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P17

  ..续本文上一页鹿车、牛车。羊车是喻声闻乘,鹿车是喻缘觉乘,牛车是喻菩萨乘。这种譬喻是以羊鹿牛车所能运载数量的多寡来比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利世成果。

  【血途】 畜生道的别名,为三途之一。

  【托胎】 托于母胎而生。

  【托钵】 比丘乞食。

  【托钵天王】 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的舍利塔,故俗称为托塔天王。

  【有】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有支】 十二支之一。见十二因缘条。

  【有见】 执著实有的邪见。

  【有作】 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法】 有作为之法,如体用俱全的一切事物是,若龟毛兔角等体性全无者,则叫做无法。

  【有门】 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有界】 有世界的简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名为有世界。

  【有流】 有是指三界的果报,流是指四种之惑。三界的果报实有,故云有,四种之惑使人漂流于三界之生死海,故云流。四流者,即见流、欲流、有流、无明流。

  【有顶】 天名,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处于有形世界的最高顶,故称有顶。

  【有间】 有间断。

  【有结】 有是说有生死的果报,结是烦恼的别名。

  【有轮】 有是有生死的果报,轮是轮回,意谓众生于六道之中轮回不止。

  【有学】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无可修学的意思。

  【有边】 偏于有的一边。

  【有色】 指欲界与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有色天】 色界的诸天。

  【有相】 有形态可见的意思。

  【有相教】 佛于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为有相教,因阿含经是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

  【有相无相】 一切事物有形态可见,谓之有相;因缘所成,自性即空,谓之无相。

  【有情】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有情世间】 二世间之一。见二世间条。

  【有情缘慈】 见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有教】 说有的道理的教法,如小乘的俱舍宗及大乘的法相宗是。

  【有教无人】 谓只有教法而无真正修行和证悟的人。

  【有为】 有因缘造作之法。

  【有为法】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

  【有为空】 十八空之一,谓一切有为的事物,其本性皆空。

  【有为果】 有为法所结成的果。

  【有为生死】 凡夫的分段生死,叫做有为生死,若是菩萨的变易生死,则叫做无为生死。

  【有为无漏】 虽然有为但是通于无漏之法。

  【有为解脱】 对于无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的胜解,胜解是大地法的心所,故是有为,有为法的胜解起于无学之果体,故云有为解脱。

  【有无】 1.有法与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是无法。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心为实有的邪见;无是指断见,即固执身心为断灭的邪见。

  【有无二见】 固执有与无的二种邪见。有是指常见,无是指断见。一切邪见都归纳于此二见之中,因由此二见而后生出一切的邪见。

  【有无二边】 执著有的一边和执著无的一边,因为都是一边之见,所以叫做边见。

  【有漏】 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而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烦恼的有漏法。

  【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包括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是。

  【有漏果】 有漏业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于地狱等是。

  【有漏禅】 有漏的禅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禅定,如四禅、四无色定、四梵行等是。

  【有漏断】 以有漏的道法去断除烦恼,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观以断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有漏智】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有漏善法】 带有烦恼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有漏净土】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的简称,四土之一,为无明未尽的人所生的国土,亦即断除了世界之烦恼的圣者(阿罗汉)死后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得了无余涅槃之后,即毕竟不生,不会再有生处,但是大乘却认为阿罗汉不是毕竟不生,当他们把三界的生死断尽了,便生到界外的有余土去,因此小乘所说的无余涅槃,其实还是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 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变易生死之因尽,叫做有余涅槃,要到变易生死之果尽,获得佛之常身后,才叫做无余涅槃。3.就大小相对说,小乘的无余涅槃,因尚有惑业苦之残余,故叫做有余;至于大乘的无余涅槃,因究竟而无残余,故叫做无余。

  【有余依涅槃】 简称有余涅槃。见有余涅槃条。

  【有想天】 在一切的天中,除了无想天与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他都是有想天。

  【有想无想】 有想与无想的众生。

  【有所得】 有法可得的意思。

  【有覆无记】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有体施设假】 二假之一,即在无名的事物上施设一个假名的意思。

  【有觉有观三昧】 三三昧之一。见三三昧条。

  【次第缘】 又名等无间缘。见四缘条。

  【次第三观】 修天台空假中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名次第三观。

  【死有】 四有之一。见四有条。

  【死相】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死魔】 死亡使人在这一生中无法再继续修行佛法,故谓死为魔。四魔之一。

  【污染】 为污垢所染。

  【污家】 比丘拿东西送给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报恩的心,可是不得到的人便很不高兴,这样有伤平等施心,这情形叫做污家,是比丘所应当心的行为。

  【灰河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灰身灭智】 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心,而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境界,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终目的。

  【牟尼】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牟尼王】 寂静之王,为佛的尊号。

  【牟尼仙】 修寂静行的仙人的通称。

  【牟尼业】 一切圣者寂静的胜业。

  【百劫】 一百个大劫。

  【百苦】 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异灭四相,合之便是百苦。生住异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苦。

  【百丈】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百丈野狐】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对百丈说: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说:今我已脱野狐身,明日在山后,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百界】 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每界各具十界,乘之便是百界。

  【百界千如】 天台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才能昨日地狱,今日人间,他日畜生,再他日声闻缘觉等。十界各具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则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对于万法的观感。

  【百衲衣】 很多补缀的衣,亦即僧衣。

  【百八钟】 晨昏各打大钟一百○八下,以惊醒一百○八烦恼。

  【百一供身】 又名百一物,或百一众具,百是指比丘于三衣六物之外的种种杂具。在许多的杂具中,比丘只能蓄留一种,谓之百一供身,一种以外的,叫做长物。比丘的根性有三品,上品只蓄三衣,中品加蓄百一,下品加蓄长物。

  【百一众具】 与百一供身同。

  【百八烦恼】 一百○八种烦恼。与百八结业同。

  【百八结业】 又名百八烦恼,即一百○八种烦恼,结是烦恼的别名,由烦恼而生的种种恶业,叫做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为一百○八。

  【百光遍照王】 大日如来。

  【竹园】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又名竹园,为频婆娑罗王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