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愤怒与忍辱 第二讲 佛教常见修忍方法简介▪P3

  ..续本文上一页下的种子,会跟随着我们走向未来。

   没有证得空性的人,总是会有执著的。但是,思维一切名利终将成空,可以使执著得到明显对治。

   很多负担,都建立在执著的基础上。你要想让自己受苦,你就执著得更猛烈一点;你要不想让受苦,就不妨把执著放开一点。善待自己。

  四、积极思维

   有时,我们遇到逆境。

   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这个世间本来就充满了痛苦。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你想找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地方,想找一个让人们永远爱你、永远随顺你、从不违背你心意的地方,这可能吗?找不到的。娑婆世界本身就是不圆满的。

   但是,痛苦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痛苦有种种功德,可以助长我们的出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使我们成长。

   勇敢地面对一些小的痛苦,将来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如果一个人总是泡在蜜罐里,他是一个苍白无力的人。

   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心态非常重要。佛法从来不容许我们逃避,也不让我们抱怨。佛法让我们用什么态度呢?面对。真正地面对。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个困难不像你想像得那么困难,甚至有些困难是根本不存在的。当你处理掉一个困难,你会发现自己收获颇多,变得成熟了。

   如果你总是很娇气,会使你更痛苦。有人看到一点血就晕倒了。可是有的勇士到了战场上,受伤之后变得更加勇猛。意志力的不同,心态的不同,使我们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痛苦让我们去掉傲慢的心,生起厌离的心和悲悯的心。因为我们自己很痛苦,所以才知道别人也很痛苦。往往有人说“生儿方知报母恩”。你在生育、抚养孩子的时候,知道了其中的痛苦,才能体会到母亲的感觉。

   现在种种的违缘,都是来源于我们过去没有智慧,没有慈悲心,没有善巧地处理事情。我们要勇猛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增长自己的智慧,不断地与众生广结善缘。过去,我们没有结下好的因缘,如果现在仍然不好好对待,那么我们在未来生中,还会生生世世地互相残杀,互相伤害。我想,没有人愿意这样。我们已经互相伤害了无数世了,这一世见了面,又在互相伤害。在未来世,还想这样吗?如果不想,就可以从当下改变。这样一想,我们就会勇猛地修习慈悲,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苦难其实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以下,是净土宗的一位祖师——妙业法师的一段话:

   “是故大圣化人,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以事难为安乐,以弊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施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受抑为行门。如是则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

   佛法以病苦为良药,患难里就蕴涵着解脱。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在逆境中成长,把逆境看作成长不可缺少的资粮——是雨水、土壤、养分,会让我们这棵大树长得更加繁茂,就通达了,处处都能顺利起来。如果你希望总是好好的,所有的人都要爱我,所有的人都不要对我有任何违背,反而会处处碰壁,处处失望。这就是佛法的用心的善巧之处。

   我觉得这些法听起来像甘露一样,它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相。

  五、反求己过

   当你跟别人之间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原因出在哪里。

   “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既由己过害,岂能憎于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我们和别人发生了问题,难道责任都在于对方吗?如果你把责任都推给对方,但我们恰恰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改变了自己,可能就改变了你和别人的关系。如果你只是希望别人改变,可能你永远都在等待之中,永远都在痛苦里纠缠。

   将注意的重心从观察别人的错误转向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无疑是极具建设性的,既能使人摆脱愤怒情绪的缠绕,又有助于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从逆境中改善自己。

   佛陀总是让我们建设性地去做。佛法教导我们,不要缠绕在情绪中,而是要看看自己能做什么,是否能对自己做一些改变。

   经典里说,佛陀有一次到一个信众家里去应供。这个信众以前是有外道的师父的,他遇到佛陀之后,对外道的师父就有点冷淡了。佛陀吃完饭出来之后,外道看见了,非常嫉妒,因为他觉得佛陀使他失去了一个大护法。外道就用恶劣的语言谩骂佛陀。那个信众非常难过。这时佛陀告诉他:

   “不寻他人过,已做或未做;只观察自己,已做或未做。”

  六、思维业果

   “依敌修忍辱,消我诸多罪,怨敌因我忍,堕狱久受苦。若我令受受害,敌反饶益我,则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

   忍辱的过程,就是消业解冤的过程。对方对我愤怒地攻击,只会使他自己受苦。我们已经体验到了,我们愤怒的时候是很难过的。别人也是一样。别人对我们发火的时候,他也很痛苦。其实他已经受到他的愤怒的惩罚了。别人对我们发火,是帮助我们消业,他自己反而会堕入恶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嗔恨他呢?我们只能感恩。

