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四画

  五画

  六画

  四画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心王】 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心地】 1.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心香】 (喻)中心虔诚,犹如焚香供佛一样。

  【心波】 (喻)连续不绝的意念。

  【心珠】 (喻)众生的心性洁净如珠。

  【心通】 即宗通,远离一切言说文字妄想,悟证自己本性叫做心通。

  【心马】 (喻)心意不定。又曰心猿意马。

  【心灯】 (喻)心中灵明不昧。

  【心月】 (喻)心性皎洁如月。

  【心冰】 (喻)心中有疑惑不解。

  【心光】 佛慈悲心所发出来的光。

  【心行】 指人的心理活动。

  【心印】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或印定之义。禅宗不立文字,不依言语,只以心传心,以佛心印定众生心,证不二相。

  【心佛】 1.依心成佛的意思。2.是心是佛的意思。3.心中所现之佛,叫做心佛。

  【心戒】 制止心念邪恶的戒律。

  【心咒】 诸佛的神咒,有大咒,小咒,一字咒等分别,心咒就是一字咒。心是真实精要的意思。

  【心宗】 佛心宗的简称,亦即禅宗。

  【心要】 最精要的法义。

  【心垢】 烦恼的别名。

  【心师】 我作我心之师的意思。涅槃经说:“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心乘】 修心的教法,指佛教。

  【心智】 心是体,智是用,体用双全叫做心智。

  【心量】 心生起妄想以度量种种的外境,这是对凡夫的心量而言,若是如来真证的心量,则是离一切外在的影响而住于无心。楞伽经说:“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

  【心猿】 (喻)人心散动如猿猴。

  【心源】 心为万法之源。

  【心缘】 起心而攀缘外境。

  【心缚】 心为妄想所缚。

  【心证】 心与佛相印证。

  【心识】 心与识。心梵语是质多,集起为义,指阿赖耶识所含藏积集的善恶种子;识梵语是毗若南,主要的意义是了别为性,是指依意根生起的前六识,了别的作用。

  【心观】 指天台宗的一心三观。

  【心心】 1.前心与后心。2.心王与心所。

  【心心数】 心王与心所。心数即心所的别名。

  【心相】 1.心的行相。2.心脏的相貌。

  【心相应行】 与心王相应而起行之法,即心所有法,简称心所。

  【心所】 心所有法的简称,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思想现象,共有五十一法,即遍行五,别境五,善心所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兹列表说明如下:

  ┌遍行(触、作意、受、想、思)───────────五┐

   │别境(欲、胜解、念、定、慧)───────────五│

  心 │善心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 │

  所─┤  不放逸、行舍、不害)──────────十一├五

  法 │随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六│十

   │  (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  │一

   │  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 │

   │  失念、不正知、散乱)───────────廿│

   └不定(睡眠、恶作、寻、伺)────────────四┘ 

  【心所有法】 见心所条。

  【心性】 即吾人永恒不变的心体,亦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

  【心性三千】 意谓一念之心性含有十界三千之法。

  【心法】 1.经典以外所传授的佛法。2.一切诸法,分为色法和心法二种,色法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心法是指一切无形的精神。

  【心法身】 吾人的心性即法身,为在缠如来,所以叫做心法身。

  【心解脱】 又名慧解脱,无学之一。

  【心即是佛】 意谓人人心中皆有佛性,只要向吾人的心灵去下功夫,就可以成就佛道。

  【心用四分】 心识的作用有四种。见四分条。

  【心生灭门】 起信论所说的一心二门,即真如门与生灭门。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手印】 手指所结成的印契。

  【文殊】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文殊三昧】 能发无相微妙智慧的三昧,因此智慧是文殊菩萨所特有,故名文殊三昧。

  【文殊师利】 菩萨名。见文殊条。

  【文字般若】 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

  【方丈】 寺庙的住持和尚。相传维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长宽只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方外】 僧道的别称。

  【方广】 方是方正之义,广是广大之义,方广就是一切大乘经的通称。

  【方便】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方便心】 指方便实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的心。

  【方便土】 方便有余土的简称,即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

  【方便智】 行方便的智慧。

  【方便化身】 指弥陀报身中之化身。

  【方便法身】 二种法身之一,即应身与化身的总名。见法身条。

  【方便菩提】 三菩提之一。

  【方便般若】 方便智与般若慧。证悟了真理叫做般若慧;通达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叫做方便智。

  【方便有余土】 见方便土条。

  【方等】 方是广之义,等是均之义,佛于第三时,广说藏通别圆四教,均益利钝之机,故名方等。

  【方等时】 释尊五时说法之第三时,此时在佛说阿含经之后,因见一切闻法的人都已得到决定信心,于是大小乘并说,往往在说法中,贬抑小乘,褒赞大乘,以引起钝根者耻小慕大,促其进趣菩萨位,在八年之间,曾讲过胜鬘、维摩等经。

  【方等经】 大乘经的总称。

  【木鱼】 以木制成的鱼,在读诵经文时叩击之。据说鱼类昼夜常醒不眠,今以木刻成鱼形而叩击之,目的在警惕众人不可昏沉懒惰,应该昼夜精勤修行佛法,直到成功为止。

  【止】 定的意思,禅定的别名。

  【止犯】 止是停止,犯是不作善法,停止不作善法,叫做止犯。

  【止持】 止作二持之一。见二持条。

  【止持戒】 制止罪恶行为的戒法,如五戒八戒等是。

  【止观】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

  【止观宗】 天台宗的别名,因天台宗是以止观为主要的修法。

  【止观十观】 阴界入、烦恼、病患、业相、魔事、禅定、诸见、增上慢、二乘、菩萨。

  【止观法门】 止是定的意思,观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观法门,就是修定慧的法门。

  【比量】 因明学的三支量之一,即比喻量,如隔墙见角,比知有牛,隔岸见烟,比知有火。比量,即推比量度之意。

  【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嗔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

  【比丘尼】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称。

  【公案】 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毛道】 又名毛头,是凡夫的别名,因凡夫的心念不定,犹如轻毛随风飘舞不定。

  【毛头】 又名毛道。见毛道条。

  【水大】 四大之一。见四大条。

  【水月】 水中之月。水月有影无实,以喻诸法无有实体。

  【水灾】 大三灾之一。在四劫中的坏劫时,火风水三灾相继而起,其中水灾最为厉害,它荡尽整个世界。

  【水轮】 成立世界的四轮之一,在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光音天的雨水造成深十一亿二万之水层,此水层即名水轮。

  【水忏】 唐悟达禅师,膝上生人面疮,遇异僧掬水洗之,疮愈,因著慈悲水忏法三卷。

  【水想观】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相状的观法。

  【水风火灾】 劫末所起的水灾风灾火灾。

  【火大】 四大种之一,以温热为性,调热为用,因周遍于一切物质,故曰大。

  【火宅】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意谓三界好像是一所被火烧著的房子一样,人们住在里面,苦不堪言。

  【火灾】 劫末所起的大三灾之一。见大三灾条。

  【火净】 五种净食之一,即将一切瓜果食物,先以火烧煮使熟之后才食。

  【火涂道】 地狱的别名,与刀涂道血涂道等合称为三涂。

  【火焚地狱】 焦热地狱的别名,因堕落在此地狱中的罪人,时常被猛火所焚烧,故名。

  【不生】 1.阿罗汉的译名,因阿罗汉已经了脱生死,不再生于三界六趣之中。2.如来的别名,因如来常住在不生不灭…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