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渐次观修,而仅依上师指点此觉悟,则能通达外境所现皆为明空赤露,此乃是顿悟者所悟觉性的程度。若今生未现证明空赤露,由串修之力,于中有位,现起那种真实的悟慧,此乃“托噶”者所悟觉性的程度”。[28] 这里提到的“托噶”(thod rgal)者是教授部中的一门甚深密法,它与“彻却”(khregs chod)法门共同构成教授部的主要修炼内容。彻却法门力争求悟本净心体,从而显现本心自然智慧,即佛性。认为修观心体任运而住,可以消除迷相之染,体认清净妙觉之法性,获取解脱。而托噶与彻却相比又更进了一步,它以修习光明为觉悟之道,在心体自显的光明中清净法性境界。也就是说,托噶是通过修习光明来见证佛性,成就涅槃寂静。
显而易见,以上心部中探寻的“心性”、界部中描述的“法性”和教授部中见证的“佛性”,皆体现佛教三身境界尤其在彰显普贤法身之境界。正如“本智元始清净之性,乃为法身,则圆满心部本来清净之思想。本智无阻之妙色,乃为受用圆满之报身,则圆满界部俱成之思想。无二智慧之力果位,乃为化身,则圆满心及界无二之思想。”[29] 由此可以断言,大圆满法中不仅贯穿佛教三身或四身说的思想理念,而且更彰显着元始怙主普贤法身之境界。
【参考书】
1、 宁玛派古文献“四支心滴”(snying thig ya bzhi),五卷本,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2、 隆钦饶降巴《隆钦七藏》(klong chen mdzod bdun),七卷本,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3、 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lam rim chen mo,),青海民族出版社,1995年藏文版。
4、 土观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thuvu bkan grub mthav),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藏文版。
5、 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6、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注释】
[①]《土观宗派源流》(thuvu bkan grub mthav)第31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汉文版。
[②]《雪域藏区出现的新旧密法史略之美妙莲花园》第45页,多钦则旺波著,木刻版。
[③]《宁提亚西》(snying thig ya bzhi)之一《历史珍宝光串》(lo rgyus rin po che vod kyi phreng ba bzhugs)第238~239页,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④]《隆钦七藏》(klong chen mdzod bdun)之一《胜乘藏(品)》(theg mchog mdzod)第738页,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⑤]《隆钦七藏》(klong chen mdzod bdun)之一《胜乘藏(品)》(theg mchog mdzod)第393-396页。
[⑥]《密宗道次第广论》(sngags rim chen mo)第20页,青海民族出版社,1995年藏文版。
[⑦]《密宗道次第广论》第31页。
[⑧]《密宗道次第广论》第36页。
[⑨] 详细参见东嘎洛桑赤列《东嘎藏学大辞典》(dung dkar tshig mdzod mo)第835页,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藏文版。
[⑩] 自性身为佛身之一,指具足二种清净究竟法界之身;自性身有两种,自性清净身和客尘清净身。
[11]《隆钦七藏》之一《胜乘藏(品)》第493-496页。
[12]《宁提亚西》之一《大圆满宁提历史》(rdzogs pa chen po snying tig gi lo rgyus chen mo)第34页,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13]《藏汉大辞典》第830页,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5版。
[14] 《土观宗派源流》第39页。
[15] 参见《土观宗派源流》第34页。
[16]《土观宗派源流》第34页。
[17]《土观宗派源流》第34页。
[18]《土观宗派源流》第39页。
[19] “空明觉了”,即是内心的清净分。宁玛派认为众生的心本有染净二分,染分叫做“心”,净分叫做“了”。
[20] 参见《中国佛教》(一)第382页,知识出版社,1980年。
[21] 所谓的四大教河分别指讲解经典的注释,耳传教授的要诀,加持灌顶的指示,行持事业的护法猛咒。
[22] 界部拥有“量等虚空,统摄九界”的经典,主要是指《吉祥等虚空本续》这一权威性密宗经典,其内容分为九段义,号称共有两万卷。因此,译成藏文的只是它的略本,其内容也同样分成九段义或九界,即见界、行界、曼陀罗界、灌顶界、三昧耶界、修界、事业界、地道界和果界。
[23] 《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第274页。
[24]《土观宗派源流》第72页。
[25]《土观宗派源流》第72页。
[26] 引自尕藏加《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第292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27]《土观宗派源流》第72页。
[28]《土观宗派源流》第72页。
[29]《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第282页。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