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个念头就能影响到我们的整个世界,比如贪心起来了,那我们的整个世界就是互相占有,而没有付出和奉献;如果嗔心起来了,世界就是互相憎恨、嫉妒,而没有慈悲和关爱。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会为了这个念头去服务,是不是这样?
正观因缘,能生万善。那么当善心生起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也都是善的,所以能生万善。我们一念慈悲的时候,就会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整个身心就是善良的正面状态。如果你遇到了坏人,就想把他消灭掉,好像很有正义感,其实这个嗔恨的念头使你的身心感受到的是消灭、破坏,是完全负面的影响。因为念头来自于世界观,来自于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世界的全部,无数的念头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有什么样的心念就能感受到什么样的世界。所以修行人要做到“善恶不行嗔”。
意业是万恶之源,也是万善之本,一切万法都是从内心生出来的。所以念头是善是恶、是好是坏,并不用等待上帝去判断,我们的心就是上帝,心能够因为善而感召到非常快乐的世界,也会因为恶而感召到极端痛苦的世界,我们现在所感知的全部世界,就是心根据善恶所判断的结果,并不是上帝安排的。
故经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当知心是万法之根本也。所以佛经里面说,三界就是我们的这颗心创造出来的,并没有什么主宰,心就是万法之根本。云何邪念?为什么会生起邪念呢?无明不了,由于没有了断无明,不懂得生命的真相,不懂得念头生起来的真相,妄执为我,我见坚固,错误地以为有一个我,产生了很多以我为出发点的见解、思想,而且非常坚固。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的真相,我们都不肯相信,导致贪瞋邪见,横计所有,生诸染着。
我们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念头是如何生起来的,其实念头本身并没有对错,只是我们内心是非标准的一个显现。我们经历了很多是非善恶,内心不清净,被污染了,存在很多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比如“这个人不好,就该打。”那我们碰到一个不好的人时,内心就有了打人的念头;或者“谁做错了,就该被骂。”那有人做了错事时,我们内心就会有骂人的念头。其实心的本身什么念头也没有,只是这些习惯会影响到心的清净,遇到相应的境界就会把影像从心中呈现出来。
我们都无明未了,以为有个真实的“我”,所以就以为是“我”在这样想,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横就是不讲道理,计就是考虑、算计。因为诸法本无我,我们却我执坚固,以为有我,毫无道理地生起了贪瞋邪见,所以任何贪嗔痴都是错误、颠倒的。
比如嗔心起来时,人是很痛苦的,因为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手脚都会发抖,拿起东西就想砸过来,谁劝也听不进去,我见坚固嘛,觉得我就该生气,生气是对的。其实他生气的时候,身体所有健康的细胞都被他压抑住了,会被他杀害、伤害掉,所以都会和他作对,肝、甚至五脏六腑都会受伤害,这就是气大伤身的道理。
愚痴也一样会伤害我们,愚痴就是强烈的执着、强烈的贪婪,尤其是对人的执着,比如情感。有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很痴情浪漫,以为这样很高雅,其实愚痴重的人是要落入畜生道的,因为愚痴在动物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动物都非常执着亲情。
佛经里有个梅花鹿的故事,小鹿被猎人打死了,母鹿也不逃,就用两腿夹抱着小鹿,一直给它舔伤口,希望它能好起来,过了半个小时以后,母鹿好像感觉很不舒服,慢慢地坐下了,还是继续舔,再后来它就躺倒死掉了。猎人一下子得到了两头鹿,心里很高兴,但也不知道母鹿是怎么死的,他回家把母鹿的肚子剖开一看,才发现母鹿的肠子全都断了。我们说伤心过度、柔肠寸断就是这个样子,母鹿太伤心了,这种伤心就是情执产生的,执着到让生命迅速地被毁灭掉。
往往我们读到这类故事都会很伤心,就是因为我们也有这种执着,也会体会同样的痛苦。但一般说来,人的愚痴会比动物轻一些,所以伤心致死的情况也比较少见,但也并不是没有。
解放前北京有一对情侣,石评梅和高君宇,大家可能知道的,两个人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石评梅当时是文学界有名的青年诗人,高君宇是才华横溢、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两个人互相爱慕,却并没有结合。后来高君宇因为积劳成疾不到30岁就死了,石评梅非常伤心,在石碑上写道:“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眼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每天都到他的坟前献一束花,结果三年以后石评梅因为伤心过度,泪绝而亡。两个人死后合葬在北京陶然亭公园,成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其实他们要是结合了,就不会那么感人了,说不定还会吵架、离异,这种事情在现实社会中屡见不鲜。所以美好的爱情都是以悲剧告终的,比如红楼梦啊、罗密欧与朱丽叶啊、孔雀东南飞啊等等,如果结合了,说不定就成闹剧了。
佛法告诉我们,执着情感是一种最严重的邪见,或者一种愚痴。因为我们执着有个我,有个情可以抓住,以为这样才是快乐幸福的,然后生诸染著,染著是污染、执着、不清净的意思,其实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我们的本来的觉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心,是非常清净的,由于我们无知、无明,不知道回归,而是以我执去贪取,这样就产生了染污,这就是染著。
