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念頭就能影響到我們的整個世界,比如貪心起來了,那我們的整個世界就是互相占有,而沒有付出和奉獻;如果嗔心起來了,世界就是互相憎恨、嫉妒,而沒有慈悲和關愛。我們的身口意叁業都會爲了這個念頭去服務,是不是這樣?
正觀因緣,能生萬善。那麼當善心生起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叁業也都是善的,所以能生萬善。我們一念慈悲的時候,就會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整個身心就是善良的正面狀態。如果你遇到了壞人,就想把他消滅掉,好像很有正義感,其實這個嗔恨的念頭使你的身心感受到的是消滅、破壞,是完全負面的影響。因爲念頭來自于世界觀,來自于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世界的全部,無數的念頭聚集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有什麼樣的心念就能感受到什麼樣的世界。所以修行人要做到“善惡不行嗔”。
意業是萬惡之源,也是萬善之本,一切萬法都是從內心生出來的。所以念頭是善是惡、是好是壞,並不用等待上帝去判斷,我們的心就是上帝,心能夠因爲善而感召到非常快樂的世界,也會因爲惡而感召到極端痛苦的世界,我們現在所感知的全部世界,就是心根據善惡所判斷的結果,並不是上帝安排的。
故經雲:“叁界無別法,惟是一心作。”當知心是萬法之根本也。所以佛經裏面說,叁界就是我們的這顆心創造出來的,並沒有什麼主宰,心就是萬法之根本。雲何邪念?爲什麼會生起邪念呢?無明不了,由于沒有了斷無明,不懂得生命的真相,不懂得念頭生起來的真相,妄執爲我,我見堅固,錯誤地以爲有一個我,産生了很多以我爲出發點的見解、思想,而且非常堅固。佛陀告訴我們“諸法無我”的真相,我們都不肯相信,導致貪瞋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
我們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念頭是如何生起來的,其實念頭本身並沒有對錯,只是我們內心是非標准的一個顯現。我們經曆了很多是非善惡,內心不清淨,被汙染了,存在很多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習慣。比如“這個人不好,就該打。”那我們碰到一個不好的人時,內心就有了打人的念頭;或者“誰做錯了,就該被罵。”那有人做了錯事時,我們內心就會有罵人的念頭。其實心的本身什麼念頭也沒有,只是這些習慣會影響到心的清淨,遇到相應的境界就會把影像從心中呈現出來。
我們都無明未了,以爲有個真實的“我”,所以就以爲是“我”在這樣想,其實這裏面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我。橫就是不講道理,計就是考慮、算計。因爲諸法本無我,我們卻我執堅固,以爲有我,毫無道理地生起了貪瞋邪見,所以任何貪嗔癡都是錯誤、顛倒的。
比如嗔心起來時,人是很痛苦的,因爲他已經不能控製自己,手腳都會發抖,拿起東西就想砸過來,誰勸也聽不進去,我見堅固嘛,覺得我就該生氣,生氣是對的。其實他生氣的時候,身體所有健康的細胞都被他壓抑住了,會被他殺害、傷害掉,所以都會和他作對,肝、甚至五髒六腑都會受傷害,這就是氣大傷身的道理。
愚癡也一樣會傷害我們,愚癡就是強烈的執著、強烈的貪婪,尤其是對人的執著,比如情感。有人感情豐富,多愁善感,很癡情浪漫,以爲這樣很高雅,其實愚癡重的人是要落入畜生道的,因爲愚癡在動物身上表現得最爲突出,動物都非常執著親情。
佛經裏有個梅花鹿的故事,小鹿被獵人打死了,母鹿也不逃,就用兩腿夾抱著小鹿,一直給它舔傷口,希望它能好起來,過了半個小時以後,母鹿好像感覺很不舒服,慢慢地坐下了,還是繼續舔,再後來它就躺倒死掉了。獵人一下子得到了兩頭鹿,心裏很高興,但也不知道母鹿是怎麼死的,他回家把母鹿的肚子剖開一看,才發現母鹿的腸子全都斷了。我們說傷心過度、柔腸寸斷就是這個樣子,母鹿太傷心了,這種傷心就是情執産生的,執著到讓生命迅速地被毀滅掉。
往往我們讀到這類故事都會很傷心,就是因爲我們也有這種執著,也會體會同樣的痛苦。但一般說來,人的愚癡會比動物輕一些,所以傷心致死的情況也比較少見,但也並不是沒有。
解放前北京有一對情侶,石評梅和高君宇,大家可能知道的,兩個人都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石評梅當時是文學界有名的青年詩人,高君宇是才華橫溢、投身革命的熱血青年,兩個人互相愛慕,卻並沒有結合。後來高君宇因爲積勞成疾不到30歲就死了,石評梅非常傷心,在石碑上寫道:“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眼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每天都到他的墳前獻一束花,結果叁年以後石評梅因爲傷心過度,淚絕而亡。兩個人死後合葬在北京陶然亭公園,成爲純潔愛情的象征。
其實他們要是結合了,就不會那麼感人了,說不定還會吵架、離異,這種事情在現實社會中屢見不鮮。所以美好的愛情都是以悲劇告終的,比如紅樓夢啊、羅密歐與朱麗葉啊、孔雀東南飛啊等等,如果結合了,說不定就成鬧劇了。
