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入門:曆史與教義》參考題(一)▪P6

  ..續本文上一頁4、觀世音菩薩以__________菩薩著稱,是佛教大慈大悲精神的象征。在密教中,觀世音菩薩也被作爲彌陀的脅侍,將此菩薩安立于_________界曼荼羅中,設有觀音院。中國唐代及之前,觀音形象多爲______菩薩。唐宋之後的觀音,無論是其本相,還是其現身應化的形象,主要是________。浙江________山被認爲是觀音菩薩的傳法道場。

  5、地藏菩薩在佛教中多被認爲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度至彌勒佛出世之前的無佛時代的菩薩。他以_______菩薩而著稱。在密教中,作爲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中的主尊,密號是______金剛。中國隋代出現的_________教就推崇地藏信仰。中國安徽省________山一般被作爲地藏菩薩的傳法道場。

  6、 __________菩薩與阿彌陀佛及其另一個脅侍觀世音菩薩被稱爲西方叁聖。大勢至菩薩在密教中也有其位置,他的密號爲__________金剛等。

  

  五、著名論師與高僧

  1、龍樹(約2-3世紀)被看做______的創立者。龍樹的著作爲數衆多,較主要的有《_______》、《________論》、《_________論》、《七十空性論》、《十住毗婆沙論》等。這些著作對大乘佛教的空、中道、二谛、實相涅槃等觀念作了系統論述。

  2、提婆(約3世紀),______的弟子。他在闡述大乘佛教思想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善于破斥佛教內外的各種不同于中觀派的思想或派別。提婆的主要著作有《______》、《四百論》等。

  3、無著(約4-5世紀)是印度大乘佛教________派的著名論師,創立者之一。傳說常在夜晚去兜率天聽彌勒講述《瑜伽師地論》,白天回來後向大衆傳授,成爲______派理論的系統論述者。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論》、《顯揚聖教論》、《金剛般若論》、《_____________論》、《順中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六門教授習定論》。他發展了唯識思想,如八識、叁性、唯識無境等觀念,特別是對________緣起的理論作了重點的闡述。

  4、世親(約4-5世紀)是印度大乘佛教_________派的著名論師,創立者之一。一般認爲他是_________的弟弟。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論》、《唯識叁十論頌》、《大乘五蘊論》、《攝大乘論釋》、《十地經論》、《大乘成業論》、《_______論》、《大乘百法_______論》等。一般認爲,小乘說一切有部的《________論》也是他的著作。

  5、世友(約1-2世紀)是印度佛教中說一切有部的主要論師。與法救、妙音、覺天並稱爲說一切有部的四大論師。參加編集《_______________論》。他的著作《品類足論》和《___________論》。

  6、 诃梨跋摩(約4世紀)最著名的著作《_______論》。它融合了印度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思想,宣揚小乘佛教的空觀。

  7、覺音(約5世紀)是南傳_________系統佛教文獻的著名翻譯家和注釋家。他寫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論》,系統論述了佛教産生以來的戒、定、慧方面的重要理論。將斯裏蘭卡的大量僧伽羅文佛典(包括佛教叁藏和有關注釋)譯成巴利文,並且作了不少注釋工作,並寫了《上智論》和《法集論注》等著作。後世所謂南傳大藏經或巴利文大藏經就是以覺音時期翻譯整理的佛典爲基礎編撰而成的。

  8、鸠摩羅什(約344-413)是中國曆史上的著名佛典翻譯家,四大佛典譯師中的第一位。鸠摩羅什在________創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官辦性質的大規模佛典譯場。他的翻譯以________爲主,側重領悟佛典原義,不是很注重譯文與原文結構類似,而且很注意修辭,譯文流暢,極有文采。現在流傳下來的主要譯著有《大智度論》、《____論》、《百論》、《十二門論》、《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______________經》、《妙法蓮華經》、《_____________經》、《阿彌陀經》、《___________經》、《十住毗婆沙論》、《________論》、《十誦律》等。本人的著作《實相論》、《注金剛經》等。主要的弟子有_______、道生、道融、僧叡、昙影、_______慧嚴、道恒、道標等人。

  9、真谛(499-599)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佛典翻譯家,四大佛典譯師之一。出身于西印度優禅尼國的一個婆羅門種姓家庭。真谛的佛典翻譯主要有《金光明經》、《無上依經》、《仁王般若經》、《唯識論》、《_______論》、《攝大乘論釋》、《中邊分別論》、《十七地論》、《俱舍論釋》、《__________論》、《律二十二明了論》等。此外,他還譯了印度數論派的重要文獻《金七十論》。真谛的譯籍主要以《攝大乘論》等唯識方面的著作爲主,他所弘揚的學說在南北朝末期和隋朝對中國佛教中攝論師和地論師有重要影響。真谛所弘揚的佛教主要屬印度佛教中瑜伽行派系統中陳那、安慧、難陀的學說。後來中國唐代玄奘所弘揚的佛教主要屬于瑜伽行派系統中護法和戒賢的學說。

