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能发识(就是不能生感觉)。
㈡净色根:是别人看不见,却能发识(参看本书第十章)
我们把唯识哲学和生理学一比,可见净色根便是感觉神经(参看本书第二章),因为它们是色法(物质),能发识(生感觉),而别人看不见,又佛教说八个识生的时候都有四分(参看本书第六章)。现在单讲「前五识」的相分:前五识(即五种感觉)生时,依五净色根(即五种感觉神经),缘阿赖耶识相分器界(即自然现象)为「本质」即「疏所缘缘」,变起「影像」为五识相分,即「亲所缘缘」(参看本书第十一章末节)。此处五识相分即五识亲所缘缘,明明是指眼睛里网膜上的倒影,耳朵里毛细胞的震动响应等。因为是依五种感觉神经,托自然现象做本质,变起的影像,说得很明白的缘故。
上面所举都是从佛说的经和菩萨造的论上摘下来的重要证据。确确凿凿同新知识不谋而合,一些也不牵强附会。另外还有一句两句的,不胜屈指,从略。天文学上哥白尼(Copernicus)创地绕太阳之说,牛顿(New-ton)又创天体力学说明它,还不过是理论。而一八四六年法人来勿利尔(Leverrier)从天王星的运动算出未发现的新行星轨道。柏林天文台助理迦勒(Galle)依他所算的结果,在离算出的经纬度不及一度的天空寻得海王星,这是哥白尼和牛顿的理论铁证。科学家所称道不已的。现在我举出新知识和佛教不谋而合的这些证据——尤其前五识相分明明说出是自然现象本质上的影像——实在不比天体力学所算出的海王星逊色。可见佛菩萨的神通决不是假话。
至于佛教和新知识不合的地方,固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最说不通的是北洲福报,人寿千岁,无有中夭等。我上面证明须弥山是地球,四洲在一个地球上。然而本书第十四章说现在的五大洲只是一个南洲,几年前读兴慈法师的二课合解,也说四洲是四个球。不知此说何人所创
猜这位先生的意思,大概就为避免北洲福报和现在事实的矛盾;然而避去了这一个矛盾,却把许多本来不谋而合的地方都变矛盾了。记得从前批评有人把好文章改坏的,说点金成铁。现在把一洲作一个地球讲,未免点铁成金了。所以我不赞成这个讲法。我以为上文许多证据已足够表示佛教的价值了。至于少数矛盾的地方像北洲福报之类,可以下面几种理由解释它们。
一、佛虽有神通,无所不知,然而他是对当时群众说法,自然不能不理会当时群众的知识。前面讲须弥山和四洲,虽然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它,觉得和地球绕太阳的理论很贴切。但是用旧的眼光看它,以为地是平的,也不觉得有冲突。这是所谓佛的善巧方便,又叫做密意。倘使佛不这样说法,却说地像一个橘子,浮在太虚中,上下周围都有人住。只怕当时立刻就有极大多数的人不相信他了。所以他的话不过影射一些新知识,并不能明明白白地照现在的话说。这样迁就听众的演讲,我们平常亦常用。比方普通力学讲没有重量,绝对坚硬的杆,就是这个道理。
二、现在的知识,也不过是现在短期间的知识。例如哥白尼以前的人都以为地是不动的,日月星是绕地运行的。自从哥白尼创了地球绕太阳的新说,后来的人就说地是动的,太阳才是不动的。再后来又有人发见太阳和恒星彼此的地位关系也有变更,又说太阳也是动的。然而爱因斯坦(Einstein)创新相对论说明动静只是相对的。于是乎岸上的人看见船动说船动,虽然不错;而船里的人看见岸动说岸动,也比说船动妥当些。同样地球上的人看见日月星东升西没说日月星绕地运行,也比说地绕日运行妥当些。因此倘使佛明说地绕日运行,也只能使哥白尼以后,爱因斯坦以前四百年间的人认为妥当。哥白尼以前的人固然不表同情,爱因斯坦以后的人也不表同情。其余一切科学理论也不免受一样的时代性所限。所以三千年前的佛所说的法,当然不能完全和现在短期间的知识相合。
三、佛本非大学教授。他的动机不是要教人学天文地理。所以不能把现在的天文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地文学、地质学,甚至一切的自然科学一股脑儿搬出来。他偶尔谈天说地,无非为宣教起见。和文学家做诗,艺术家绘画一样,不妨一会儿用科学新知识做资料,一会儿又用神话旧传说做资料。因为他没有这个需要,所以不必完全照现在的新知识说
四、佛经是佛说出来,大众听在耳朵里;等到佛入寂之后,大众重开法会,结集下来的。但那时候还没有印刷术,辗转抄写很不容易。况且要再经过翻译方始传到中国,里面错误的地方当然难免。并且和别的古书一样,被人妄改,甚至于造伪经搀进去,都在意中。如许多部经,曾经先后译过几次的,往往几个译本互有出入。可见必有错误搀改的地方。又如尊者世亲造俱舍论(小乘论),分别世品说器世间,并存诸师异说,而甚少引佛说的地方。可见现在阿含部经(小乘经)说器世间安立,是否全出佛口亲宣,亦不敢说定。
有上述的四种理由,所以这和新知识矛盾的少数地方,决不至于影响佛教的真价值。这是我应美权先生之命,对于佛教宇宙观的解释。我的意见然否
还请美权先生昆仲和读者指教。
王季同 民国廿二年十二月七日
《唯识研究 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