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夏、吕雒九二位且在多伦多组织了社团。
一九六七年,香港的性空、诚祥二位法师,到加拿大参观世界博览会,在会场遇到了美东佛教总会创辨人应金玉堂居士。谈话之间,金玉堂问:「二位法师参观过博览会,到何处去」?二位法师答:「到纽约去」,金玉堂居士率直的说:「加拿大是一个没有佛教的国家,为什麽不留两位法师在加拿大弘法?如果二位肯留下来,所有的一切我来负责。」就这一次意外的会晤,在应金玉堂居士的护持下,性空、诚祥二位法师在加拿大留下来,在多伦多成立了「加拿大佛教会」创设了「南山寺」,两三年之後,信徒日多,原来南山寺的地方不敷使用,两位法师在信众的支持下兴建了宏伟壮观的湛山精舍。後来又以湛山精舍接近郊区,距中国人聚集的华埠较远,一九八四年,二位法师在华埠邻近,又购下了一座三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命名为「弘法精舍」,做为专对华埠中国人弘法之用。
以後多年,香港、台湾的圆智、诚明、波鱼、戒幢、悟德诸师,也先後抵达创设道场。到一九九零年前後,加拿大已经有了上十馀处的寺院和社团。
【 五、其他地区的居士佛教 】
一、澳洲的居士佛教:
澳洲古来没有佛教,一九六一年,当时法名度轮的宣化上人,曾由香港赴澳洲察看佛教情形,那时雪黎有一个「澳洲佛教会」的组织。是年佛诞节,宣化法师在佛教会做了一次演讲,由该会会员、雪黎大学教授刘季宁居士传译。这个居士团体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当时是澳洲唯一的居士团体。以後澳洲的华人移民日渐增多,佛教居士散居於纽澳各地。
一九八八年,本来是佛光会会员澳洲华侨丁时娇居士等人,由澳洲回台湾访问佛光山,面请星云大师到澳洲建立道场。翌年星云大师率慈庄、慈惠、慈容诸弟子亲去勘察,决定了在昆士兰省布里斯本市兴建的中天寺的计划,由慈容法师负责督建。中天寺占地八十四英亩,建寺工程於一九九一年开始,一九九五年十月落成开光,由满谦法师出任第二任住持。在兴建中天寺的同时,又购下附近占地十英亩的中天精舍。 还有一所雄伟庄严,被誉为「南半球的天堂」的南天寺,位於澳洲东南岸的卧龙岗市 ,建筑的巍峨壮观,可媲美洛杉矶西来寺。此外还有一处南天讲堂,设在雪黎市,一九九一年即已建筑完成,有可容两百多人的讲堂及斋堂,还附设的有南天中华学校。寺院的增多,当然象徵居士信徒的增多。因此之故,慈济功德会也在澳洲成立了分会。
二、纽西兰的居士佛教:
纽西兰古来也没有佛教,一九八Ο年之後,随着移民的增多,先有信佛居士组织学佛社团,继由法师驻锡弘化。所以纽西兰的两处佛教道场--南岛佛光山、北岛佛光山,都是由当地的佛光协会会员支持而建立的。南岛佛光山位於纽西兰第三大都市基督城,建成於一九九二年,这是澳洲第一所佛寺,由满普、满让二师驻锡弘化;北岛佛光山位於纽西兰第一大城奥克兰,依训法师於一九九二年抵此弘化。 除了佛光山的道场外,台中慈明寺的圣印法师,也受该寺信徒之请,在纽西兰创建了规模宏伟的纽西兰慈明寺,一九九五年落成。
三、巴布新几内亚的居士佛教:
这是澳洲东北、由六百多岛屿组成的岛国,面积四十六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华侨两万多人。佛光山受信徒的要求,於一九九六年在该国首都成立文殊精舍,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场。现在由觉传法师在此弘化。
四、非洲的居士佛教:
非洲之有中国佛教,是一九九零年以後的事,这也是由於华侨的增多,佛光山应信众之请,派遣法师深入非洲各地建立道场。目前非洲最早也是最大的道场,是位於南非共和国的行政国都的佛光山南华寺。此外,佛光山在南非还有三处道场,即设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鲁芳登市的佛光禅净中心,设在南非工业大城约堡的佛光禅净中心,及设在南非德本市的佛光禅净中心。
非洲内陆国家赖索托,也有佛光山应当地居士之请设立的「妙觉佛堂」。慈济功德会在非洲有两处分会,南非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二年,赖索托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五年。