  七、升华情操

   有时候我们觉得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可以把精神境界提升一下。

   (一)忆念佛陀——歌利王的故事

   通过忆念佛陀,可以把我们的心量打开。佛陀有种种修行忍辱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当初佛陀是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诬陷他勾引宫女。歌利王一刀一刀地把忍辱仙人的手、足、鼻……都割下来。忍辱仙人看着歌利王如此大发雷霆,心里生起了无限的悲悯:这个人被他的烦恼都折磨成这个样子了。于是忍辱仙人发下大愿:当我未来生成佛的时候,第一个要度化的就是这个人。佛陀成佛时,度化的第一个弟子是憍陈如。憍陈如前生即歌利王。

   佛陀在人世间教化的时候,也处处在修忍辱。很多人诽谤他,提婆达多陷害他,但他总是那么安详、从容,充满悲悯。当我们想到佛陀的时候,内心会涌出力量。那么困难的时候,佛陀都做到了忍辱,我们为什么不能忍辱呢?当我们面对不愉快的场景时,如果此时此刻面对这种场景的是佛陀,佛陀会怎么对待?佛陀会破口大骂吗?佛陀会跟人厮打吗?当你这么想问题的时候,就会得到答案。所以,忆念佛陀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方法。

   “无伪众生亲,诸佛唯利生。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故我虽受害,亦当行诸善。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愚痴骄慢我,何不侍众生?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佛陀看一切众生,都像看待自己的独生子罗睺罗一样。当佛陀看到我们对众生发怒的时候,他会怎么想?他会心痛的。诸佛不惜身命度化众生,我们却在伤害众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有一种惭愧心吗?我们作为佛弟子,是不是有必要考虑一下如何改良自己的言行和习气呢?

   (二)忆念自己的誓愿

   “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宁有菩提心?”

   这可以有力地对治我们的嫉妒。当我们嫉妒众生,可以想一想,每天我们都在发愿,愿众生快乐。怎么转眼之间,我们就又变得愿众生痛苦了?有时甚至恨不得别人出门被车撞死,盼望着“你什么时候倒霉”。这样一想,你会发现你的心很邪恶,跟做功课时发的愿完全不同。警觉到这一点,你就会改变。

   对此我是有体验的。以前,我跟一个同修产生了一些冲突,生气了。我就觉得他应该受到惩罚才好。突然,一天我在诵《大悲咒》的时候想到,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切众生里也包括他呀?怎么又希望他受到惩罚呢?觉得自己很可笑。从那以后,我很注意改正自己对别人发的不好的愿。一旦注意到了,其实心是很好转的。

   佛陀不允许我们这样赌咒发誓:“我说的要是假话,我就堕地狱”、“我说的要是真话,你就堕地狱”。这是不允许的。佛弟子要发誓的话,应该怎么发呢?应该这样说:“我说的要是假话,那就南无佛陀,我说的要是真话,那就南无佛陀”!乃至开玩笑都不许说让人堕地狱的话。

  八、积极行动

   有时,实在降伏不了你的心,那就开始积极行动。哪怕你觉得做得很虚伪。

   “把自己所有的东西施与他人,亦受他人所有的东西。如果他人成为生活困难而需要我不受用的资具,当施以自己的所有的东西。若这样做,则自己对那人的嗔恨便会息灭。而他人甚至自往世以来(对我)所怀的忿怒也会在那一刹那消灭。”——《清净道论》

   表达善意,虽然表达得勉强,忿怒也会因此消灭。

   在婆媳关系里,完全可以尝试这样做。你跟你的婆婆如果很烦恼,发现她喜欢什么东西,可以送给她。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她可能会不舒服,觉得很怪。然后你再送第二次、第三次……会有改变的。

   他人给我们东西,我们也应该很欢喜地接受下来,并表示感谢。

   分享,就会改变我们。包括用微笑面对对方。哪怕心里笑不出,只要把嘴角翘上去,感觉就会不一样。

   向对方展示友好的行动,即使是并不发自内心真实的愿望,但当这样去做的时候,不仅能使对方消除愤怒,自己的嗔心也会得以转化,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调心方法。

   经典里修忍辱的方法无量无边,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其中八种,希望你们回去好好体验。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能力让自己安乐,也给别人带来安乐。

   一个人要关爱别人,首先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首先要净化自己内心的愤怒。所有的苦受,包括自责、嫉妒、郁闷、忧伤……其实都是愤怒。我们要温柔地看待内心的东西,看它是什么,然后用这八个方法消化、处理它。那么,快乐一定会在你心里生起,安详一定会吸引你的。

   如果我们今天生起了功德,生起了欢喜,生起了善法,那么,愿与一切众生分享。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愤怒与忍辱 第二讲 佛教常见修忍方法简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