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住于法 慈心相对▪P2

  ..续本文上一页走吧……走吧……

   于是,蛇便朝附近的神庙爬了过去,最后爬进岩坑下的深洞去。

   过了十分钟,它又回来了,慢慢接近平台边缘。这次我更专注了,我摇手对它说:“走开!走开!走开……你没听见吗?我并没有要从地下或水里挖宝,走开!”说完,那条蛇尾巴朝后,向后移动了手掌宽的距离,最后回到洞里去。

   阿姜拉似乎推测那条蛇是那地区宝物的守护神,但深思这件事后,又觉得那条蛇既非神灵,也非梵天的化身,可能与他过去的“业”有关,要来测试他恐惧的程度,看他是否会因恐惧而忍不住攻击它。阿姜拉相信是三宝的力量与心的纯净救了他,因为他并没有伤害野兽的意念。

   头陀僧的第四种信念,来自于他们相信老虎、野象与蛇,都是由梵天或护法神化身而成的,为的是测试他们理解与信仰的深度,阿姜草的另一次遭遇证实了这种信念。一九三○年代末期,阿姜草云游到掸州时,独自在山洞中禅修。一晚,经过一段禅修后,睁眼就看见一只大老虎坐在洞口,阿姜草也许过去曾多次遇见老虎,这次他倒不害怕,所以人与野兽彼此静静地看着对方。过了一会儿,老虎轻轻地跳到离洞口约两公尺远的一块平坦岩石上,阿姜草专注地观察着它,而老虎也看着他,开始清洁自己的身体,舐自己的脚掌,清理完毕后,它就像狗一样坐在岩石上歇息。根据为阿姜草立传的作者说,虽然当时阿姜草并不觉得害怕,但是,他承认若像平时一样在洞口经行,就会太靠近老虎休息的那块岩石,他不由得感到紧张,所以只好继续在洞内的小平台上坐着禅修。他心想老虎应该不会在那里待太久,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老虎显然是要永远定居在那里了。

   夜晚降临,阿姜草点起了蜡烛,发现老虎并没有注意到光线,他把蚊帐挂在伞帐上,并到帐里禅修,直到休息时间到了才停止。凌晨三点,他起床将蚊帐移开,又点了一根蜡烛,老虎仍然躺在那里。行脚托钵的时间已到,要离开洞穴,必须在与老虎相隔一公尺内的距离走过,他披上袈裟,注视着老虎,也看到老虎在看他,阿姜草心想:“老虎的眼神好象狗在看它的主人一样温柔。”准备离开洞穴时,他平静地对老虎说:

   托钵的时间到了,我与所有野兽、人一样,需要有食物来滋养身体,请准许我离开,你可以随意地留在这里或出去觅食。

   于是,他便经过老虎躺着的那块石头走出洞穴,到附近的小村落托钵。为免惊吓到村民,他绝口不提老虎的事,托钵完回到洞穴时,老虎已经不见踪影。阿姜草回想起这个情况,会觉得这只特别的老虎必定是梵天化身来考验他。之后连着几晚,他都听到老虎的咆哮声,但它却未再到他住的地方来。这次可能是阿姜草的正念救了他,尤其是他在老虎身边时,行止都能保持正念。

   头陀僧这些野地求生存的经验,坚定了他们对“法”的力量的信仰。阿姜曼告诉过弟子:

   拥有此心的话,不论是老虎、蛇或大象等来攻击的野兽,都会后退,精进的行者甚至勇于面对它,他对野兽的态度是基于慈心,且对它们有一种神秘但真实而深远的影响,那些野兽可能不会明白,但它们感受得到。这就是“法”的力量,它会保护精进的行者,能软化或化解动物的兽性,同时也自证了一种心的神秘力量。但对于那些还未到这个阶段的人而言,是难以理解的。

   危险的野兽对森林僧的容忍似乎令人费解,僧侣自己也常感到惊讶,理应是很可怕的野兽,却不会伤害他们。阿姜普安认为:

   老虎从不攻击头陀僧,它们通常只是悄悄经过伞帐旁,或安静地躺在一边,有时因距离太近,僧侣还可以听到老虎沉重的呼吸,可是它们并不在意一旁的僧侣。

   当然,有时云游僧也会遭到攻击。阿姜顿曾在柬埔寨与暹罗边境附近,与一只野生水牛擦身而过。一九三四年,他带着两位弟子前往柬埔寨,那年他四十六岁。在那里他们沿着东拉山脉,走向普拉维汉山丘与柬埔寨的克拉善县,有次,当他们穿越过一座浓密的森林时,阿姜顿走在前面,两位弟子随行在后,突然一只野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从背后追赶他们!两位弟子见状赶紧爬到树上,阿姜顿却被野牛撞倒了,还好他伤势并不严重,但袈裟却破损了。两位年轻弟子虽然吓坏了,但从这件事情中,他们从老师那里学到实用又富有精神意义的技巧,那就是如何在摔倒时还保持正念。头陀僧都会以亲身实例来教导学生,跟着他就可以在许多方面、许多情境中有所领会,学生也时常依靠他的救命要诀来保住性命,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因而与日俱增。

   僧侣受到袭击时,并不是每次都会被撞倒或受伤,我们无法得知有多少僧侣在独自云游时,遭野兽吞噬。有时头陀僧在森林或洞穴里,会发现某些散落的衣袍与钵,这些僧侣可能是因病而死,或不幸遇到老虎、蟒蛇而丧生。阿姜康告诉我们一位头陀僧在黎逸省山中云游时迷路的事件。当时那地带荒凉又险恶,当地人相信任何人只要迷了路就一定会有麻烦,因为一旦迷路就必须在野兽的包围下过夜。阿姜康整夜都在上山的半途中度过,晨起继续上路,就突然看到一堆骨头、一个乞食用的钵及一些头陀装备,袈裟与伞帐已经腐朽不堪,钵却仍然完整。他完全不知道那位头陀僧是如何丧命的,但他发誓要是他找得到路出去,他会请在家信众帮那已故的僧侣做功德。走了一会儿,他最后发现一条通往小村庄的路。为了实现他的誓言,他与一些居民回到头陀僧去世的地方,帮他做了三天三夜的功德。 

   对在家人而言,头陀僧的各种修行方式看起来是不必要的冒险,但从一位头陀老师的观点来看,住在森林里是解脱不可或缺的一环。僧侣们相信,头陀行的功德是他们与遵循曼谷传统的僧侣不同之所在,促使他们愿意面对危险,即便是死亡威胁时也是如此。一如阿姜曼告诉他的弟子们:

  “法”就在死亡的另一端,没有跨越对死亡的恐惧,就不可能了解“法”。

  

《安住于法 慈心相对》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幸运者的心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