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九▪P5

  ..续本文上一页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精明中者。色销之境界。圆悟精理者。悟此受阴本如来藏也。得大随顺。亦是喜乐二受。因慧获诸轻安。既得轻安。便自谓足。仍是定过于慧。故成无闻比丘。良由不达法相故也。

  辛九、空解成断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明悟中。即是色阴既销之观慧中。虚明性。即是受阴性也。此亦缘于舍受而成空解。乃慧多定少之咎。每见今时知识。虽不敢啖肉行淫。而比丘戒法罕有不判为小乘者。其亦几邻于魔说矣。岂不险哉。

  辛十、爱极成贪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味受阴之虚明。生爱发狂。此亦缘喜乐受。有定无慧之过也。

  庚三、结过劝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己三、明想阴境三。初总示阴相。二别明发相。三结过劝示。庚初、中四。初结前受阴尽相。二正示想阴区宇。三悬示想阴尽相。四结示本惟妄想。辛、今初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受阴尽相。须约三土。及与六即。今云虽未漏尽。一往且约圆教初信言之。即此根初解之境界也。俱生我执尚在。故未漏尽。分别我执已断。故心离其形。如鸟出笼。犹前文所谓去住自由也。六十圣位者。三渐次为能增进。五十七位为所增进。能所合称。共成六十。于六十中。能进三法通于凡圣。所进干慧是外凡。十信是内凡。余四十六。方名为圣。今通名为圣者。以其从凡入圣。因果理同故也。既登初信。先断见惑。则势如破竹。有进无退。由后圣位。令前凡位功行。亦不唐捐。所以名为六十圣位耳。意生身者。随意所到。身则便到。故云随往无碍。此有三种。一者入三昧乐意生身。初信能得。二者觉法自性意生身。八信能得。三者种类俱生无作意生身。十信能得。若至初住。分证如来一身无量身。所谓中道法身应化之本。如天上月。普印千江。不复名意生身矣。

  辛二、正示想阴区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利根之人。受阴尽时。一尽一切尽。便能朗然大觉。若想阴习强者。于观行中。受阴虽复虚妙。又现寐寱区宇也。想阴未破。喻如熟寐。受阴虚妙。喻如寱言。无别所知者。以喻思惑未断。不达真境也。言成韵次者。以喻观行功深。见惑永伏。能邻圣位也。诸佛菩萨。喻如不寐之人。悉知悉见此善男子。与其观行心精通□。喻如咸悟其语。但以虚妄想阴所隔。故如醒者能知寐语。寐者不知醒人耳。

  辛三、悬示想阴尽相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

  ⊙于觉明心如去尘垢。即所谓觉所觉空也。一伦生死者。伦是类义。分段生死。自为一类。变易生死。复为一类。首者。穷其所自始。尾者。究其所由终。了知二种生死。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名为首尾圆照也。同居动念尽。则去见思尘垢。圆照分段生死首尾。方便实报动念尽则去尘沙无明尘垢。圆照变易生死首尾。则有观行尽。观行去。观行圆照。乃至究竟尽。究竟去。究竟圆照。余如圆通中释。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惟此想阴。能为融变。使心随境。使境随心。只此融通。实惟妄想。更非别有融通之性可得也。知此想阴虚妄无本。则不被其所迷矣。

  庚二、别明发相十。初贪善巧想。至十贪长寿想。烦恼虽多。贪为上首。一有所贪。便堕魔网。可不戒哉。辛、今初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受阴虚妙者。谓于观行位中。了知受阴本如来藏。不发十种魔事。或虽发而觉悟不惑。故云不遭邪虑也。本以圆解而修圆定。今既不遭受阴中之邪虑。则将转有漏受成无漏之正受。故云圆定发明也。夫圆定既得发明。只须如法精进。从观行三昧。策入相似分真究竟三昧。则有何善巧之不得。有何法界之不历。有何机理之不契。有何根本之不析。有何感应之不成。有何静谧之不入。有何宿命之不知。有何神通之不具。有何深空之不证。有何常住之不获。而乃忽生心爱。著意贪求。譬如鳞角未成。辄思飞跃。羽毛未备。便拟□扶。学未优而求仕。丹未成而先服。其可乎哉。故知招魔成堕。皆是自心妄想为咎耳。一一文中。各有三节。初从彼善男子至贪求善巧。明其定中所起妄想。二从尔时天魔至俱陷王难。明其妄想所招魔事。三从汝当先觉至堕无间狱。劝诫觉迷所成得失也。初文可知。次文又四。初尔时至身有光明。明其魔事之相。次是人愚迷至潜行贪欲。明其受魔所惑。三口中好言至无故耗散。重明魔所作业。四此名怪鬼至俱陷王难。结明魔所成事。初言候得其便者。谓得此行人贪想之间隙而可乘也。飞精附人者。以此行人受阴虚妙。魔不能附。所以转附他人也。其人者。即魔附之人。虽被魔附。彼不自觉。乘于魔力。至此行人之前。现诸善巧。以逗其所贪求也。次是人者。指修定之行人。惑彼魔附之人以为菩萨。故信其教化而潜行贪欲也。三口中好言者。仍是魔附之人。不惟惑乱此一行人。亦复遍惑一切也。四此名怪鬼者。出其魔鬼之名。意令行人先觉而骂破之也。弟子。指修定行人。师。即指魔附人。魔业既炽。故魔去每先遭于王难。然后堕无间也。汝当先觉二句。劝其觉则成得。迷惑不知二句。诫其迷则成失。所云先觉者。或防检其心。令不起贪。或贪心初起。便能觉破。或魔人现巧。不受其惑。此皆可免轮回。倘一信其教化。破佛律仪。纵令从此觉知是魔。亦已悔之晚矣。下文并同。不复更释。可以例知。

  辛二、贪经历想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此名□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辛三、贪契合想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绵者。远也。缠也。续也。绵□。犹言悬合。绵爱。犹言缠爱。洗涤本心。言移荡其正知正见。易入邪悟。谓改正为邪也。

  辛四、贪辨析想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