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参考题(一)▪P6

  ..续本文上一页4、观世音菩萨以__________菩萨著称,是佛教大慈大悲精神的象征。在密教中,观世音菩萨也被作为弥陀的胁侍,将此菩萨安立于_________界曼荼罗中,设有观音院。中国唐代及之前,观音形象多为______菩萨。唐宋之后的观音,无论是其本相,还是其现身应化的形象,主要是________。浙江________山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传法道场。

  5、地藏菩萨在佛教中多被认为是在释迦牟尼佛灭度至弥勒佛出世之前的无佛时代的菩萨。他以_______菩萨而著称。在密教中,作为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中的主尊,密号是______金刚。中国隋代出现的_________教就推崇地藏信仰。中国安徽省________山一般被作为地藏菩萨的传法道场。

  6、 __________菩萨与阿弥陀佛及其另一个胁侍观世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在密教中也有其位置,他的密号为__________金刚等。

  

  五、著名论师与高僧

  1、龙树(约2-3世纪)被看做______的创立者。龙树的著作为数众多,较主要的有《_______》、《________论》、《_________论》、《七十空性论》、《十住毗婆沙论》等。这些著作对大乘佛教的空、中道、二谛、实相涅槃等观念作了系统论述。

  2、提婆(约3世纪),______的弟子。他在阐述大乘佛教思想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破斥佛教内外的各种不同于中观派的思想或派别。提婆的主要著作有《______》、《四百论》等。

  3、无著(约4-5世纪)是印度大乘佛教________派的著名论师,创立者之一。传说常在夜晚去兜率天听弥勒讲述《瑜伽师地论》,白天回来后向大众传授,成为______派理论的系统论述者。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论》、《显扬圣教论》、《金刚般若论》、《_____________论》、《顺中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六门教授习定论》。他发展了唯识思想,如八识、三性、唯识无境等观念,特别是对________缘起的理论作了重点的阐述。

  4、世亲(约4-5世纪)是印度大乘佛教_________派的著名论师,创立者之一。一般认为他是_________的弟弟。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论》、《唯识三十论颂》、《大乘五蕴论》、《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大乘成业论》、《_______论》、《大乘百法_______论》等。一般认为,小乘说一切有部的《________论》也是他的著作。

  5、世友(约1-2世纪)是印度佛教中说一切有部的主要论师。与法救、妙音、觉天并称为说一切有部的四大论师。参加编集《_______________论》。他的著作《品类足论》和《___________论》。

  6、 诃梨跋摩(约4世纪)最著名的著作《_______论》。它融合了印度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思想,宣扬小乘佛教的空观。

  7、觉音(约5世纪)是南传_________系统佛教文献的著名翻译家和注释家。他写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论》,系统论述了佛教产生以来的戒、定、慧方面的重要理论。将斯里兰卡的大量僧伽罗文佛典(包括佛教三藏和有关注释)译成巴利文,并且作了不少注释工作,并写了《上智论》和《法集论注》等著作。后世所谓南传大藏经或巴利文大藏经就是以觉音时期翻译整理的佛典为基础编撰而成的。

  8、鸠摩罗什(约344-413)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佛典翻译家,四大佛典译师中的第一位。鸠摩罗什在________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性质的大规模佛典译场。他的翻译以________为主,侧重领悟佛典原义,不是很注重译文与原文结构类似,而且很注意修辞,译文流畅,极有文采。现在流传下来的主要译著有《大智度论》、《____论》、《百论》、《十二门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______________经》、《妙法莲华经》、《_____________经》、《阿弥陀经》、《___________经》、《十住毗婆沙论》、《________论》、《十诵律》等。本人的著作《实相论》、《注金刚经》等。主要的弟子有_______、道生、道融、僧叡、昙影、_______慧严、道恒、道标等人。

  9、真谛(499-599)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典翻译家,四大佛典译师之一。出身于西印度优禅尼国的一个婆罗门种姓家庭。真谛的佛典翻译主要有《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唯识论》、《_______论》、《摄大乘论释》、《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俱舍论释》、《__________论》、《律二十二明了论》等。此外,他还译了印度数论派的重要文献《金七十论》。真谛的译籍主要以《摄大乘论》等唯识方面的著作为主,他所弘扬的学说在南北朝末期和隋朝对中国佛教中摄论师和地论师有重要影响。真谛所弘扬的佛教主要属印度佛教中瑜伽行派系统中陈那、安慧、难陀的学说。后来中国唐代玄奘所弘扬的佛教主要属于瑜伽行派系统中护法和戒贤的学说。