佛法告訴我們,執著情感是一種最嚴重的邪見,或者一種愚癡。因爲我們執著有個我,有個情可以抓住,以爲這樣才是快樂幸福的,然後生諸染著,染著是汙染、執著、不清淨的意思,其實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我們的本來的覺性,也就是我們的真心,是非常清淨的,由于我們無知、無明,不知道回歸,而是以我執去貪取,這樣就産生了染汙,這就是染著。
我們通過觀察環境汙染給世界帶來的災難,就會明白內心的汙染給自己帶來了多少痛苦和煩惱,心就像地球一樣不去選擇,我們給它什麼它就接受什麼。我執嚴重的凡夫,貪心越來越大,貪瞋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把感受到的一切都蠻橫地放在清淨的心田裏,久而久之,汙染越來越厲害,痛苦的産生就是必然的了,汙染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墮落。
那麼佛菩薩是不是就無情無義了?當然不是的。佛菩薩看到了無我的真相,解開了內心的謎團,所以他們看一切衆生都是佛,並沒有遠近親疏之分,會慈悲平等地對待一切衆生而不起執著。在給予對方情感關懷的同時,還會盡量地幫助他、引導他,讓他也能打開智慧之門,回歸安定無我的家園。這種情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這樣的生命就是健康的生命,這樣的情感就是覺者的情感了。
欲望是世界發展的動力,也是世界毀滅的動力,發展是因爲我們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毀滅是因爲我們無知。在無知指導下的欲望是非常可怕的,所有人都想把美好的東西據爲已有。科學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利益,也帶來了很多危險,核能既可以提供巨大的能源,又可以成爲可怕的武器。而且科學的發展在滿足人類欲望的同時,又點燃了人更多的貪欲,所以也掠奪了人本有的很多能力。比如身體素質,古人常常一天走八十裏路不會勞累,我們現在可能連八十米都不願意走,因爲有車可以代步了,走八裏路就可能累得動不了了。這就是我們貪圖享受,帶來的能力喪失。
我執首先傷害的是自己的身心,讓自身充滿矛盾和痛苦掙紮,然後又會傷害到環境。比如戰爭,爲了我的生存可以去消滅其它的生命,這就是我執極端的表現。如果我們把內心的貪嗔癡消除掉,世界的戰爭就沒有了,我們就不用再去擔心國防,去發展殺傷性越來越強的武器裝備。我們把物欲減低下來,垃圾就少了,空氣汙染、地球變暖這些問題就會好轉,人類才會真正過上祥和、安全的生活。
那麼佛菩薩是不是反對科學、反對發展呢?當然不是。佛說菩薩要修習五明,就是內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因明,但首先要內明,就是要破除掉我執,破除掉貪嗔邪見,把內心的智慧開發出來,然後再來了解外在的客觀物質,學習其它四明,就是世間所有的科學技術。這樣以無爲之心去發展科學,行有爲之事,就不會橫計所有,生諸染著,事情會做得很圓滿,科學發展得很好,也不會利用它來搶奪和占有,會最恰當地利用物質,讓這些物質沒有副作用,與環境之間沒有矛盾,以最好的狀態不停地增長,這是佛陀所倡導的真正可持續性發展的科學觀念。
我們現在做事講究雙贏,雙贏只是你我雙方的,而佛法講的是全贏,就是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所有的人都永遠只有利益、沒有副作用地進步,這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建立起這樣的觀念,就是我們經曆的每一個事情,無論從前因後果、還是從此地到彼處都要有利益、完全沒有傷害,這才是值得去做的。這樣的行爲只有學習了佛法才能做到,這就是佛法的偉大之處。
故經雲:“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因我所故,起于斷常,六十二見,見思相續,九十八使,叁界生死,輪回不息。”當知邪念,衆惡之本,是故智者製而不隨。所以佛經說,因爲有我,所以有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東西。因爲有我所,就會産生六十二種邪見,見就是見解,按照邪見去思考,便見思相續,又産生了九十八種見思煩惱,稱爲九十八使,使就是促使我們行動的力量,從而導致了我們被封閉在叁界裏出不去,生生死死,輪回不止。
我執的存在産生了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思想又導致了錯誤的行爲,所以當知邪念,衆惡之本。我們要修行,首先要在思想上轉變過來,改變對我所的態度,打破無明,放棄貪嗔癡,全面地珍惜現有的一切。
在家居士,如果家裏的親人做了很大的壞事了,你怎麼辦呢?難道你馬上抛棄他嗎?我們學了佛法就絕對不能這樣去做。厭棄任何衆生都是惡念、邪念,我們應該放下這種邪念,他越是壞人,我們越應該度他,生起善心去幫助他、保護他,讓他修改、減低自己的過錯,以免他錯上加錯,進入叁惡道。有了這樣的善心、正念,那麼這個家庭、這個社會自然就有一種向上的力量,所有的惡業都慢慢地可以改善過來。
我們雖然認識到了這些正觀、善念,但是如果沒有定力,我們就沒有把握的能力,會控製不了自己,貪嗔癡一來,就把心搶走了,會去不停地想一個人,想一件事情,一點也不聽…
《《永嘉禅宗集》達照法師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