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宣等人的观点,佛教的戒可分为戒法、戒体、戒行和戒相。______指佛所制的种种戒律;_______指在授受戒法时所产生的防非止恶功能。
17、佛教的律藏中除了对信众个人行为的具体要求(如具足戒等)之外,还包括对佛教僧团整体的一些规定,如日常的生活和佛事活动的规范性要求等。中国佛教僧团根据自身的情况也创立了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制度。这在中国佛教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_______。中国最早出现的清规是唐代洪州百丈山之______禅师(720-814年)制定的百丈清规。后世广为流传的是元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百丈山住持徳辉禅师奉顺帝敕命改修的版本,称为“敕修百丈清规”。近现代中国佛教丛林中的清规也相对固定,在吸收古代清规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结夏与结冬、安单、大请职、贴单、普请、岁计、肃众等。
第六章、佛教的信众与历史及传说中的主要人物 一、佛教主要信众的构成 1、佛教的信众由于年龄、性别以及遵守佛教戒律具体内容的不同而被区分为几种人,最基本的是所谓“四众”(全称为“佛弟子四众”),即比丘、比丘尼、_______、_________。 2、比丘的梵语名词“bhiksu”来自动词“bhiks”(_______)。《杂阿含经》卷四中说:“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________,是则名比丘。” 3、优婆塞是_____的男佛教信众。他们一般要实行所谓“三皈五戒”,即皈依佛、法、僧这三宝和戒除______、偷盗、邪淫、妄语、_______这五种行为。优婆夷是______的女佛教信众。 4、佛教信众_____岁以上才能正式加入佛教僧团,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或比丘尼。不够受具足戒规定年龄的出家者被区分为三种,即_______、沙弥尼、式叉摩那。式叉摩那是沙弥尼年满________岁不足______岁时的称谓。《俱舍论记》卷十四中说:“式叉摩那,唐言正学,正谓正学六法。言六法者,谓不淫、不盗、______、不虚诳语、_______、不非时食。”比丘、比丘尼、_____、沙弥尼、式叉摩那称为“出家五众”,加上_______、_______这“在家二众”,合称“七众”。这是佛教信众的基本构成。 二、佛 1、“佛”一词在原始佛教中,它主要指创始人_________。部派佛教时期流传下来的许多佛典中就有了_______的概念。到了大乘佛教时期,或从时间上将佛分成过去佛、现在佛和________佛,或依方位等将其分为不同区域的佛。释迦牟尼的最初弟子或佛教的早期信众都见过释迦牟尼本人。他们追随释迦牟尼主要是信奉他的学说,认为他悟出了人生的根本真理,他的学说是世界_________的表现。 2、如来十号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_________、_________、世尊。《成实论》卷一中说:“如来者,乘________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大智度论》卷二十四中说:“成就_________智慧,故名正遍知。”《大智度论》卷二十四中说:“_________智成就放,故名明行。”_________是指释迦牟尼能为诸天和人类之师。问曰:佛能度龙鬼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以独言__________师?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_____中生者多。 3、 ______、四无畏、三念住、______在佛教中还被称为“十八不共法” ,即佛所具有,但不与声闻、缘觉所共有的十八种功德或特性。 4、 三身的具体所指佛典中解释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_____ 身、____身和_____身。_____身在不同佛典中也有多种解释,其基本的含义是指佛的自性真身,或指如来藏,或指正法之所依,或指诸法实相,等等。_____身指佛为了教化或救度众生而根据需要显现之身,也就是应具体的机缘而化现的佛身。可以示现在净土中,也可以示现在秽土中;可以为诸圣见到,也可以为凡夫见到。 5、佛教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劫之说。过去劫名_______劫,现在劫名_____劫,未来劫名 5、未来佛也是佛教中经常提及的。较著名的未来佛是_______(__________),他被认为要在释迦牟尼之后到人间为佛。印度大乘佛教中的瑜伽行派的最早创立者也称为________。关于未来佛,佛教里还有许多说法,如认为在未来________劫中有千佛出现等。 6、佛教从方位或空间上来谈佛。这里面比较著名的有东方______佛(Aksobhya,亦音译为阿閦婆,意译为无动,不动)、________佛(Bhaisajyaguru)及西方_________佛(Amitayus,或Amitabha,或Amrta,也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甘露)等。在《阿閦佛国经》中______如来赐名阿閦,成为阿閦如来。其佛国三千大千世界皆为______,……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人民,七日不食饮,亦不妄食饮,亦不妄谀谄,身亦无疲极之想,如是也。俱想念安隐,好喜相爱敬,欢喜意以得时念。 7、阿閦佛在许多佛典中也称为“_____佛”,他的佛刹被称为“______”或“欢喜”等。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中说:“有国名________,佛号________。”此外,阿閦佛在密教中被作为金刚界五佛之一,即金刚界五智如来里的住于东方的如来。他所成就的是_________智。 8、阿弥陀佛在佛教中常被认为是_______极乐世界的教主。关于阿弥陀佛的描述在佛教中主要是在所谓______类经典中。其中主要的有《佛说________经》、《佛说________经》等。在密教中,阿弥陀佛被认为是住于_______的如来,他所成就的是__________智。此外,佛教中还有________佛国或十万佛刹的说法,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佛。 三、佛弟子 1、释迦牟尼传里佛教后,最初加入僧团的是所谓五比丘,即其父派来侍奉他出家修炼的五人。一般较多提到的五比丘的名称是:___________、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 2、释迦牟尼所谓“十大弟子”,即__________、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须菩提、富楼那、迦旃延、优波离、_________、_______。迦叶在十大弟子中为后人瞩目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长于“________行”;二是他曾在释迦牟尼圆寂后召集和主持了佛教信众的_________结集。舍利弗极为聪慧,号称“_______第一”。目犍连的突出之处是长于神通,据说可“神足轻举,飞到十方”,还会天眼通等,号称“_______第一”。阿那律号称“_______第一”。须菩提特别善于解说佛教的空义,号称“_______第一”。富楼那以辩才出众、善讲佛法而著称,号称“______第一”。迦旃延以善于解说分析佛法而著称,号称“________第一”。优波离精于佛教的戒律,并严格遵守,号称“________第一”。罗睺罗注重修行,号称“_____第一”。阿难是佛的所谓“常随弟子”。由于接触释迦牟尼的时间较长,直接听到了佛的许多教诲,号称“______第一”。 四、菩萨 1、菩萨是汉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略称,原文为“bodhi-sattva”意译为______、道众生、开士等。菩萨的修行称为________,其所造的佛典被称为________。 2、文殊菩萨通常骑狮子侍于释迦牟尼左侧。他以________菩萨著称,据说是具有佛教最高智慧的菩萨。《维摩诘经》经卷中说:“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_____________,是真入不二法门。”如密教的胎藏界曼荼罗就设有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密号____金刚等。传说中国山西的_______山为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3、普贤菩萨一般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之一,一般乘白象侍于释迦牟尼佛右侧。他在佛教中以________菩萨著称,关于普贤菩萨,说得较多的是他的________行愿。《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中列举和解释了_______行愿。密教的金刚界曼荼罗之中,普贤被作为贤劫中的十六尊之一,密号________金刚等。中国四川省______山的佛教信仰就是以普贤菩萨为主的,该山在中国被认为是普贤菩萨说法的道场。 … 《《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参考题(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