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朋党,远离贤善;五、破善相现恶相;六、得罪于官;七、财物没入于官;八、种下贫穷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出世为人,贫穷下贱,若得财物,五家所共。
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
(这是劝人应断偷盗而修十善)
偷盗乃第二大恶(恶因),所受的痛(现世花报)和烧(后世果报),当然也是极其惨烈,就如大火焚烧人身那样的痛苦,而且是绵绵不绝、相续不断的。如果有人能于此娑婆世界,专心克制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偷盗的恶念,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之人,今生可得福德,来世生天享乐。若能更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则能横超三界,往生极乐,证得如佛一样之大涅槃。能断偷盗恶行,乃是人生中第二大善事。
附记:根据《十善业道经》说:“不偷盗,可得十种益:一、资财盈积不为五家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称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世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证得清净大菩提智。”
◎注释
①乡党市里 “乡党”称同乡的人;“市里”1500市尺为一市里。
②愚民野人 比喻愚痴的人犹如没有受教育的野人。
③忿成怨结 结忿成仇。
④爱保贪重 “爱保”爱惜保护;“贪重”贪心很重。
⑤追命所生 追随着你的神识在六道之中,或生天或堕三途。
⑥乐处 指三善道。
⑦苦毒 指三恶道。
⑧当复何及 是后悔莫及的意思。
⑨不思慕及 是愚痴的人,见人行善,也不想敬慕仿效。
⑩妄作非法 不合理的去做非法的事。
(11)悕望他利 “悕望”同希望。这里是说希望从他人身上夺取利益。
(12)惧人有色 做了亏心事,很怕看到人家看穿自己的脸色。
(13)不豫思计 没有预先思考所做的事是善是恶,和计算其将发生的后果。
(14)天神剋识 “天”是自然的意思;“神”指神识,亦即阿赖耶识;“剋”是一定,或作记字解;“识”是记录的意思。合而言之,当人造业之后,自然就在他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种子。人的阿赖耶识好比一本账簿一样,把人一生所造的善恶业,记录得清清楚楚,毫无差错。
(15)别其名籍 是说将所造的恶业,分别记录于其名下之户籍上。
佛言:其三恶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①,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②,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厮贱③,尫劣愚夫④,中有不善之人⑤,常怀邪恶,但念淫泆⑥,烦满胸中⑦,爱欲交乱⑧,坐起不安。贪意守惜⑨,但欲唐得⑩。眄睐细色(11),邪态外逸(12)。
(这是说邪淫恶业)
佛说:世人的第三大恶,就是邪淫。世间的人,由于互相淫欲的业因,而共同寄居于天地之间。住在世间的寿命并不是很长久,然而世人上至贤明的长者、尊贵的达官豪富,中有不是正人君子之一类不善的人,下至贫穷的厮役奴仆、残废的人,以及没有文化的愚夫愚妇等等,大家心中经常都怀着邪淫的恶念,对淫欲想入非非,胸中充满了淫欲的烦恼与欲望,因欲火中烧,即使不是夫妻,亦会乱搞男女关系。由于怜香惜玉,患得患失,因而坐立不安。贪爱邪淫的男女,眉来眼去,以眼波传情,外表流露出轻佻淫荡之邪态,实在可耻又可怜。
附记1:夫妻以外的淫事,皆叫“邪淫”,经律中时常提到的不净行、非梵行,指的就是邪淫。佛家所说的邪淫,儒家叫做“非礼”。《礼记》说:“坏国、丧家、亡身,必先去其礼。”意思是说:若犯非礼邪淫,大则国破家亡,小则丧身失命。可见邪淫一事,祸害无穷,不但佛家戒之,孔子也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所以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格言是:“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附记2:世纪绝症之一的爱滋病,在世界各地高速增长,其病根就是邪淫。不论世界各地通过教育,或举办活动来防止悲剧的发生,总是有人马耳东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总是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总是有人要作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纵情欲海,真是作孽,自找灾祸。
◎注释
①相因寄生 指众生由于互相淫欲之业因而出生于此世间。
②处年寿命 指住在世间的寿命。
③贫穷厮贱 贫穷的厮役仆人。
④尫劣愚夫 “尫劣”指残废、跛子;“愚夫”即愚夫愚妇,没有文化的人。
⑤不善之人 不是善类之人。