  10、玄奘(600-664)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四大佛典译师之一,慈恩宗创始人。他进入当时印度佛教的中心_______寺,师从瑜伽行派的高僧_______,学习了《____________论》、《显扬圣教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佛教要典,后又在印度游学四方,提高自己的佛学造诣。回到那烂陀寺后,他曾讲述《__________论》,《唯识抉择论》等佛典,并参与当时印度思想界的理论交锋,挫败过一些外道论师,声名远播。他的译典以瑜伽行派的著作为主,其他类的也不少,主要有《__________经》、《瑜伽师地论》、《________论》(编译)、《俱舍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他写了一部游记《_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玄奘弟子众多,著名的有四位:神昉、嘉尚、普光、________。

  11、不空(705-774)是中国唐代密宗的创立者之一,四大佛典译师之一。是斯里兰卡人,唐开元八年(720年),他与________一起来到中国洛阳,带来了不少当时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已广为流行的密教经典,并协助__________进行翻译。翻译密教方面的主要佛典有《_______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________瑜伽般若理趣经》、《________瑜伽五秘密修行仪轨》等;非密教类的主要佛典有《文殊师利佛刹功德庄严经》、《大乘缘生论》、《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大圣文殊师利赞佛法身礼》、《百千颂大集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大方广如来藏经》等。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主要贡献是翻译了大量密教经典。

  12、智顗(538-597)是中国南北朝末至隋代的著名高僧,______宗的实际创宗者。拜慧思为师。曾自己学习“法华三经”(《法华经》、《无量义经》和《观普贤经》),很有体会。他去金陵讲说《大智度论》等佛典,写了《小止观》和《次第禅门》等。曾在金陵讲授《法华文句》,在荆州的玉泉寺讲授《法华玄义》和《_________》。他讲授这三部书的内容由其弟子_______记录、整理,称为智顗的三部重要著作,被称为“天台三大部”。还有五部重要著作,即《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被后人称为“天台五小部”。他把《法华经》的思想与龙树等大乘中观派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创立了综合多种大乘宗教观念的_______法门。后人称其为天台大师或智者大师。

  13、吉藏(549-623)是中国隋唐时期著名高僧,______宗的实际创立者。吉藏一名即真谛所起。吉藏称为“嘉祥大师”。吉藏传播佛教主要以印度中观派的三论思想为主。吉藏撰写的主要有《___________》、《大乘玄论》、《中观论疏》、《十二门论疏》、《百论疏》、《法华论疏》、《二谛章》、《华严经游意》、《维摩经游意》、《净名玄论》、《金刚经义疏》、《法华经义疏》、《无量寿经义疏》等。吉藏的主要弟子有慧远、智凯、硕法师、慧灌等人,再传弟子中较有名的有元康等。

  14、法藏(643-712)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________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人称“贤首国师”。写成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法藏在弘扬《华严经》的思想时,主要强调__________的观念,阐述四法界、六相圆融、十玄无碍等法门,推动了华严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判教方面,法藏提出了五教十宗的理论。

  15、慧能(638-713)是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禅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二岁时去了黄梅,投在禅宗五祖_______门下,从事劈柴踏碓等杂物。慧能在曹溪宝林寺传播禅法,达三十余年,弘扬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______”法门,与北方的神秀倡导的“渐悟”对立。慧能所传禅法被人们认为是所谓“南宗”,他被尊为“六祖”。其基本思想或主要言论被弟子法海记录下来,汇编成了《_______》。他的弟子神会后来成为南宗里“菏泽宗”的首领,怀让则发展出南宗的“南岳法系”,行思形成了南宗的“青原法系”。

  16、道宣(596-667)是中国唐代著名僧人,____宗的实际创宗人。道宣撰写的主要律学著作有《_________删繁补阙行事钞》、《___________比丘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拾毗尼义钞》、《比丘尼钞》等。道宣还著有其他重要的佛教史传目录学方面的著作,如《_________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迦氏谱》、《集古今佛道论衡》、《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等,都是研究佛教的极珍贵的史料。著名的鉴真和尚就是由道宣弟子恒景授戒的,因而是道宣的再传弟子。道宣之后,中国传播的律学主流是他弘扬的《______律》系统,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17、宗喀巴(Tson-kha-pa,1357-1419)是藏传佛教中具有极大影响的僧人,西藏__________派的创立者。主要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宗喀巴主张显密并重,在理论上受印度________派的著作影响较大。1409年,他在拉萨东北方建立了______寺,这可以看做格鲁派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此派僧人一般都戴黄帽,格鲁派也由此被称为“_______”。宗喀巴去世后,此派进一步发展,又建立了哲蚌、色拉、扎什伦布等著名寺院,后人追认的达赖一世和班禅一世都是宗喀巴的弟子。

  

《《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参考题(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