我们通过观察环境污染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就会明白内心的污染给自己带来了多少痛苦和烦恼,心就像地球一样不去选择,我们给它什么它就接受什么。我执严重的凡夫,贪心越来越大,贪瞋邪见,横计所有,生诸染着,把感受到的一切都蛮横地放在清净的心田里,久而久之,污染越来越厉害,痛苦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污染带给我们的是生命的堕落。
那么佛菩萨是不是就无情无义了?当然不是的。佛菩萨看到了无我的真相,解开了内心的谜团,所以他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并没有远近亲疏之分,会慈悲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而不起执着。在给予对方情感关怀的同时,还会尽量地帮助他、引导他,让他也能打开智慧之门,回归安定无我的家园。这种情感不会伤害到任何人,这样的生命就是健康的生命,这样的情感就是觉者的情感了。
欲望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也是世界毁灭的动力,发展是因为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毁灭是因为我们无知。在无知指导下的欲望是非常可怕的,所有人都想把美好的东西据为已有。科学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利益,也带来了很多危险,核能既可以提供巨大的能源,又可以成为可怕的武器。而且科学的发展在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又点燃了人更多的贪欲,所以也掠夺了人本有的很多能力。比如身体素质,古人常常一天走八十里路不会劳累,我们现在可能连八十米都不愿意走,因为有车可以代步了,走八里路就可能累得动不了了。这就是我们贪图享受,带来的能力丧失。
我执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心,让自身充满矛盾和痛苦挣扎,然后又会伤害到环境。比如战争,为了我的生存可以去消灭其它的生命,这就是我执极端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内心的贪嗔痴消除掉,世界的战争就没有了,我们就不用再去担心国防,去发展杀伤性越来越强的武器装备。我们把物欲减低下来,垃圾就少了,空气污染、地球变暖这些问题就会好转,人类才会真正过上祥和、安全的生活。
那么佛菩萨是不是反对科学、反对发展呢?当然不是。佛说菩萨要修习五明,就是内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因明,但首先要内明,就是要破除掉我执,破除掉贪嗔邪见,把内心的智慧开发出来,然后再来了解外在的客观物质,学习其它四明,就是世间所有的科学技术。这样以无为之心去发展科学,行有为之事,就不会横计所有,生诸染着,事情会做得很圆满,科学发展得很好,也不会利用它来抢夺和占有,会最恰当地利用物质,让这些物质没有副作用,与环境之间没有矛盾,以最好的状态不停地增长,这是佛陀所倡导的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观念。
我们现在做事讲究双赢,双赢只是你我双方的,而佛法讲的是全赢,就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所有的人都永远只有利益、没有副作用地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起这样的观念,就是我们经历的每一个事情,无论从前因后果、还是从此地到彼处都要有利益、完全没有伤害,这才是值得去做的。这样的行为只有学习了佛法才能做到,这就是佛法的伟大之处。
故经云:“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因我所故,起于断常,六十二见,见思相续,九十八使,三界生死,轮回不息。”当知邪念,众恶之本,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所以佛经说,因为有我,所以有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东西。因为有我所,就会产生六十二种邪见,见就是见解,按照邪见去思考,便见思相续,又产生了九十八种见思烦恼,称为九十八使,使就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力量,从而导致了我们被封闭在三界里出不去,生生死死,轮回不止。
我执的存在产生了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思想又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所以当知邪念,众恶之本。我们要修行,首先要在思想上转变过来,改变对我所的态度,打破无明,放弃贪嗔痴,全面地珍惜现有的一切。
在家居士,如果家里的亲人做了很大的坏事了,你怎么办呢?难道你马上抛弃他吗?我们学了佛法就绝对不能这样去做。厌弃任何众生都是恶念、邪念,我们应该放下这种邪念,他越是坏人,我们越应该度他,生起善心去帮助他、保护他,让他修改、减低自己的过错,以免他错上加错,进入三恶道。有了这样的善心、正念,那么这个家庭、这个社会自然就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所有的恶业都慢慢地可以改善过来。
我们虽然认识到了这些正观、善念,但是如果没有定力,我们就没有把握的能力,会控制不了自己,贪嗔痴一来,就把心抢走了,会去不停地想一个人,想一件事情,一点也不听…
《《永嘉禅宗集》达照法师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