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存有-王维辋川诗析论(萧丽华)▪P5

  ..续本文上一页张曼涛主编之现在佛教学术丛刊33《华严思想论集》页17~32,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版。

  [20]王维濡染的佛学以南北禅为主,请参见笔者〈论王维宦隐与大乘般若空性的关系〉一文,收于《唐代诗歌与禅学》页73,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也有认为王维受华严宗影响者,如陈允吉〈王维与华严宗诗僧道光〉一文,收于《唐音佛教辩思录》页3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至于净土思想,或从卷20〈西方变画赞并序〉、〈给事中窦绍为亡弟故驸马都尉于孝义寺浮图画西方阿弥陀变赞并序〉等知其略有关涉。

  [21]陈允吉〈王维辋川集之孟城坳〉佛理发微认为辋川别业的购置不晚于唐玄宗开元中叶。见《王维研究》第2辑,页48,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但叶淑丽取张清华《诗佛王摩诘传》之说,认为辋川别业于天宝三年开始营造。见氏着〈王维辋川集诗的禅趣〉,《嘉南学报》22期。罗宗涛〈辋川集中王维、裴迪诗作异同之探讨〉一文则认为必在安史乱前。约为天宝八、九年间。见1996年《中国文学史暨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本文综采陈、罗二人之说,但如以蓝田、辋川别业实一的角度为论,则当为开元中叶。

  [22]Heidegger,1971,Poetry,Language,Thought,Harper&Row Pubishers,P211~229参看成穷等译《海德格尔诗学文集》页135~150。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3]王福耀《王维诗选》页4,远流出版社1988年版。

  [24]见陆润棠〈从电影手法角度分析王维的自然诗〉,收于《中西比较文学论集》页157。时报文化1980年版。

  [25]见入谷仙介《王维研究》页589~590。日本?创文社昭和56年2版。

  [26]见叶维廉〈王维与纯粹经验美学〉,《纯文学》10卷3期。

  [27]见袁保新〈忧惧心境在海德格基本存有学中的地位〉《鹅湖》月刊2卷7、8期。

  [28]明顾起经注《类笺王右丞全集》页717。学生书局1970年版。

  [29]见《千首唐人绝句》页11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0]原田宪雄《王维》页311,日本集英社昭和54年版。

  [31]罗宗涛〈辋川集中王维、裴迪诗作异同之探讨〉发表于1996年12月《中国文学史暨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

  [32]转引自《千首唐人绝句》页115。

  [33]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指出王维诗能捕捉刹那间的自然现象,“也就是与物俱化,物我相即相融的体现。”页408,联经出版社1986年版。

  [34]见陶国璋《生命坎陷与现象世界》页5,陶氏透过现象学解释生命存有的“坎陷”本质,并以中国传统儒、道、释思想之“无相境界”作为生命复位之资。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版。

  [35]麦卡利原著,师仁译〈存在与世界〉,《鹅湖》2卷5~12期。

  [36]见罗秉祥〈从“存有与时间”一书中看“时间”在海德格思想体系中所扮演之角色〉,《哲学与文化》第5卷7期。

  [37]海德格《存有与时间》第104~105页。见美.Joseph J。kockelmans“Heidegger”s”“Being and Time”译本,页151。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8]收入郑树森编《现象学与文化批评》页175。东大图书1984年版。

  [39]见顾起经《类笺王右丞全集》页721,顾注云:“以辋口方隅所在名之。”

  [40]现象学的存在体验只“能通过一部份或片断的方式来把握整体世界的奥秘,可是,信仰却冲破了部份的或片段的,由此将信仰及皈依置于此奥秘本身之上。”见约翰?麦卡利〈存在与世界〉一文,《鹅湖》月刊2卷8期。

  [41]见李世杰〈华严的世界观〉一文,同注19。

  [42]有关王维与禅的关系,请参考笔者〈论王维宦隐与大乘般若空性的关系〉一文,收于《唐代诗歌与禅学》页73,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

  [43]同注30,页317。

  [44]同注29,页113。

  [45]同上31,页114。

  [46]同注31。

  [47]同注29,页117、118。

  [48]见叶维廉〈中国古典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收于《饮之太和》页128。时报文化1980年版。

  [49]见李淼《禅宗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页142。丽文文化公司,1993年版。

  [50]见《海德格尔诗学论文集》页309,华中师范大学1992年版。

  [51]叶维廉〈道家美学.山水诗.海德格〉参考郑树森《现象学与文学批评》页168~170,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版。

  [52]王建元〈现象学的时间观与中国山水诗〉,同上书页172。

  [53]以上诗话分别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等,但这些语言已反覆为历代诗评家取用,本文转引自沉德潜《说诗睟语》卷下。

  [54]见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页302~3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5]佛教经典中有许多“不立文字”的主张,如《大方广宝箧经》卷上云:“不著文字、不执文字。”《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云:“无有文字语言,是入不二法门”等,但三藏教乘之法仍多载于经籍、灯录之中,因此破文字之执,转文字之用,便是其中巧妙处,李淼《禅宗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页19~26对此有一番辩证。

  [56]详见笔者〈《六祖坛经》的语言艺术与思考方法〉一文,元智大学《人文与管理学报》1卷1期。

  [57]见《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

  [58]同注54,页66。

  [59]入谷仙介《王维研究》页589~616。日本创文社昭和56年2版。

  [60]关于“空寂”之美请参看笔者〈从禅悟的角度看王维自然诗中空寂的美感经验〉一文。收于《唐代诗歌与禅学》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此外,邱瑞祥〈试论辋川集中的佛家色彩〉一文也有此说,见《王维研究》第2辑,页68~69。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

  [61]见赵殿成《王摩诘全集笺注》页7。世界书局1974年版。

  [62]王昌龄〈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诗云:“本来清静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王缙〈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上人兄院和兄维〉诗云:“林中空寂会,阶下终南山,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间,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二诗见《全唐诗》卷142、129。

  [63]同注59,页581~625。

  

《禅与存有-王维辋川诗析论(萧丽华)》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