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缠偿付的恶报。所以表面上是“妄语”,其实完全是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也就是我们的口业完全是让所有众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得到善报、远离恶报的行为,这就是悲智双运的方便妄语,而不是真正的妄语。
如果我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也把小兔子藏起来,说没有看见,可是目的是要把猎人骗走,自己去抓小兔子,那就绝对是妄语了,所以大家要认识到妄语戒的精神实质,多检点自己的发心。
是以智者,行四实语,观彼众生,旷劫已来,为彼四过,之所颠倒,沉沦生死,难可出离。所以有智慧的人会修行这四种如实之语,而其它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这些口业过错所障碍,颠倒错乱,轮转生死,很难出离。
最近有个人在丛林里面闭关,闭着闭着突然开始讲话了,说某某人要来看我了,某某大和尚怎么样了……护关的师父听得莫名奇妙,非常担心,就打电话给我,问怎么回事。其实他是出现幻觉了,进入了色阴魔境,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我就告诉护关的师父,如果他教理通了,继续闭下去可能没事;如果不通,那就赶紧让他出来。后来护关师父又打电话来说,他又在里面骂人,骂得很难听,还要拿菜刀把自己也砍掉,问我怎么办。这还能怎么办?他身口意三业都做不到清净,肯定会出大问题,那还闭什么闭?赶紧放出来得了。
所以净修三业,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基础,我们在修行永嘉禅之前,要先把这些基础在理上弄明白,最好也能逐渐地全部做到位,那么以后修行就会比较安全。否则修行上了路,境界一出现,好的坏的什么情况都有,你看不透,一会儿高兴,一会儿难过,或者就直接讲出来,那就偏离了三业清净,不清净就会出问题。
第二、观修口业
如果要做到口业清净,就要对口业的产生有正确的认识,平常就要仔细观察自己讲话的内容、态度以及语言习惯。有些人喜欢讲粗话,内容就有问题,有些人讲话喜欢重复,语言习惯就不太好,容易让人生厌。所以永嘉大师又继续从加行上教导我们,我今欲拔其源,观彼口业,想要拔除口业的根源,就要明了口业的产生过程。
口业,也就是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呢?唇舌牙齿,咽喉脐响,识风鼓击,音出其中。心识像风一样发动了肚脐、咽喉等发声部位,把气吹出来,使牙齿、唇舌上下颤动,声音就产生了。由心因缘,虚实两别,实则利益,虚则损减。但发出来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完全由你的心来决定,因为心存分别取舍,就有了语言的虚实区别。实话会利益德行,所以说实话时,内心会感觉很踏实;而假话就会损减德行,所以说假话时,内心就会感觉很慌张。
人人本具真心佛性,但凡夫都迷失了,都以虚妄心生活,我执就是虚妄心,所以凡夫都是利己的,为了个人利益自然就很容易说假话。假话说多了的人,内心是很虚的,总要考虑我上次是怎么说的,这次别说漏了嘴,对不上号了,一句谎言就需要再编织一万句来支持,心就定不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不定,眼睛就会乱转,内心也非常疲劳、矛盾、痛苦。所以说假话虽然满足了贪嗔痴的虚妄心的要求,却违背了自己的真心,这是很划不来的。
有些人为了博得诚信,都需要打广告、做包装,如果是假货,那包装、广告做得越好,假的东西就越增长,真实的东西就越损减。如果我们每次讲的都是真话,就不需要考虑很多了,实话实说就是了,那就是和真心在一起了,当下产生的磁场就是有利益的,内心会很踏实、安定,眼神也会有力、不慌乱,这既利益了内心的功德,也增长了外在的诚信。
实是起善之根,虚是生恶之本。善恶根本,由口言诠,善恶从内心发出来,由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实话是起善之根,生起善法的根源;假话是生恶之本,产生恶业之根本。所以佛制戒律不能打妄语,我们在弘法时也一定要讲实话,否则不可能真实地利益社会大众,这种观念非常重要。
比如讲到神通、因果报应、殊胜的感应,或者禅修的境界等等,千万不要讲假话去吸引大众。明明你没有观察到这些因果报应,却自己乱编一个吓唬别人;明明没有得到禅定受用,却说自己禅定自在,这样做就是大妄语,是生恶之本,只能减损自己的德行,也不会增长众生的信心,那就不是弘扬善法了。
虽然你认为自己是好心,让众生都信佛,可是这个好心里面却存着恶念。什么恶念呢?就是我执。这个我执是如何表现的呢?它是通过希望佛教兴旺而表达出来的,所以很难察觉到。就是我们内心会认为,如果大家都信佛了,佛教就光荣了,我们作为佛教徒脸上就有光了,这样的发心就不是善心,有违佛陀出世的本怀。
释迦佛出现于世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让我们不要被虚妄的假相所迷惑,不要被烦恼痛苦所颠倒,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真心,引导大家回归到真实的生命状态,这是佛陀出世的本怀。佛陀从来没有说过,要创立一个教团,要成为世界最高的宗教。所以佛菩萨都是为了众生的根本利益来弘扬佛教的,自己通过修行佛法得到身心利益后,再把这个利益真实地弘扬出去,让众生也能得到利益,这是佛教的真实目的。
古德说得好,“要想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但赞叹要赞叹真实之处,并不是要打妄语,去做虚假的广告和包装,佛法是摒弃这些的。我们赞叹真实的佛法利益,就是弘扬佛法,佛法也自然会兴盛。如果我们是为了某个团体的利益,甚至去打妄语,去鼓吹,那就是造虚诳语的恶业,怎么可能起到弘扬佛法的作用呢?所以我们要如实地观察自己的发心,规范自己的发心。如果还观察不到,就要严格按照戒律去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诠善之言,名为四正。诠恶之语,名为四邪。诠是诠释、表达,表达善心的语言,称为四正,就是正直语、柔软语、和合语、如实语;表达恶心的语言,称为四邪,就是绮语、恶口、两舌、妄语。邪则就苦,正则归乐。就是接近的意思,四邪离苦果就近了,四正就能让我们回归真实的快乐。善是助道之缘,恶是败道之本。如果我们能够如实语,福德、智慧就在增长,所以善业是我们成道的因缘;妄语就会败坏自己的德行,无德无慧还怎么修行呢?
