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断法执。
【生灭】 依因缘和合而有,叫做生;依因缘分散而无,叫做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根据佛教的中道思想来说,一切有为法的生灭,都是假生假灭,不是实生实灭,若是实生实灭,便是无生无灭。
【生灭去来】 有生有灭有去有来。视一切法有生灭去来,是小乘的妄见,若依中道的正见来说,则生灭去来本是如来藏,因为一切法本是不生不灭不去不来。
【生灭去来一异断常】 即三论宗所说的八迷,如果破除了这八迷,即证得中道。
【生酥】 五味之一。见五味条。
【生酥经】 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方等时的经典。
【生化二身】 生身和化身。见二身条。
【生即无生】 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是诸部般若经所说的道理。俗谛叫做生,真谛却叫做无生,因为俗谛所说的生本来是无生,所谓生者只不过是因缘一时和合之假生而已,这种生就是依于无生的生,因为依于无生的生,所以说生即无生。
【用】 是与体相对的用。人是性体所表现出来的,都叫做用。就其能力上说,叫做力用;就其功业上说,叫做功用;就其活动上说,叫做作用。
【用大】 三大之一。见三大条。
【用灭】 诸法于毁灭时,它的理体并不亦灭,因为理体是永恒常住的,所谓灭者,只不过是它的作用灭而已。
【目连】 摩诃目犍连的简称。
【目犍连】 见摩诃目犍连条。
【示现】 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化现种种的身相。
【示寂】 寂是圆寂,涅槃的意思,示寂就是示现涅槃。
【由旬】 印度计里程的数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白衣】 指在家人。
【忉利天】 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的四方,连他自己的宫殿,共成了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昼夜,人间已经一百年。
【以指标月】 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就如以指标月,学者当因指而见月,不当以指为月,见指不见月,也就是说,当因语言文字,而见正法,不应该把语言文字,当做正法,以致只见语言文字,不见正法。
六画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显色是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取舍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
【色入】 十二入之一。
【色心】 色与心。色是指有形的物质;心是指无形的精神。
【色有】 三有之一。见三有条。
【色身】 由四大等色法所组成的肉身。
【色法】 指一切有形的物质。
【色处】 十二处之一。
【色具】 色与心本来是不二的,若说心具有三千诸法,则色亦具有三千诸法,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这里所说的色具,是天台宗至极的法门。
【色相】 一切物质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形相。
【色谛】 天台宗空假中三谛中假谛的别名。
【色境】 五境之一。见五境条。
【色尘】 六尘之一。见六尘条。
【色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色界】 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此界的众生,但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一共十八层天。
【色界十八天】 在色界中一共有十八层天。
【色即是空】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色无边处定】 简称识处定,即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的禅定,为四空处定之一。
【此岸】 涅槃叫做彼岸,生死即是此岸。
【伏忍】 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先须调伏其心,叫做伏忍。
【伏断】 伏是制伏,断是断除,制伏烦恼使它一时不生,叫做伏,断除烦恼的种子使它永远不生,叫做断。
【光毫】 佛眉间的白毫有光明,故称光毫,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光明土】 无量光明土的简称,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尊称。
【光音天】 色界二禅的最高天,此天绝音声,众生要讲话,便自口中发出净光来作识别,故名光音。佛经说劫初的人类,就是由光音天来的。
【光音三天】 二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共业】 共同的业因,为二业之一。
【共报】 共同的果报。
【共相】 诸法有自相与共相二种,各别不同的相叫做自相,与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共法】 又名共功德,即佛与其他圣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共十地】 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即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
【共不共】 共法与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萨法,独一微妙,不与人天声闻缘觉四乘相共。
【共般若】 共通的般若。般若华译为智慧。
【劣智】 下等恶劣的智慧。
【劣应身】 下等恶劣的应化身,如佛应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应现的丈六佛身是。
【印】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法德的标志。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实相印来作衡量,凡是合于此等印的,便可以判定是佛法。
【印契】 印是印相,标志之义,契是契约,不改之义。
【印相】 印的形象。
【印明】 即是印相,明是陀罗尼。
【印可】 证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赞美许可。
【印咒】 1.与印相应的咒语。2.印与咒。
【合十】 见合掌条。
【合掌】 又名合十,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敬礼。
【合莲华】 密教称凡夫的心脏为合莲华。
【同行】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为三善知识之一。
【同居】 凡圣同居土的简称。
【同相】 六相之一。见六相条。
【同参】 1.同事一师的意思。2.一同研究的意思。
【同分妄见】 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乐。
【名色】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因受想行识四蕴是心识的作用,只有名而无实体,所以叫做名,色蕴则是由一些极微物质所构成,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中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的时候,叫做名色支。
【名相】 1.耳可以听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切事物都有名相,但一切的名相都虚妄不实。楞伽经说:“愚痴凡夫,随名相流。”2.佛教的名词术语,叫做名相。
【名数】 名目的数字,与法数同义。
【名德】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回向】 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回心戒】 圆顿戒的别名,即回转从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
【回心向大】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回小向大】 见回心向大条。
【回光返照】 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突然稍微好转的现象。
【回头是岸】 (喻)能改过便有良好的结果。
【因人】 因位的人,是尚未达到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
【因地】 菩萨尚未证得佛果,在因中修行时的地位。
【因位】 与因地同义。
【因明】 五明之一,即论理学。
【因修】 1.在因地时的修持。2.修成佛之因。
【因论】 因明论。
【因果】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因果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
【因缘】 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
【因缘观】 观十二因缘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转的真相。由此观而开悟者,名缘觉。
【因缘和合】 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的。
【因能变】 对果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在阿赖耶识中,种子生种子,念念相续之前因后果转变,名因能变。又从八识种子各生八识的现行之转变,亦名因能变。
【因陀罗】 释迦提婆因陀罗的简称,华译天帝。
【因陀罗网】 忉利天王的宫殿里,有一种用宝珠结成的网,一颗颗宝珠的光,互相辉映,一重一重,无有穷尽,这种由宝珠所结成的网,就叫做因陀罗网,也叫做帝网。
【因圆果满】 谓修行的因具足时,则佛果的功德亦圆满。
【地大】 地以坚为性,以能持为用,而且周遍于一切物质,所以叫做大。四大之一。
【地种】 凡具有坚性的物质都属于地,因这种坚性周遍于一切物质,而且能造作一切的物质,所以叫做大种。四大种之一。
【地轮】 五轮之一,依俱舍论说,地轮之下有金轮,金轮是指世界初凝结时一些固体的物质,亦名金刚轮,金刚义即坚固。到金刚轮的边际,就是广大的地轮了。
【地藏】 菩萨名,因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此菩萨在释尊灭度以后,弥勒未生以前,担负救度众生的重任。而且常住地狱拔苦,因有“地狱未空,誓不…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