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漫谈佛画▪P3

  ..续本文上一页界曼荼罗,根据《金刚顶经》所绘的金刚界曼荼罗。一幅之中层层有众多佛菩萨,名为“普门曼荼罗”,或“都会曼荼罗“,或“普门会曼荼罗”。其中有以药师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为中心的比较简单的曼荼罗,名为“一门曼荼罗”,或“别尊曼荼罗”。如居庸关石刻在其洞券顶上石刻佛画便是尊胜佛顶曼荼罗画。修密宗的人持诵显教经典,如《法华经》、《仁王般若经》等而绘画成的法华曼荼罗、仁王曼荼罗等,总称为“经法曼荼罗”。

  8.佛传图:

  佛传图是绘画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事迹的图。可以多幅连续表其一生,或选画其中某一事迹,如说法图之类。释迦牟尼佛一生重要事迹,一般称为八相成道。对此有大小乘两种不同说法,大乘的说法:一是从兜率天降,二是白象入胎,三是住胎说法,四是右胁降生,五是逾城出家,六是树下成道,七是初转*轮,八是双林入减;小乘的说法是没有住胎说法一相,而在出家之后、成道之前加降伏魔军一相。在我国西藏又有十二相成道之说:一从人间上生兜率天,二从兜率天降生,三入胎,四出胎,五善巧诸技艺,六受用诸妃眷(五、六是赞美太子在宫中的生活,文学武功都最精巧,享尽富乐),七出家,八修苦行,九降魔,十成道,十一转*轮,十二入涅槃。以上所叙成道相是属于成佛以前的相较多,属于成佛以后的相较少。又有八大灵塔之说,也是以八个地区纪念佛一生的八件事迹:一佛生处,迦毗罗城龙弥尓园;二成道处,摩迦陀国泥连河;三转法输处,迦尸国波罗奈城鹿苑;四现神通处(降服六师外道),舍卫城只陀园,五从忉利天下处(成佛后上仞利天三月为母说法后下至人间)、,桑伽尸国曲女城;六化度分别僧处,王金城(提婆达多作破僧事,使僧众分裂为二处,由佛化度,复归和合);七思量寿量处(佛思念将入涅槃),毗耶离城;八入涅槃处,拘尸那城。至于佛传画集有明人依唐王勃《成道记》绘的《释氏源流》和清人绘的《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这二画都有木刻本传世。一般绘画家、雕刻家所常选作的佛传题材有下列:仙人布发掩泥得燃灯佛授记;菩萨在忉利天宫说法;白象形降神入胎;右胁降生;父王奉太子入天祠,天神起迎;阿私陀仙为太子占相;入学习文;比试武术;太子纳妃;.太子田间观耕后,树下静观;太子出游四门,见老病死和沙门;太子在宫闱中的生活,见妇女姿态深可厌患;逾城出家;六年苦行;降魔;成道;梵天劝请说法;鹿苑初转*轮,度五比丘;降伏毒龙,度三迦叶;游化摩揭陀国;还回迦毗罗国,与父净饭王相见;给孤独园长者奉献祗陀树园,升天为母摩耶夫人三月说法后下降人间;提婆达多以醉象害佛,佛调伏醉象;摩揭陀国王舍城阿阇世王;骄萨罗国舍卫城波斯匿王;佛在摩揭陀国帝释岩为帝释说法;教化伊罗钵龙;佛在龙窟留影;在双林入涅槃;迦叶来礼佛,佛从金棺现双足;八王分取舍利。

  关于佛传的经典有《修行本起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普曜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佛本行集经》、《众许摩诃帝经》、《佛所行赞》等可以参考。其中品题即可采为画题。

  9.本生图:

  本生图是绘画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菩萨时种种教化众生事迹。绘画家、雕刻家所常选用的本生题材有如下列诸事:雪山大士为闻半偈法以身奉罗刹(出《大涅槃经》卷十四);睒(shǎn)子菩萨孝养瞽亲,为主误射而得还苏。(出《菩萨睒子经》、《六度集经》);尸毗王以身贸鹄;月光王以头施与婆罗门(以上二均出《月光菩萨经》和《贤愚经》卷六);普明王为鹿足王所捉,请期七日还来就死不妄语出《大智度论》卷四和《仁王般若经》);须达拿太子以子妻施婆罗门(出《大智度论》卷十二和《太子须大拿经》);萨埵王子舍身喂虎(出《金光明经》卷四和《贤愚经》);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出《太子幕魄经》);九色鹿王行忍辱(出《九色鹿经》)。关于记佛本生的经典有《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生经》、《菩萨本行经》、《大方便佛报恩经》、《菩萨本生鬘论》、《义足经》、《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等可以参考。其中一一故事都有被选作经画题材的。

  10.经变图:

  凡将佛经中所叙的故事绘为图画,名为经变相。佛传图和本生图也是根据佛经所说的故事而绘画的,也属于经变一类。但是因为内容是表达释迦牟尼佛今生或过去生中的事迹,所以别为佛传图和本生图。此外专门描绘某一经中一段或全部所说的内容,称为经变图。如根据《阿弥陀经》绘画极乐世界的情况叫作极乐净土变,根据《观无量寿经》绘画韦提希夫人被囚和观极乐世界十六观法,叫作观无量寿佛经变,根据《药师本愿经》绘画药师佛净土情况,叫作药师经变;根据《弥勒上生经》绘画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说法,叫做弥勒上生经变,根据《弥勒下生经》绘画弥勒成佛的情况,叫作弥勒下生经变;根据《华严经》所绘毗卢佛说法或华藏世界、或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叫作华严经变;根据《维摩经》十大弟子与维摩问答、文殊问疾、天女散花等,叫作维摩经变,根据《法华经》绘画佛说法相,叫作法华经变;根据《金刚经》绘画佛说法相,叫作金刚经变;根据《楞伽经》绘画佛说法说,叫作楞伽经变,根据《法华经·普门品》绘画观音普门示现三十二应相,叫作观音经变;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绘画大悲观音像,叫作大悲经变;根据《楞严经》绘画二十五圆通相,叫作楞严经变。此外绘地狱情状,叫作地狱变等等。

