------------------------------------------------------------------------
[1]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1页.
[2]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3]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4]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3页.
[5] 义成仁波切.《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许锡恩).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6]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页.
[8]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9] 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0~25页.
[10]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2~73页.
[11] 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2~73页.
[12] 同上,第88页.
[13]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14] 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2、26~27页.
[15]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16] 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4页.
[17] 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1~92页.
[18] 同上,第98~101页.
[19] 同上,第98~103页.
[20]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3~324页.
[21] 同上,第324页.
[22]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6~167页.
[23] 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7~30页.
[24]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藏文版.第74页.
[25]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1页.
[26]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27]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72页.
《第一章 第四节 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分类与内容》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