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确实是在看电影,那不管里边怎么打、怎么闹,你都是如如不动的。如果你把觉照力丢掉了,忘记了自己,投入到里边去,那就是电影里边的人哭你也跟着哭,电影里边的人笑你也在笑。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你有足够的觉照力,就不会被外境转。如果你没有觉照力,不能够像看电影一样,看着生活中发生的恩恩怨怨的幻境,你就会跟着走。所以,觉照力是很关键的。
(三)影喻
影,就是指影子。影喻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1、如影者,影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
影子是能看见的,但是没办法拿起来,没办法得到。一切法的实相也是如此,你能够感觉到、觉察到,但你抓不住一个真实的东西,抓不住它的本体。
比如这个杯子,你抓不住它的实体。如果打碎了,也就没有杯子了。它是无实的,没有本质。
2、复次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影。
必须有东西挡住了光,才能产生影子。不挡光,就没有影子。
同样道理,我们有烦恼,挡住了正见。如果没有挡住正见,你的执著就消失了。
3、复次如影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罪福熟时则出。如偈说:空中亦逐去,山石中亦逐,地底亦随去,海水中亦入。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以是故说诸法如影。
比喻因果不失的道理。你所做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始终是跟着你的。业果虽然是空的,但你如果不对治业果,它不会自己消失,要么你接受业报,要么你把它忏除掉。
4、复次如影空无,求实不可得。一切法亦如是,空无有实。
一起法都像影子一样,找不到本质。
(四)其他三个比喻
泡:下雨天水上激起的水泡。溅起来之后随即破灭。
露:清晨的露珠。
电:闪电,刹那之间就消失了。
(五)结说
生活中的无常,也是梦、幻、泡、影、露、电的这种感觉。刹那刹那不住,就像瀑布一样。无常法,就是宇宙间的真相。如果我们抗拒无常,就会很痛苦、很害怕。照着镜子,觉得自己一天天地老了,特别难受。如果我们能拥抱无常,就会放下。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老得很快乐,也可以老得很痛苦,关键是你怎样看待自己。
接纳了无常,你就会看到,年轻有年轻的好处,老有老的优点。你在不同的法位上,都能看到不同的特点。不明了一切都是空性的显现,我们会处处抗拒,不想接受无我,也不想接受空、无常。抗拒的结果,就是自己欺骗自己,然后带来一大堆痛苦。接纳了,反而会非常舒服,非常自由。
一切法虽没有自性而空寂的,但也即是缘起的因果施设,称为假名。
从因果施设边说,即空的假名有,不可说无;从自性不可得边说,即假的自性空,不可说有。
观假名如幻等而悟入空性,离一切相,即为般若的正观。
我们现在讲课,也是如梦如幻的。能够永远讲课,不停下来吗?做不到。我的一句话,一下子过去了,你想再抓也抓不住了。处处都是这样。
活在当下。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也是不住的。以无所住而住于当下。这样,心里空空的,都放开了,了无牵挂。
如果你总是想着过去,或者想着未来,“我家里怎么样了”,“三十年后我的房子该怎么办”,“现在我还没结婚,将来我要结婚,婚后生了孩子取什么名字,孩子长大了要给他娶媳妇”……这样想,你会觉得好烦。但未来不可得!
活在当下,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我们。把你当前的事做好,在如梦如幻的世间,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就会生活得很快乐。事情做好了,不执著,做好了就放下。事情没做好,不抱怨,因缘不成熟,因缘不和合,那就放下来。生活总是朝前在流淌着,你不会停在一个地方不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我们快乐的时候、烦恼的时候、放不下的时候,都可以念诵这四句偈。它会帮你找到内心的寂静,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
看经文: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到这里,我们看到,这个般若法会挂上了帷幕。这也体现了无常。
这门课学完了。佛法遍一切处,一切法无不是佛法。大家要用心体悟。
本课程的考核
一篇随感:《金刚般若的启示》
未必要写成论文。四点要求:
1、具备般若正见;
2、与现实生活或修行相关联;(不要从概念到概念,“般若就是空,空就是般若,般若就是不执著……”看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3、字数不少于1500字;(《金刚经》内容如此丰富,可写的太多了,把你最有感觉的内容写出来,估计都不只1500字。最好举点例子。也可以把你学习般若法门中的一些误区写出来。)
4、属于原创作品。(不要在网上下载。学习《菩提道次第略论》时,有人的作业是把济群法师的文章摘抄了一段。作品应该从你自己的心里流出来。)
5月底之前交,最好统一交到弘法部。
课后讨论
学员:学了这门课,我觉得压力没以前大了,因为一些东西我把它放下了。
界文:放下就好。学佛,有人会觉得学得越快乐越好。但也不要只想着得到快乐。佛法真正要求你得到的,是自由。
有时候你很快乐,但这种感觉失去了,反而会痛苦。而且快乐久了,你也会麻木了。人不可能总是活在快乐中,但可以总是活在自由中。自由比快乐更深刻,更广大。
我们的心灵最渴望的也是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觉得牵挂太多,压力大得透不过气,像笼中鸟一样不能展翅高飞。
但是,谁缚了你呢?谁把你捆住了?是你自己。
学员:我非众生,我就是我。
界文:说“有我”已经是执著了,你还把“我”跟众生分开。
学员:有些事情,我以前觉得是你死我活的,非怎么样不可;现在没那么执著了,觉得因缘不到,不必强求。
界文:这样的感觉是对的。我们学《金刚经》,就是要形成一种世界观,在生活里要学会反观:“我这样强求,是不是太执著了?这是不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学员:我听这门课,经常听不懂。我是不是很笨?