⑥淫泆 “淫”是邪淫;“泆”是放荡。
⑦烦满胸中 指欲火中烧,意乱情迷。
⑧爱欲交乱 心中有爱欲的邪念,就会乱搞男女关系。
⑨贪意守惜 “贪意”是指未得欲得;“守惜”是指已得怕失,因而怜香惜玉。
⑩但欲唐得 明知不实际,但也要得到。“唐”在这里当作“空”字解。
(11)眄睐细色 用眼睛斜视美色。“细色”即美色。
(12)邪态外逸 外表流露出邪淫放荡之态。
自妻厌憎,私妄出入①,费损家财,事为非法②。交结聚会③,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无道④。恶心在外⑤,不自修业,盗窃趣得⑥,欲击成事⑦,恐势迫胁⑧,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⑨,患而苦之⑩,亦复不畏王法禁令。
(这是说由邪淫而兼起杀盗)
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对自己的妻子,必然讨厌憎恶,甚至打骂;可是对于外遇,却千依百顺,私自将家中财物给对方,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来金屋藏娇。或为女色而争风吃醋,勾结恶友,聚集邪众,互相打杀,制造桃色命案。如此暴露恶心劣行的人,多是一些不务正业遊手好闲之花花公子。当床头金尽时,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用恐吓、强迫、威胁、勒索等等勾当来获取财物,供自己与心爱之人挥霍享受。他的臭名,却归给可怜的妻子去承当,被人唾骂,抬不起头。
好色之人,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仅对外人行淫,连自己的至亲眷属也不放过,大搞乱伦之事,使到至亲眷属亦身受其害,而感痛苦,简直不把王法放在眼里,也不怕因果的报应。
附记1:男人金屋藏娇,女人红杏出墙,既破坏家庭,又玷污名节,全是不正当的行为,所以经中说:“事为非法”。一个人活着时,常存邪心,常行邪淫,罪较轻者死后堕畜生道,做鸽子、鸳鸯;罪重者死后堕落地狱,地狱中有一被火烧得通红的铁柱,那些生前常行邪淫的人,死后见此铁柱为自己心爱之人,向前一抱,即被铁柱活活烧死,冷风一吹,又活过来,随即又向前抱铁柱而被烧死,如是一日之中,万死万生,惨不可言。希望世人,已犯者,务必回头;未犯者,慎勿失足。
附记2:吾人生于欲界,故皆有淫欲,但《楞严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可见淫欲是轮迴的根本,修道的障碍。佛教所说的“不净观”,便是伏断淫欲的最好方法。修不净观者,不但要修生时之七种不净观,而且要修死后之九想观,修了之后,淫念自平,厌离贪欲,就不会轮迴六道,流浪生死了。“不净观”修法,于静坐时,心中观想:一、此身以过去惑业为因,从贪爱烦恼生,是种子不净;二、在父母交会时,合父精母血为体,是受生不净;三、在母胎中,臭秽粘腻,暗无天日,是住处不净;四、在胎中时,惟食母血,是食噉不净;五、十月期满,头向产门,和着血水,秽恶狼藉,是初生不净;六、皮肉包着骨骼,不但屎尿充满肚中,且九孔常流不净,是举体不净;七、死后肿烂,虫噉成粪,火化成灰,是究竟不净。“九想观”修法,于静坐时,心中观想: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甚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红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噉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啮骨,身如蜂巢;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归还大地。
附记3:当修上述“九想观”时,应当观想自己以及一切人的身体,都不免如此,便不会再留恋幻躯和沉迷于贪欲。佛教对治贪欲的方法,除了“不净观”和“九想观”之外,尚有“众生同体观”,亦是对治贪欲的妙法。其观法是:观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同体,六道轮迴,互为眷属,情同骨肉。如是观察,可减却淫欲的妄念。《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莫不从之受生。”《四十二章经》亦云:“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11),日月照见(12),神明记识(13),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是说邪淫的后报)
造作如是之邪淫,其罪恶非常显著,故人知鬼知,天知地知,不管白天或晚上,鬼神都看得很清楚。而且,神识也明明白白地记录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故法尔而有三途恶道之报应,受无量无边之苦恼,辗转于三途恶道之中,生生世世,累劫也难得出离,其痛苦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附记:《大智度论》说:“邪淫有十罪报:一、常虑对方配偶之所杀;二、夫妻不睦…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