是故智者要心扶正,实语自立,所以有智慧的人要用心去扶持自己的四正,说如实语来建立诚信,建立自己的法身慧命,诵经念佛,观语实相。在诵经念佛的时候,不执著语言文字,观察语言的实相,也就是真心。语言是从真心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要透过语言看到它所指示的真心,依指见月。真心是无相的,哪里还有语言文字呢?哪里还有开口与默然呢?所以言无所存,语默平等,是名净修口业,这就叫做净修口业。
比如我们诵经念佛的时候,只是把语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不起分别妄想,直接去感受语言的内容,这就是心的真实状态。读与不读、听与不听都是平等的,都没有妄想、执着、分别,内心没有任何动摇,这就是口业清净了。
如果我们讲假话,就做不到清净,因为心里一直要算计,很慌张、很动摇;实话实说呢,就很坦然,有什么就讲什么。说话就像大雁飞过来,心湖里有个影子一样,说完就如同大雁飞过去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说与不说心湖里都非常清净,不需要思考算计。清净心流露出来的语言会产生清净的力量,烦恼心流露出来的语言还会污染其它人,所以我们要把语言当作一种清净心的流露,而不是烦恼心的流露。
四、净修意业
身口意三业当中,净修意业是最难的。难在哪里呢?难在意业的无形无迹。身业是身体的行为,口业是语言的行为,而意业是思想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意识。不犯身业、口业比较容易,强制性地身体安坐、口中念佛就能清净下来,可意业很难强制清净。我们不是常常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吗?或者禅坐时也常常觉得妄想多的不得了。妄想就是意业,如果不能把妄想停下来,清净意业,我们就很难体会到法喜。
所以妄想也是一种业,如果不清净,它会严重地障碍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打坐时,如果总想着某一类事情,那就说明我们肯定没有看透这类事情,这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比如总想着钱,那在钱的问题上我们就存在烦恼;总想着美女,那肯定是色的问题解决不了;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就会站在无明里去考虑问题,结果就越想越走投无路,意业就不可能清净下来了。
意业不清净的原因就是我执,表现出来就是贪嗔痴,所以大多数人会因为愚痴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凡夫都在无明里,不懂得事物的真相,都是有“我”的,所以考虑问题就会从我执出发,以我为根本,以我的立场去观察别人,这就是愚痴的表现,那么所有观察的结论都是片面的。
比如我们看对面的人,就只能看到他的前面,背后就看不到了。你如果以为前面就是他的全部,那肯定就错了。所以只要是从我执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结论都是偏激的、偏颇的、不圆满的。你可以说我看到他是什么样子的,但不能错误地认为这就是他的真相、他的全部,否则就是盲人摸象,完全错掉了。凡夫因为愚痴,所以思维总是单行道,一条路走到黑,很容易就走入死胡同了,这是意业产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是贪欲和嗔恨。贪欲和嗔恨会影响我们内心的智慧,贪心生起来时,不该拿的就拿了,不该想的还会去想;嗔心生起来时,愤怒会使我们失去理智。这样的身心都是不健康的,真正健康的身心不以贪欲和嗔恨作为标准,也不以愚痴无知的心态作为标准。那如何才能达到健康的身心、清净的意业呢?永嘉大师通过资粮位和加行位的修行两部分,教导我们如何把邪恶、错误的意业清净下来。
第一、邪念过患
首先我们要了解邪念的过患,要深自思惟,善恶之源。要深刻思维意业上、思想上的这些错误的根源,深入地观察善念和恶念的根源,皆从心起,都是从我们内心生起来的。
邪念因缘,能生万恶。邪恶的念头是生起万恶的因缘,所谓“一…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