界文:般若的法门,本身就是很难的,而且其思维方式跟我们平常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它是一种否定式的思维方式,不是说有什么,而是说没有什么,有点像脑筋急转弯。转的过程中,你一跟不上,就糊涂了,这很正常。有时候上课时好像听懂了,下课后又想不通了;有时候想通了,过几天又想不通了。会有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这是每个学般若法门的人都会遇到的,要接纳这个如实相。
你应该继续思维,想不通的地方,不要急于让老师帮忙解决,可以自己慢慢去悟。那一天你真的悟出来的时候,会特别快乐。现在听我的课,如果听懂了,这个叫“闻慧”,闻慧是不坚固的。你思维过、理解了的东西,叫“思慧”,才真正是你的东西。
所以,不要着急。带着想不通,看相关注解,在生活中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验证,你会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掉。
学员:诵《金刚经》的时候,经常觉得诵不下去,是不是应该坚持继续诵?
界文:肯定要继续诵。诵完之后,你再回头看卡在哪一句上,把它抄下来,甚至可以把它贴在墙上,每天念一下。这样坚持几个月,说不定你有开悟的机会呢。
一点建议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赵州茶”的故事:当初赵州和尚住持道场的时候,一个出家师父来拜访,赵州和尚问他是否来过这里,他说来过,赵州和尚说:“吃茶去。”又来了一个出家师父,赵州和尚问他是否来过,他说没来过,赵州和尚又说:“吃茶去。”院主听糊涂了,问赵州和尚,来过和没来过的都让他们去吃茶,是什么意思?赵州和尚说:“院主!吃茶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般若是要我们去体验的。你要想了解茶是什么味道,得亲身去吃它。
般若不能只在文字上钻研,只在脑子里思维,而是要用心去体验!
无常,人人都会说。但是,在座的诸位,你们真的用心去拥抱无常了吗?肯定不容易。你要在生活中去看无常,接纳它,把无常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去体验它。
在生活中,遇缘对境的当下,去看到一切法的本质,去反观自己的执著和因执著而起的虚幻的烦恼。
烦恼前面有个定义——虚幻的。这一点很重要。有人说,我知道《金刚经》说放下,但我就是放不下。然后他又起了烦恼了,觉得学习经典有什么作用呢?放不下,其实还是没有如实相。放不下也很正常,因为我们没有证得空性。凡夫都是放不下的,但是,你要觉知到你的放不下;而且你要知道,你“放不下”,只是一个“放不下”的感觉,它不是真实的,是虚幻的,没有自性的,不必怕它。你可以带着“放不下”生活,接纳它是你作为凡夫的一部分,对你的“放不下”微笑。
比如你很愤怒。你可以说:“是的,我会愤怒,因为我内在的愤怒的种子没净化掉,外在的违缘也现起来了。我就是很生气。但是,这个生气是如梦如幻的,它不是我的本质,它是心灵天空上飘来的一朵云。”然后,你对你的愤怒微笑。“愤怒先生,你好!天气不错。”觉察到你的愤怒,然后继续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态度。
弥勒菩萨曾经示现在奉化,手里拿了一个布袋,在街上度众生。有人向他问佛法,他就把布袋往地下一扔,意思是“放下”。有人说:“我放不下怎么办?”他就把布袋往肩上一背,意思是:“提起来。”
放不下,你就带着它。但是,你不要认同你的放不下,要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只是因缘和合而幻现的,因缘一过去,它就消失了。你不用赶它走,它会消失的。
这样,你的心灵空间就会开阔。把情绪当作云朵,了知自己是天空。
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态度,完全面对和接纳一切顺境、逆境。
我们经常想逃避。我们会说:“我不要这个!我想快乐,想一切顺利。”不顺利,是我们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必须接纳这个现实,带着不如意面对生活,但是,也要知道这些不如意是空性的,随时随地都会消失。当你不怕它的时候,会发现它没有那么厉害,没有那么可怕。
有时候,一个人失恋了,他会觉得失去了这个人,生活一片漆黑,“我完了,我再也没有办法活下去了。”他只看到这个人的消失,却忽视了生活中还有父母、朋友、工作、学习……拥有那么大的广阔天地,都看不到。应该能够带着痛苦生活,“是的,我失去这个人了,有点放不下。但是,我还有朋友,还有工作,还有佛法的修行。”这个放不下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因为它是空的,它是假的。
“云在青天水在瓶”。我们的心要像天空;为人处事的行为则要像水,处处随缘,没有抗拒。
不要追求所谓的成功、优秀、完美……不要在给自己界定的概念里迷失了。活在当下。专心把当下的事干好,随顺因缘,就可以了。当你不去执著所谓的优秀时,可能你比以前更优秀了。因为你的心理负担轻了,你变得更潇洒了。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般若的法喜常常伴随。生活在空性的世界中,这是很美的事情。
把我们闻法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和无上的佛道: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七次课 下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