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十▪P3

  ..续本文上一页方诸类通觉。觉。知通□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言观行中。已能穷究诸行性空。将于识性伏还元觉。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但以尚有寂灭境界当情。故云精妙未圆。此时六根渐得清净。故云能令己身根隔合开。能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云亦于十方诸类通觉也。此圆元境。虽复本如来藏。全属颠倒妄想。以其离彼色受想行。别有圆元。非是头头法法皆圆元故。是故此非真常。不应妄生胜解。若误立此以为所归。而云此是万法生因。此因是常。万法无常。则为非因计因。便堕因所因执。盖娑毗迦罗。亦是于禅观中。以第六识。分别第八识体。不知惟是如来藏性循业发现。妄起法执。前文所谓拘舍离等昧为冥谛是也。今由过在立字及胜解字。便令真修却成外道。故名曰堕。

  辛二、能非能执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前计八识为他而成法执。今计八识为自而成我执也。非能而妄计为能。故云能非能执。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三目八臂。

  辛三、常非常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此与冥谛异者。冥谛计他法。此计他天也。天非常住。妄计为常。故云常非常执。本是心生天地。反谓天地生人。故名倒圆。

  辛四、知无知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无知而妄执为知。故名知无知执。婆吒霰尼。二外道名也。夫所言无情有性者。谓一切法。皆第八识之相分皆与如来藏性相应。故曰。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今不达性空道理。却执草木有命。虚谬甚矣。然不得因此。遂谓无情但是法性。不是佛性也。以法佛无二性故。

  辛五、生无生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己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四大无生。而妄计为能生之本。故名生无生执。盖不知如来藏中。性具四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故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而直计四大为圆融妙性。此则错解惟地惟水惟火惟风法门。而谬同天壤矣。

  辛六、归无归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非归而妄计为所归。故云归无归执。无想天中。令不恒行心心所灭。诸舜若多。令彼有对色法销灭。皆计虚无而成断灭也。

  辛七、贪非贪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七执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非所应贪而妄贪。故云贪非贪执。阿斯陀。此翻无比。长寿仙名。虚妄色身。全属尘劳。今欲固之。则长劳矣。

  辛八、真无真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恣纵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无真而妄执为真。故云真无真执。媛。美女也。吒枳迦罗。亦魔王名。

  辛九、定性声闻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命明者。识精元明。九界寿命之本也。妄谓变易细相常住为精。分段生死形质为粗。无漏胜业为真。有漏杂业为伪。变易果。酬无漏因。分段果。酬有漏因。故惟以出世道。感出世灭。背于本自超越世出世间之清净道。所谓见三界是实苦。断见思之实集。为证偏真寂灭。乃修无漏真道。一得入灭。便谓了当。不知祗一真谛。尚未全彰。俗谛中谛。何曾知见。但圆精应之因心。以成趣寂之小果。被空所缠。不能回心出假。此真增上慢人由其无闻熏力故也。

  辛十、定性缘觉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圆融清净觉明。遍一切法。随举一尘。罔非全体圆明觉性。今独立此深妙之处以为涅槃。不知法法皆深皆妙。故虽称觉悟。未臻化圆。出有佛世。名为缘觉。出无佛世。名为独觉。仍是定性偏真而已。

  庚三、斥邪结正二。初斥邪。二结正。辛、今初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初卷正示二本。即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正指此阴魔诸境而言之也。外道邪魔所感伪果。即是诸天魔眷及十种仙。至于业终堕无间狱。则必更历鬼畜。复形人道。乃至或作修罗。则修行人。适与种种颠倒诸众生等。惟声闻缘觉。得免分段苦轮。然亦不成增进。则变易生死仍在。良由不知二种根本。迷于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故耳。若知二十五门。各具五阴虚妄境界。只此虚妄五阴。本皆如来藏性。无一可取。无一可舍。迷之则为二种生死根本。悟之则是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何至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中途成狂也哉。见魔。亦即心魔。谓依识阴。起于分别我法二执。故名见魔。须知声闻缘觉。亦是分别法执所摄也。

  辛二、结正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诸根互用。正所谓忽然超越之境界也。观行尽。则入相似。便得六根清净。相似尽。则入分证。便得六根互用。分证尽。则阶究竟。便能入于菩萨金刚干慧究竟尽。则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故圆明精心于中发化。三类分身。遍息苦轮。惟如如理。及如如智。内外明彻。譬如琉璃内含宝月。顿超信住行向地等。而成妙觉无上道也。言如是乃超者。正明圆顿行人。一超直入。不藉劬劳肯綮修证也。又互用中。即能超入金刚干慧。从金刚干慧。又即超入妙庄严海。则重重单复十二之义亦成。譬如利刀一截千纸。大鹏一举九万。直是迅速。然非总废诸位。又超字有二义。一者刹那顿证为超。二者虽历尘劫。但以不遭枝岐。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亦名为超也。妙庄严海。即万行究竟。圆满菩提。即智德究竟。归无所得。即理体究竟。又功德庄严。智慧庄严。自性清净庄严。不纵不横。无二庄严。故名妙庄严海。实智菩提圆满。方便菩提圆满。真性菩提圆满。不纵不横。无二圆满。故名圆满菩提。三谛妙理。如头本不失。神珠在衣。故理无所得。性具万行。如空中鸟迹。镜中群像。故行无所得。称性止观。如日月本明。镜水本照。故智无所得。不纵不横。无二所归。故名归无所得。彼魔外二乘等。由其皆有所得。所以皆非究竟也。二别明境发之相竟。

  戊三、结劝钦诲遵修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