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悲精滴▪P7

  ..续本文上一页一次当二人共处时,华智仁波切对于贡珠仁波切的声名显赫及财福广积心生厌倦,便对身边的人说:贡珠云丹嘉措如今已闻名遐迩,财富丰饶,像我这样的苦行僧再逗留于此,恐怕会大煞风景,我还是走吧。贡珠仁波切在得知此事后,再三祈请华智仁波切能留下来。于是华智仁波切便以开玩笑地方式说道:“当初在西穷晋美土登南嘉面前听闻佛法的时候,我们俩不但衣不蔽体,而且房屋简陋,还要时常遭受众人的欺辱。当时为了果腹,我们还经常结伴到外面乞讨、化缘,这些事情不知你现在是否还记得?如今,你已成为著名的高僧,也不再需要我为你做什么了,我呆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呢?”听闻此言,贡珠仁波切无奈地解释道: “你千万不要这样看我,有些事情,我根本就是迫于无奈而行之,实则绝非贪图个人利益......”听到挚友如此这般的回答,华智仁波切便报以理解的点头赞许。

  想想这两位震古铄今的大德,一位以贫穷僧人的形象度众,一位则以富裕僧人的方式饶益有情;再体会一下他们那无私的境界,相形之下,那些从内心深处贪图名闻利养的人,又有什么可值得世人敬仰的呢?

  作为一个修行人,看到即便他人依靠非法途径获得大笔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也不应心生羡慕---因为假如不能修学佛法,再好的世间妙欲也无意义。世间人经常诽谤具足净戒、精进修持,但是生活俭朴的行者,说他们冬天要化缘,夏天也可化缘,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可怜虫。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个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却仍然没有忘记行持善法的人,才真正具足无边的功德。试想一下,就连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在显现上也要托钵化缘,更何况其他的修行者?!因此,某些在世间被称为有福报的出家人,如果不行持善法,又怎么能算得上具有真正福德?而一个行持善法之人,当他以清净心四季化缘时,谁又敢说他不是具有真正福报之人?

  在这些把出家当成谋福利的人当中,他们所执持的教法,其教义无论与显宗的经典还是密宗的续部均不相符合。这样的教徒又怎能不令人疑窦丛生、望而生畏呢?

  还有些人将自己内心的迷乱显现误认成光明智慧,把凡夫的分别念居然也当作了清净法性。有些即使在修持无上大圆满之脱噶的人,也会这样误入歧途。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都曾郑重地告诫过后学弟子,修习脱之前必须证悟自性本来清净的面目,否则这样的修习便毫无任何实在意义。

  令人吃惊的是,现在竟然有许多人声称自己于某某境界中,亲见了上师、佛像、本尊等境相。对于这种人,大家必须认清其真实面目,千万不要听任他们信口开河。也希望这帮妄语之人要警惕因果报应。

  第一世敦珠仁波切住锡喇荣沟的时候,当地有一位名叫阿切桑给的修行者。他时而将帽子戴在头顶,声称自己生有肉髻;时而又自言能够飞翔。可当他真的从高高的房顶纵身跃下时,他又跌伤了身体。有一次,他又自称自己拥有许多伏藏品,并要求敦珠仁波切予以鉴定。敦珠仁波切在看过之后,直率地对他讲道:“这些并非真正的伏藏,你可能是着魔了。”然而,阿切桑给并不相信敦珠仁波切的话,他在坚持认为自己的“伏藏品”货真价实的同时,又诽谤敦珠仁波切是因为嫉妒心理才否认它们的价值。以后,他又找到另一位大成就者鉴定“伏藏品”的真伪,结果是依然得不到认可。不过他仍然固执己见,不知悔改,直至后来遇到班玛江参。在他的指点下,阿切桑给最终来到了蒋阳亲哲仁波切面前要求再次予以鉴定。蒋阳亲哲仁波切则善巧地为那些伏藏品作了签字,同时要求他念诵一千万莲师心咒,说只有如此才可以显示鉴定结果。在他按照要求将莲师心咒念诵圆满之后,他有一天忽然看到一具出家人应声坠地,从此才翻然醒悟过来,并开始向真正修行者的方向转变。实际上,阿切桑给当时确已着魔,他是依靠咒语的力量和蒋阳亲哲仁波且的殊胜加持,才得以遣除违缘,恢复正常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知凡夫所见的境界并不一定真实可靠,他之所以昼夜都见到诸佛菩萨的种种形象,不过是因为其风脉明点于外境方面有所显现而已,这丝毫也不值得欢喜和夸耀。以后当我们也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牢记切不可于匆忙之中,以自我吹嘘心向他人喧称自己已亲见了上师本尊。否则这样说就相当于彻头彻尾的大妄语!碰到这种情况,观察自相续的真实状态才是最为重要的判断方法。

  总而言之,我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了: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外在的形象可谓无足轻重,最重要的实乃洞悉自己内心的状态。对于那些执著于外表的人,对于那些珍爱并相信自己分别念的人,我们应当怀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向他们指出这些深刻的道理。