  11.故事图:

  根据佛教历史中所记载的故事,绘画成图,叫作故事图。关于印度佛教史中有阿育王像。中国佛教史的故事,首先是:摄摩腾取经图;石勒礼佛图澄图,也叫作石勒问道图,也叫作蕃王礼佛图,这是古人常画的。关于东晋时佛教故事有:支(遁)许(询)间旷图、支遁三隽图、慧远虎溪三笑图、东林莲社图,生公说法图等。关于南北朝的佛教故事有:梁武帝翻经圆、梁武帝与志公论法图、达磨渡江图、达磨面壁图、二祖调心因。关于隋唐的佛教故事有:隋文帝入佛堂图、唐玄奘取经图、五祖授衣图、庞居士图、丹霞访庞居士图、昌黎见大颠图、李翱访药山图、圆泽三生图、丰干与寒山拾得天合说问图。宋代的佛教故事图有:赞宁谱竹图、东坡留玉带图等。此外还有画家遣兴之作,加元赵孟頫的写经换茶图、明孙克弘的听经鸡图、刘廷美的上方游览图、赴璞的石梁飞锡图等,都是描绘当时的故事。

  12.山寺图:

  山寺图是佛画中的山水画,以描写山寺的风景为题。可以根据佛经绘画与佛教有关的山水,如阿耨达池莲图、雪山佛刹图。但是主要的是绘画中国有名的、或当时与绘画家有特别渊源的佛寺风景。古代的山寺图有白马寺宝台样、永业寺佛影堂、灵嘉寺塔样、天宫寺等。唐宋人所绘有江心寺图、五台山图、峨眉山图。元人的狮子林图最有名;又有多宝塔院图。此外明代人所绘多是一时与寺僧馈赠之作,如金山寺图、南湖禅舍图、结庵图、肇林社图、治平山寺图、吉祥庵图、寒山寺图、金明寺图,清人有盘山十六景图、桃花寺八景图、栖霞寺图、会善寺图、云栖山寺图、镇海寺雪景图、香山寺图、云林寺图等。

  13.杂类图:

  杂类图是画家不根据经论,只是一时遣兴之作。如禅宗主张除破一切名相的执着,称为扫相,而画家便画作大像而一人用扫帚扫之,或用水洗之,题为扫像图、或洗像图。又如无关具体事实的讲经图、听法图、禅会图、参禅图、问禅图、解禅图、逃禅图、礼佛图、托体图、绣佛图、三教图、佛道图、儒佛图、贝叶注经圆、竹间持咒图、贝叶清课图、宣梵雨花图、香象皈依图、羚羊献花图,这些都只属于杂类而已。

  14.水陆图:

  水陆法会,全名叫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是佛教中最盛大的宗教仪式之一。在举行水陆法会时,要在殿堂上悬挂种种宗教画,统称之为水陆画。水陆法会的缘起,一般传说是梁武帝梦中得神僧的启示,醒后与宝志禅师研究,创作了仪轨,在金山寺最初举行。现在水陆画中还将此故事画成水陆缘起图,成为一幅。现在水陆仪轨中所诵咒语大都是唐代所译经咒,是由唐代密宗的冥道供和梁武帝的《慈悲忏法》综合组成。水陆法会是从北宋神宗时才盛兴起来的。

  水陆画并无一定的幅数,最多有二百幅或一百二十幅,少即三十二幅或七十二幅。其中分上堂和下堂两部分。上堂之中有佛像、经典像、菩萨像、缘觉像、声闻像、各宗祖师像、印度古仙人像、明王像、护法鬼神像、水陆撰作诸大士像;下堂之中有诸天像、山岳江海诸神像、儒士神仙像、诸种善恶神像、阿修罗像、种种鬼像、阎罗王及鬼卒像、地狱像、畜生像、中阴众生像、城隍土地像。可以说水陆画是集释道画的大成。下堂画中诸天和诸神像大部杂有道教画。每幅的绘法章法虽不一定,人物可分可合,可多可少,但是每幅的画法都有一定的规矩,而且保持着唐宋的遗风。

  四、绘曼荼罗画的轨则:

  密宗最注重事相,所以密宗所供奉的曼荼罗画必须依照经轨所说的仪则如法绘画。密宗经典中当载有对本尊曼荼罗的画法。现在略引五经以示梗概:

  唐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二说作阿弥陀佛像法云:“其作像法,先以香水泥地作坛,唤一二三好巧画师,日日洒浴,与其画师受八戒斋。咒师身亦日日洒褡,作印护身,亦与画师作印护身。咒师画师两俱不得犯戒破斋,不吃五辛酒肉之物。作坛中央着帐,四方着饮食果子,种种音乐供养阿弥陀佛。其画师着白净衣服,用种种彩色,以熏陆、安悉等香汁和之,不得用皮胶。咒师坐于坛外面向西,画师面向东,咒师前着一香炉,烧种种香及散诸华。夜即燃灯。咒师作阿弥陀佛身印,诵陀罗尼咒曰:“那谟阿嚟耶,阿弥陀婆耶,怛他揭多夜,阿啰诃底,三藐三菩提耶,跢侄他,唵,阿密哩羝,诃那诃那,…

《漫谈佛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