  10、玄奘(600-664)是中國唐代著名高僧,四大佛典譯師之一,慈恩宗創始人。他進入當時印度佛教的中心_______寺,師從瑜伽行派的高僧_______,學習了《____________論》、《顯揚聖教論》、《集量論》、《中論》、《百論》等佛教要典,後又在印度遊學四方,提高自己的佛學造詣。回到那爛陀寺後,他曾講述《__________論》,《唯識抉擇論》等佛典,並參與當時印度思想界的理論交鋒,挫敗過一些外道論師,聲名遠播。他的譯典以瑜伽行派的著作爲主,其他類的也不少,主要有《__________經》、《瑜伽師地論》、《________論》(編譯)、《俱舍論》、《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他寫了一部遊記《_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玄奘弟子衆多,著名的有四位:神昉、嘉尚、普光、________。

  11、不空(705-774)是中國唐代密宗的創立者之一,四大佛典譯師之一。是斯裏蘭卡人,唐開元八年(720年),他與________一起來到中國洛陽,帶來了不少當時在印度和斯裏蘭卡已廣爲流行的密教經典,並協助__________進行翻譯。翻譯密教方面的主要佛典有《_______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________瑜伽般若理趣經》、《________瑜伽五秘密修行儀軌》等;非密教類的主要佛典有《文殊師利佛刹功德莊嚴經》、《大乘緣生論》、《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大聖文殊師利贊佛法身禮》、《百千頌大集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大方廣如來藏經》等。他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主要貢獻是翻譯了大量密教經典。

  12、智顗(538-597)是中國南北朝末至隋代的著名高僧,______宗的實際創宗者。拜慧思爲師。曾自己學習“法華叁經”(《法華經》、《無量義經》和《觀普賢經》),很有體會。他去金陵講說《大智度論》等佛典,寫了《小止觀》和《次第禅門》等。曾在金陵講授《法華文句》,在荊州的玉泉寺講授《法華玄義》和《_________》。他講授這叁部書的內容由其弟子_______記錄、整理,稱爲智顗的叁部重要著作,被稱爲“天臺叁大部”。還有五部重要著作,即《觀音玄義》、《觀音義疏》、《金光明經玄義》、《金光明經文句》、《觀無量壽佛經疏》,被後人稱爲“天臺五小部”。他把《法華經》的思想與龍樹等大乘中觀派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創立了綜合多種大乘宗教觀念的_______法門。後人稱其爲天臺大師或智者大師。

  13、吉藏(549-623)是中國隋唐時期著名高僧,______宗的實際創立者。吉藏一名即真谛所起。吉藏稱爲“嘉祥大師”。吉藏傳播佛教主要以印度中觀派的叁論思想爲主。吉藏撰寫的主要有《___________》、《大乘玄論》、《中觀論疏》、《十二門論疏》、《百論疏》、《法華論疏》、《二谛章》、《華嚴經遊意》、《維摩經遊意》、《淨名玄論》、《金剛經義疏》、《法華經義疏》、《無量壽經義疏》等。吉藏的主要弟子有慧遠、智凱、碩法師、慧灌等人,再傳弟子中較有名的有元康等。

  14、法藏(643-712)是中國唐代著名高僧,________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人稱“賢首國師”。寫成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法藏在弘揚《華嚴經》的思想時,主要強調__________的觀念,闡述四法界、六相圓融、十玄無礙等法門,推動了華嚴思想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在判教方面,法藏提出了五教十宗的理論。

  15、慧能(638-713)是中國唐代著名僧人,禅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二歲時去了黃梅,投在禅宗五祖_______門下,從事劈柴踏碓等雜物。慧能在曹溪寶林寺傳播禅法,達叁十余年,弘揚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______”法門,與北方的神秀倡導的“漸悟”對立。慧能所傳禅法被人們認爲是所謂“南宗”,他被尊爲“六祖”。其基本思想或主要言論被弟子法海記錄下來,彙編成了《_______》。他的弟子神會後來成爲南宗裏“菏澤宗”的首領,懷讓則發展出南宗的“南嶽法系”,行思形成了南宗的“青原法系”。

  16、道宣(596-667)是中國唐代著名僧人,____宗的實際創宗人。道宣撰寫的主要律學著作有《_________刪繁補阙行事鈔》、《___________比丘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四分律拾毗尼義鈔》、《比丘尼鈔》等。道宣還著有其他重要的佛教史傳目錄學方面的著作,如《_________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釋迦氏譜》、《集古今佛道論衡》、《集神州叁寶感通錄》等,都是研究佛教的極珍貴的史料。著名的鑒真和尚就是由道宣弟子恒景授戒的,因而是道宣的再傳弟子。道宣之後,中國傳播的律學主流是他弘揚的《______律》系統,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17、宗喀巴(Tson-kha-pa,1357-1419)是藏傳佛教中具有極大影響的僧人,西藏__________派的創立者。主要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宗喀巴主張顯密並重,在理論上受印度________派的著作影響較大。1409年,他在拉薩東北方建立了______寺,這可以看做格魯派正式形成的重要標志。此派僧人一般都戴黃帽,格魯派也由此被稱爲“_______”。宗喀巴去世後,此派進一步發展,又建立了哲蚌、色拉、紮什倫布等著名寺院,後人追認的達賴一世和班禅一世都是宗喀巴的弟子。

  

《《佛教入門:曆史與教義》參考題(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