  现在,还有的修行者在自相续中没有丝毫的慈悲心,却借助愤怒修法降伏他人。这种所谓的“诛法”,只能与菩提大道背向而驰。

  曾经有这样一位出家人,他有一次到红原县化缘。当问及一户人家的生活是否平安时,主人回答说:“很好!”孰料他听到此话后,心中却大为失望。因为假若此户人家恰巧有亲人去世,他就有机会为其念经超度,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些财物供养。像这样的修行者,心地是多么邪恶!其行为必然会距究竟解脱越来越远。

  还有些人开口闭口说什么宇宙万法皆空性,宣扬内心,外境皆不存在,因果轮回亦复如是。其言下之意,就好像迷乱显现中的众生已经是佛陀一般。这些人还诽谤地道功德是不了义的法要,似乎他们已经完全证悟了空性,实则这群人不过是自欺欺人地堕入断见而已。对此,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都进行了专门破斥。虽然大圆满的究竟心法中存在着本来无生的大空性境界,但这种大空性却与断见派的“空”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人并不了解胜义谛中的空性和光明智慧,竟将断灭空当作心的本体,在这种见解的支配下,即就是他们在精进修持,也只能获得世间的有漏禅定,而不可能通达显密最深教义。与此相反,有些人虽然不能阐述大圆满的义理,但他们的内心却已得到最高的修证果位,这样的修持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而那些断见派法师,虽然穷其一生在闻思修持,也不可能证悟圣者的究竟密意。如果他们再轻率地向众生开示所谓犹如虚空般的空性---即将断灭空见传授给他们,相对于某些行者证悟甚深实相后的教导而言,他们的过患,也将犹如虚空一般无有穷尽。

  这样的修行人如若再不警惕,必将堕入否认空有不二的歧途而无法自拔---他们既不能证悟心的本性实相,因而对远离一切戏论的法性本性一无所知;同时还不负责任地说什么一切分别念均系于法身,故而劝告他人不要遣除这些分别念。这些口头上宣讲出来的内容,无非是他们自心的迷乱呈现。对此,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曾进行过专门的论述,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对法身与阿赖耶识之间的差别,也分析得条理分明。以往,我在传授《大圆满心性休息》时,已将觉性本体、觉性妙用所显现的智慧,向大家阐述得十分清晰---假若所持分别念即是法身,那妙用和本性也将无法区分。

  还有人根本不了解觉性远离一切戏论的本质,他们反而将暂时的风心觉受执著为是究竟实相。这种人这么见闻觉知下去,只会使自己的贪心增上;烦恼无穷,来世也必将堕入恶道。也有人对其他宗派的论典、续部、乃至佛陀教法概不承认,觉得只有自己所著、所传、所修才举世无双。如今,像这样的世间种种邪道也并不罕见。

  还有人认为自己实修的证量非比寻常,他人闻思显密经续实在是愚不可及。其实,在一切善法中,闻思的功德特别超胜。因为听受佛法是所有功德之基础,即使从头至尾圆满地听受一切课,其功德也无量无边---单凭这一点,就足以遮止转生恶趣。喇拉曲智仁波切指出,谁若诽谤闻思,谁就不会踏上真正的解脱大道,否则,石女也可生子。萨迦班智达则认为,如若不曾听闻教法,修行就不可能取得成就。故而,那些只愿打坐参禅,不仅自身没有深入了解教理之愿望,反而将闻思看做修道障碍的修行人,他们的观念实在荒谬。即使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也于众多善知识面前听闻过教理,并发愿恒时闻受佛法。如果不凭借闻思之路就能取得成就,那真正是天方夜谭了。

  也许有人会对此心存疑虑:普贤王如来证得佛果、缘觉菩萨证得阿罗汉,他们均未经过闻思,那么我们为何一定要特别强调它呢?怀有此种疑问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事物的本来实相。首先,普贤王如来是最上根利器者,无人可与之相比,其次,缘觉菩萨是最后有者,于多生累劫之中听闻了无数佛陀言教,直至此生才最终成就,我们亦不敢与之相较。故而,作为因地凡夫,若想获得究竟解脱,不依赖闻思还能依赖其他什么途径呢?那些除了修习禅定以外便一无所知的人,实际上极易陷入修法的迷途,因为如果不具备般若正见,那他们则不可能真正做到舍弃世间八法。所以,哪怕仅仅听闻一句佛法,也具有无量功德。

  然而时值末法,众生刚强难化,行持善法都已成为对他人的苛求,更何况要求人们都深入经藏呢?纵观世间的这种种现象,皆因众生为宿世业力所牵,行动毫无智慧所致。

  许多根性下劣之人,对上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也不能铭记在心,即使了解了佛法教义,仍然要屡屡犯下各种罪业。这些恶业的根源必须铲除,否则就无异于出卖佛法,其过失可大过山王。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少数人毁坏戒律,就有可能为整个僧团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谨慎行事,注意不要玷污上师乃至僧众的声誉!

  如今,佛法的莲花已经无奈地枯萎、凋谢,引人解脱的明灯恰如西山的落日,只留下一抹感伤的晚霞。而浊时众生的无边过患,却犹如大海一般广阔无垠、横无涯际......

  正因如此,我们才一定要发愿断除自身的种种贪执,趣向寂静之地,修…

《智悲精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