五、南美洲的居士佛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南美洲的华侨日渐增多,有待法师弘化。一九七Ο年前後,台湾的一位既明法师曾应请到巴西讲经,以後情况不详。一九九Ο年前後,台湾的普献法师也曾应请到巴西弘化,後来又回到台湾。一九九Ο年以後,佛光山的弘法先锋进军南美洲,巴西华侨张胜凯、张陈淑丽二位居士,把私人建筑的静心精舍供养三宝,星云大师为之改名为如来寺。继而又增购了一甲土地,兴建了佛光中文学校。张胜凯夫妇复於一九九六年,又捐出了在阿根廷面积六百坪的豪华住宅,这就是阿根廷的佛光山寺,由慧庭法师出任住持。与如来寺同时创立的,还有哥斯大黎加的福慧精舍,一九九一年竣工,初由满亚法师住持,後由慧庭法师继任。此外,巴拉圭、哥斯大黎加、以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各设有佛光山的禅净中心。
慈济功德会在南美洲有三处分会,巴西分会成立於一九九Ο年,阿根廷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巴拉圭分会成立於一九九六年。
【 六、结论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後,大乘佛教在海外蓬勃发展,上文已介绍了北美洲、澳洲、南美洲等处。至於欧洲的大乘佛教,也不可遗漏的於此一述。欧洲是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东方佛教的地区,而最早研究者是英国,这自然和它的殖民地主义有关。英国人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征服了印度、锡兰、缅甸等国,而建立了殖民地。为了统治殖民地的需要,乃从事於佛教研究,以便了解殖民地的文化传统。
一七八四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在英政府支持下成立,创始人琼斯爵士 (Willam Jones)及其同事,开始研究印度人的信仰、修持和戒律,进而研究当地的梵文和巴利文。一八二四年,英国传教士克拉夫编着了《巴利语文法和语言》在可伦坡出版。一八七五年,英国学者奇尔德,完成了《巴利语辞典》,由此欧洲学者展开了对巴利文佛典的研究,并由上座部佛教进而研究大乘佛教,也包括中国藏传佛教。前面所称欧洲学者,包括法国、德国等在内。
一八九一年,英国的李斯·戴维斯教授 (T.W.Rhys Davids. 1843~1922) 创立了「巴利文经典协会」,该会的宗旨是将巴利文圣典译成英文。戴维斯一九二二年逝世,他的夫人继承遗志,继续从事译述。後来由罗斯特博士、史铁德博士等继续主持会务,该会的巴利文圣典早已灿然大备了。
不过英国人和欧洲学者早期研究的,只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後来印度达摩菩提创办大菩提学会,所传到英国的也是上座部佛教。而中国大乘佛教的传入,是二十世纪六零年代以後的事,最早传入的是西藏密教。一九五九年发生「西藏抗暴」事件,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其他僧侣如仲巴活佛、阿贡喇嘛、辛雷活佛、索嘉活佛等,先後流亡到欧洲而从事弘法活动。他们先後创立了噶举派的坐禅中心,萨迦派的佛法中心,以及格鲁派的文殊师利佛学院等。直到一九九零年,才有自台湾传入的大乘显教,而最早把台湾佛教传入欧洲的,是佛光山的星云大师。 现在佛光山在欧洲地区,在十个国家设有佛光山的分院、别院,设立的方式,多是佛光信徒先在当地成立佛光协会的分支会,再派具有开拓精神的青年法师(多数是比丘尼)到该地建立道场。如一九九Ο年伦敦创立的佛光寺。一九九三年,伦敦的佛光寺复应曼彻斯特信众之请,在该地成立了「曼彻斯特佛光山」 ;九四年复在伦敦东部雅适士成立了布教所。法国方面,巴黎的佛光寺的是一九九一年,由慈庄法师出任住持。由於巴黎佛光山距市区较远,九三年又在巴黎市中心成立了面积千馀米的「佛光道场」。
德国柏林的佛光讲堂(後改名为「柏林佛光山」),初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以後又先後在德国的汉堡、莱因、法兰克福等地,成立了禅净中心,布教所及佛光会,佛光就普照於德国各地了。瑞典的佛光山道场,最初是瑞典禅净中心,後来改名为「瑞典佛光山」是九四年成立的。荷兰的佛光山道场,是位於荷兰首都阿姆斯丹近郊的中国城,名称是「荷华寺」。
