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八▪P6

  ..续本文上一页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冽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啱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灸。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根尘识三。如恶叉聚。设非根尘。则识何由造业。设非尘识。则根何由受报。故吴兴云。造业招报。根识必俱。今以识为业而报从根出者。盖业并由心。报多约色故也。此见业交者。谓见根所造恶业。正当死逆生顺二习相交之时也。此明极重恶业。直入无间。所以不经中阴之身。成论所谓极善极恶。皆无中阴也。发明二相者。平时见根造罪。元有二种不同。一者因于明见。二者因于暗见。故今受报。亦随其惑业而发明不同也。一根所招恶报。令余五根亦互受者。良由造罪之时。虽以一识为主。必曾牵动余识。从而和之。故今还感斯报。倘造罪时。缺有一识不起。则受报时。当亦免此一苦也。耳识造罪本有开闭二相。乃至意识造罪本有迷觉二相。所招恶报。义并可知。惟心地狱。地狱惟心。迷般若而成惑。迷解脱而成业。迷法身而成苦。读经至此。不悚然急断生死三缘。不恍然顿悟性德三因者。非夫也。

  庚三、总结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恶业同造。谓一切时中。六根同造十因也。六根各造。谓六根虽各有罪。而造非一时。或但兼十因之几境。但兼六根之几根也。身口意三作杀盗淫。谓六根中减去三根。十因中减去七因也。三业不兼。谓身口意随缺一种也。或为一杀一盗。谓三恶业随缺一种也。见见一根。谓六根中惟有一根造业。举见见以例闻闻等也。单犯一业。谓十因中惟造一因也。别作别造。结显恶业自招。入同分地。结显兼有元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结显实本真净也。有即非有。如空华无体。故云非本来有。非谓本来不有而后来成有也。思之思之。

  己二、示饿鬼趣三。初总标。二别显。三结示。庚、今初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克论鬼趣。有四差别。一者下品十恶为因。直招其报。二者过去异熟业力。忽牵其报。三者将入地狱。先受华报。四者从地狱出。受此余报。以要言之。七趣后有。皆可趣于鬼道。只此一趣。复分有财少财无财三类九品之不同。今但约地狱余报。乃一往略言之耳。

  庚二、别显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厉鬼。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贪物即是贪习。由其爱著诸物。故今遇物成怪也。贪色即是淫习。由其淫风鼓扇。故今遇风成魃。作旱妖也。贪惑即是诈习。由其谄媚成性。故今遇畜成魅。如妖狐之类。仍欲媚惑人也。贪恨即是嗔习。由其心怀□恚。故今遇虫成蛊。仍□害于人也。贪忆即是怨习。由其衔恨不忘。故今乘衰作厉。报夙仇也。贪傲即是慢习。由其尚气自恃。故今遇气成于饿鬼。所谓空腹高心之剧报也。贪罔即是诳习。由其暗地造奸。故今遇幽成于魇鬼。依旧乘人之卧而魇之也。贪明即是见习。由其邪悟邪执。故今遇精成魍魉鬼。望之有似高明。就之实无威德也。贪成即是枉习。由其证人入罪。指暗为明。故今遇明为役使鬼。助人成事也。贪党即是讼习。由其发他阴私。必须牵引傍人为证。故今遇人为传送鬼。仍报种种阴私事也。只此十类。必各各有苦乐别报之不同。亦是略而不说。可以理推。

  庚三、结示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言是人者。本从人道造十习因而坠落也。虽以业火烧干。上出为鬼。乃其夙习仍在。故习不可不慎也。然既云悟菩提而本无。则今正在迷时。又岂实有。无奈一翳在目。空华乱坠耳。哀哉。

  己三、示畜生趣三。初总标。二别显。三结示。庚、今初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克论畜趣。亦四差别。一者中品十恶为因。直招其报。二者过去异熟业力。忽牵其报。三者从地狱出。即偿其报。四者从饿鬼来。乃偿其报。以要言之。七趣后有。皆可趣于畜生。只此一趣。复分上中下品各各三类之不同。今但约鬼业既尽言之。亦是一往语耳。言情与想二俱成空者。向来坠狱之人。或是纯情无想。或是九情一想。八情二想。乃至鬼趣之中。或是七情三想之所直招。今则虚妄所积恶情善想。势力已尽。不复更招二趣苦报。故曰成空。非谓并空于宿债。亦非谓能空其惑体也。

  庚二、别显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厉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枭类者。盗贪余习。附块为儿。又盗贪之最重者莫如食肉。故今怀怨报仇。致成食父母想也。咎征一切异类。即凶事之前征。由淫习故为妖为孽也。狐仍诈习。毒仍嗔习。蛔类乘人之虚。仍是怨习。并皆可知。由傲慢故。妄言天生万物。本以养人。取诸众生血肉充食。故今报为食类。又慢习陵人。今乃以肉充食。则受陵斯极也。服类者。蚕虫及诸皮毛。可为衣服。牛马可以乘服。由昔诳人。今以此偿债也。应类者。社燕塞鸿之属。应时而来。此由计时计方种种邪见之余习也。休征者。嘉凤祥麟。乃至鹊噪报喜之类。由昔枉人成罪。故今报人善事以酬之也。循类者。猫犬之属。由昔贪党讼人。今故依顺人也。各言多为者。举其大概言之。正显不必尽然之意。

  庚三、结示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由惑火故成业火。由业火故感报火。今言业火干枯者。恶业如薪。薪不尽则火不息。以果从因而言之也。若悟菩提。先转惑火以为智火。则一切业薪。当下烧尽。何俟地狱报火所烧。惟其迷菩提为烦恼。所以迷解脱为恶业。迷法身为苦报也。然而烦恼之性。不离菩提。恶业之性。何殊解脱。苦报之性。岂外法身。故曰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譬如迷空作华。结水成冰耳。岂于空外有华。水外有冰也哉。

  己四、示人趣三。初总标。二别显。三结示。庚、今初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此明三恶趣中复还人道之相。并详示杀业难停以警迷也。克论人道。亦三差别。一是五戒及中品十善为因。直克其果。二是从胜类中来。谓天仙等。三是从恶道中来。复有四类。所谓地狱鬼畜及阿修罗。今但约畜生复形人道。亦是一往略言之耳。就互偿中有二差别。一偿力。二偿杀。偿力又二。一有福力。即于人身中偿。二无福力。还为畜生偿之。偿杀亦二。一为畜生相食。二于人中相诛。又人既杀畜。畜亦害人。唯此相食相诛之业。结怨连仇。终无自停之日。除是修行一心三止。永超生死。方可停寝。或是诸佛出现于世。以不思议大慈悲力。大神通力。为之解怨释结。亦可停寝。舍此二途。纵经尘劫。常如转轮。然而…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