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P22

  ..续本文上一页入是十二入。

  【大善知识】 伟大的善知识。善知识是指信解佛法而又学问渊博的人。

  【大随烦恼】 共有八种,即掉举(心思浮动)、惛沉(心思糊涂)、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懒散无进取心)、放逸(任性妄为)、失念(失去正念)、散乱(心不专一)、不正知(知见不正)。以上八种烦恼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枝末烦恼,因为这些烦恼的性质沉重,故名大随烦恼。

  【大烦恼地法】 指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等六法,此系由惑而起的烦恼。

  【上人】 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

  【上方】 原是称呼建筑在山上的佛寺,但现代人习惯称呼寺庙的住持为上方,因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在寺庙的最高处。

  【上座】 僧寺的职位名,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以外,更无人高出其上,故名为上座。

  【上根】 上等的根器,指根性很敏锐的人。

  【上慢】 增上慢的简称,即我得增上之法所起的慢,如未得圣道,说我已得,未证圣果,说我已证之类是。

  【上乘】 大乘的别名。

  【上界】 指三界诸天,即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上界天】 见上界条。

  【上二界】 指色界与无色界。

  【上求下化】 上求是上求佛果,下化是下化众生。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合上求下化,叫做菩提心,菩萨的一切万行,皆不出此范围。

  【下方】 指三涂,即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

  【下地】 三界一共分为九地,境界恶劣的称为下地,境界殊胜的称为上地。

  【下根】 下等的根器,指根性很钝弱的人。

  【下乘】 小乘的别名。

  【乞士】 比丘三义之一,因比丘向人乞食,以养色身,故名乞士。

  【乞食】 比丘为了资养色身,而向人乞食。

  【口四】 在十恶中属于口所作的四种业,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口密】 又名语密,即持诵真言时的口业,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隐秘,所以叫做口密。

  【口轮】 由佛口而说的法,能摧破一切众生的烦恼,故谓之口轮。三轮之一。

  【口定】 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口业】 又名语业,即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

  【口业供养】 即口说赞美佛菩萨的功德的话。

  【女天】 女性的天人。欲界天中有女天,色界以上则无。

  【女僧】 比丘尼。

  【女居士】 居家学佛的女人。

  【女六欲】 女人的六种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仪欲、姿态欲、言语欲、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子缚】 见思烦恼,系缚身心,使不自在,谓之子缚,对果缚而言。

  【子断】 烦恼好比是种子,由烦恼而生的苦报好比是果实,断此能生苦报的烦恼,谓之子断。

  【小劫】 见一小劫条。

  【小根】 只能接受小法的根性。

  【小机】 只能接受小乘教法的根机。

  【小乘】 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见声闻乘条。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小乘法】 声闻缘觉所修的道法。

  【小乘经】 宣说四谛或十二因缘的道理的经典,如四部阿含经是。

  【小乘戒】 小乘律藏所说的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与具足戒等数种。在具足戒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这些具足戒虽然是小乘行人所应受持,就是大乘行人也是一样要受持这种具足戒的。

  【小乘三藏】 小乘的经律论三藏,四部之阿含经等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为论藏。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灭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来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断界内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时也断界外之变易生死。

  【小三灾】 饥馑灾、瘟疫灾、刀兵灾。据佛经说,我们的世界,每过一小劫的时间,即有小三灾的发生。当每一小劫的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即有饥馑灾,七年不雨,草木不生,人类多数都受饥饿的逼迫而死亡;人寿减至二十岁时,即有瘟疫灾,人类又病死一半;人寿减至十岁时,即有刀兵灾,这时一草一木,都变成了杀人的凶器,人类的互相嗔恨,互相杀害,直至人类所存无几才止。

  【小随烦恼】 共有十种,即忿(心里不平)、恨(心里怨恨)、覆(隐藏自己的罪过)、恼(对他人发火)、嫉(嫉忌他人)、悭(舍不得财物,气量小)、诳(欺骗他人)、谄(趋奉他人)、害(伤害他人)、憍(憍傲自大)。以上十种烦恼,是随著六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这些烦恼因其性质比较粗和猛烈,而且各别生起,范围较小,所以叫做小随。

  【小烦恼地法】 谓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等十法,系由染污而起烦恼。

  【尸城】 拘尸那拉城的简称,为佛入灭之处。

  【尸罗】 华译为清凉或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尸罗不清净】 言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能成就。

  【尸罗波罗密】 六波罗密之一,亦即六度中之持戒。

  【尸弃佛】 即七佛中的第二尊佛。

  【己证】 又叫做自证,即自己证悟的意思。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心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这是一个由诸法唯心万法一如之理性而谈的法门。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也说:“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已今当】 已是已往,今是现在,当是当来,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已知根】 三无漏根之一,意即已经知道了四谛的道理之后所发的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之九根。

  【已达大德】 已达于道的高僧,亦即已经证悟阿罗汉果的圣者。

  【工巧明】 五明之一,即现代的工艺学。

  【千辐轮】 一个轮盘,叫做一辐,千辐轮,就是一千个轮盘,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凡夫】 迷惑事理和流转生死的平常人。

  【凡愚】 凡夫和愚法小乘。

  【凡小】 凡夫与小乘。

  【凡小八倒】 凡夫和小乘行人所共有的八种颠倒见解,即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非我、净计不净。

  【凡圣一如】 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体性毫无差别平等的意思。

  【凡圣同居土】 凡夫和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

  【丈六应身】 如来为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现的劣应身,高一丈六尺,这是通常应化佛的身量,释尊住世时,就是现丈六金身。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