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附录:普劝念佛文、四料揀、劝发菩提心文、简易念佛仪▪P2

  ..续本文上一页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难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

   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唯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萎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

   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也。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则幸甚!

  简易念佛仪

  

   念佛仪式,有繁有简,可随各人喜欢;惟功德大小,则胥视行者心存诚敬多少而定。若无诚敬,任何仪式,皆失意义。

   这里要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念佛仪式如下:

   每日早晚,向西正立,合掌问讯,或焚香顶礼三拜,念: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声)

     阿弥陀佛(坐立均可,念百声千声或万声)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

   念毕,再念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全偈一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最后,问讯或顶礼三拜而退。

  注意事项

  1 家中若供有西方三圣像,则须对佛礼念。

  2 念佛时,要记住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3 正课时念佛,平时更要念佛,以便佛不离心,心不离佛,净念相继。惟在秽处或躺在床上,不可出声念佛,因与律仪不合,只宜在心中默念,口念默念,功德是一样的。

  4 虽然行住坐卧都能念佛,惟自古以来皆以坐念为主,因坐念最能持久,而且容易获得念佛三昧。坐有坐势,最常见的有下列数种: (一) 结跏趺坐: 又名双盘,即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或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二) 半跏趺坐: 又名单盘,即右足置于左腿下,左足置于右腿上。或左足置于右腿下,右足置于左腿上。(三) 交足坐: 即左右二足随意交叉平放。(四) 椅子坐: 即端身正坐于椅子上,二足自然垂直。手势: 双手仰掌,右掌置于左掌上,二拇指轻轻相接,安放于小腹之前小腿上。或合掌胸前亦可。身势: 背脊骨自然垂直,两肩下沉,胸微涵,头宜正,下颚内收,全身勿用力,一切以自然为主。若是默念或禅定念,尚要目宜闭和舌顶上颚。

  5 拜佛时,要拜佛如佛在,即要观想所拜之佛就在眼前,我以最诚敬之心顶礼,这样拜佛,才能感应交道,福至心灵。

  6 拜佛时要注意三件事: (一) 收摄其身,即拜佛时不得有任何不合规矩的举动;(二) 郑重其语,即拜佛时不得与旁人闲话;(三) 诚敬其意,即不得以轻心慢心拜佛,要心无旁骛,衷心诚恳。

  7 上列之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偈,古德说,此偈有大威力,能灭一切罪,长一切福,若每日如是,必中品生,如教人念,得大福报。惟念时应至诚腿切,要字字从心里过,以便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切记!

   摘自《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一书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附录:普劝念佛文、四料揀、劝发菩提心文、简易念佛仪》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