成立於一九九六年。瑞士的佛光会,早在一九九二年已经成立,後来发展出了十多处分会,会员们希望有一个礼佛共修的道场,终於在一九九六年买下了一处工厂,经过繁杂的申请手续,改建成佛堂,命名为「瑞士佛光山」。
西班牙的佛光山道场,名曰「西班牙禅净中心」,设於马德里市的中心。星云大师於一九九六年八月莅临马德里弘化,应数百信徒之请,後来乃有这一处禅净中心的诞生。翌年又在巴塞隆纳成立了布教所。奥地利的佛光山道场,名称是「维也纳布教所」,成立於一九九年年。同年又在奥地利第三大城的令斯设立了布教所。葡萄牙的佛光山道场,设於马德里,名葡萄牙布教所,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六月。 捷克的佛光山道场,设於首都布拉格,名捷克布教所,亦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六月。
慈济功德会在欧洲有两处分会,英国分会成立於一九九零年,奥地利分会成立於一九九二年。此外,欧洲近年尚有其他法师创建的中国寺院,唯以资料欠缺,未能细述。
最後,还要一述新马地区的大乘佛教。新马地区一词,泛指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而言。新加坡共和国与马来亚联邦,现在是两个国家,但在四十年前,新加坡尚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一九六五年才独立建国的。而马来西亚联邦,也是於一九五七年才成为独立的国家。新马地区之有佛教,早在千馀年前即已开始。一者马来半岛邻近爪哇和苏门答腊,这些地区早在公元开始之初,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曾在这里流传过,马来半岛自不例外,古代也有过佛教;二者佛教之传入中国,由陆路者经由西域丝路,由海路者则经由南海 ,新马地当航路要冲,为往来船舶之中间站,中印高僧在此停留,自不待言。例如高僧法显、义净由印度归国时,曾在此一地区停留过。不过这只是古代事迹,自十四世纪末叶,回教自苏门答腊传入马六甲後,百年之间,马来半岛就整个成为回教地区了。
近代大乘佛教之传入新马,始於十八世纪,是随着中国移民传入的。不过移民传入的,是神佛不分的民俗信仰,所以早期的马来西亚,也有观音庙、妈祖宫一类的庙宇,而正统佛教之传入,则始於清季光绪初年,而以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妙莲老和尚为最早。妙莲老和尚於一八八八年到了槟城。槟城一向没有法师,所以他弘化所到之处,备受侨界绅民的欢迎,请他留下住持广福宫。广福宫地处闹区,不便静修,妙老另外寻找幽静的地方,後来找到侨绅杨秀苗的一处别业,占地九英亩,在几位热心侨领的护持资助下,兴建了槟城第一所佛寺--极乐寺。极乐寺於一八九一年创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次介绍新加坡佛教,新加坡是马来联邦南端的一个城市,在一八一九年开埠以前,只是一个数百人居住的荒村,一九一八年开埠,迄今仅仅八十年。虽然如此,但在未开埠之前,新加坡已经有了寺院。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一八九八年,当地的侨商居士们兴建了一所双林寺,由自闽南来星游化的贤慧和尚任住持。後来得到佛教护法刘金标居士的护持,及众多善信施助捐资,而规模日广,这是绍继福建怡山西禅寺临济正宗法脉的道场,创建迄今,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海外佛教的发展,不拘是任何地区,都是先有了信徒或居士社团,而後才有弘法的法师。即使是两千多年前,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也不例外。佛法随着丝路上商人的马队, 早在公元世纪之初已传入中土,但到一世纪中叶--汉明帝七年的公元六十四年,才有西域沙门来到中国,这与近代的大乘佛教向外发展为同一模式。
《百年来居士佛教的发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