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朋黨,遠離賢善;五、破善相現惡相;六、得罪于官;七、財物沒入于官;八、種下貧窮業因緣;九、死入地獄;十、出世爲人,貧窮下賤,若得財物,五家所共。
是爲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製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二大善也。
(這是勸人應斷偷盜而修十善)
偷盜乃第二大惡(惡因),所受的痛(現世花報)和燒(後世果報),當然也是極其慘烈,就如大火焚燒人身那樣的痛苦,而且是綿綿不絕、相續不斷的。如果有人能于此娑婆世界,專心克製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偷盜的惡念,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如是之人,今生可得福德,來世生天享樂。若能更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則能橫超叁界,往生極樂,證得如佛一樣之大涅槃。能斷偷盜惡行,乃是人生中第二大善事。
附記:根據《十善業道經》說:“不偷盜,可得十種益:一、資財盈積不爲五家散滅;二、多人愛念;叁、人不欺負;四、十方稱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世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若能回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證得清淨大菩提智。”
◎注釋
①鄉黨市裏 “鄉黨”稱同鄉的人;“市裏”1500市尺爲一市裏。
②愚民野人 比喻愚癡的人猶如沒有受教育的野人。
③忿成怨結 結忿成仇。
④愛保貪重 “愛保”愛惜保護;“貪重”貪心很重。
⑤追命所生 追隨著你的神識在六道之中,或生天或墮叁途。
⑥樂處 指叁善道。
⑦苦毒 指叁惡道。
⑧當複何及 是後悔莫及的意思。
⑨不思慕及 是愚癡的人,見人行善,也不想敬慕仿效。
⑩妄作非法 不合理的去做非法的事。
(11)悕望他利 “悕望”同希望。這裏是說希望從他人身上奪取利益。
(12)懼人有色 做了虧心事,很怕看到人家看穿自己的臉色。
(13)不豫思計 沒有預先思考所做的事是善是惡,和計算其將發生的後果。
(14)天神剋識 “天”是自然的意思;“神”指神識,亦即阿賴耶識;“剋”是一定,或作記字解;“識”是記錄的意思。合而言之,當人造業之後,自然就在他的阿賴耶識裏,種下了種子。人的阿賴耶識好比一本賬簿一樣,把人一生所造的善惡業,記錄得清清楚楚,毫無差錯。
(15)別其名籍 是說將所造的惡業,分別記錄于其名下之戶籍上。
佛言:其叁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①,共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②,無能幾何。上有賢明長者,尊貴豪富,下有貧窮厮賤③,尫劣愚夫④,中有不善之人⑤,常懷邪惡,但念淫泆⑥,煩滿胸中⑦,愛欲交亂⑧,坐起不安。貪意守惜⑨,但欲唐得⑩。眄睐細色(11),邪態外逸(12)。
(這是說邪淫惡業)
佛說:世人的第叁大惡,就是邪淫。世間的人,由于互相淫欲的業因,而共同寄居于天地之間。住在世間的壽命並不是很長久,然而世人上至賢明的長者、尊貴的達官豪富,中有不是正人君子之一類不善的人,下至貧窮的厮役奴仆、殘廢的人,以及沒有文化的愚夫愚婦等等,大家心中經常都懷著邪淫的惡念,對淫欲想入非非,胸中充滿了淫欲的煩惱與欲望,因欲火中燒,即使不是夫妻,亦會亂搞男女關系。由于憐香惜玉,患得患失,因而坐立不安。貪愛邪淫的男女,眉來眼去,以眼波傳情,外表流露出輕佻淫蕩之邪態,實在可恥又可憐。
附記1:夫妻以外的淫事,皆叫“邪淫”,經律中時常提到的不淨行、非梵行,指的就是邪淫。佛家所說的邪淫,儒家叫做“非禮”。《禮記》說:“壞國、喪家、亡身,必先去其禮。”意思是說:若犯非禮邪淫,大則國破家亡,小則喪身失命。可見邪淫一事,禍害無窮,不但佛家戒之,孔子也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所以中國人代代相傳的格言是:“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
附記2:世紀絕症之一的愛滋病,在世界各地高速增長,其病根就是邪淫。不論世界各地通過教育,或舉辦活動來防止悲劇的發生,總是有人馬耳東風,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總是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總是有人要作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縱情欲海,真是作孽,自找災禍。
◎注釋
①相因寄生 指衆生由于互相淫欲之業因而出生于此世間。
②處年壽命 指住在世間的壽命。
③貧窮厮賤 貧窮的厮役仆人。
④尫劣愚夫 “尫劣”指殘廢、跛子;“愚夫”即愚夫愚婦,沒有文化的人。
⑤不善之人 不是善類之人。
⑥淫泆 “淫”是邪淫;“泆”是放蕩。
⑦煩滿胸中 指欲火中燒,意亂情迷。
⑧愛欲交亂 心中有愛欲的邪念,就會亂搞男女關系。
⑨貪意守惜 “貪意”是指未得欲得;“守惜”是指已得怕失,因而憐香惜玉。
⑩但欲唐得 明知不實際,但也要得到。“唐”在這裏當作“空”字解。
(11)眄睐細色 用眼睛斜視美色。“細色”即美色。
(12)邪態外逸 外表流露出邪淫放蕩之態。
自妻厭憎,私妄出入①,費損家財,事爲非法②。交結聚會③,興師相伐,攻劫殺戮,強奪無道④。惡心在外⑤,不自修業,盜竊趣得⑥,欲擊成事⑦,恐勢迫脅⑧,歸給妻子,恣心快意,極身作樂。或于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⑨,患而苦之⑩,亦複不畏王法禁令。
(這是說由邪淫而兼起殺盜)
一個喜歡拈花惹草的人,對自己的妻子,必然討厭憎惡,甚至打罵;可是對于外遇,卻千依百順,私自將家中財物給對方,甚至不惜傾家蕩産來金屋藏嬌。或爲女色而爭風吃醋,勾結惡友,聚集邪衆,互相打殺,製造桃色命案。如此暴露惡心劣行的人,多是一些不務正業遊手好閑之花花公子。當床頭金盡時,便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地用恐嚇、強迫、威脅、勒索等等勾當來獲取財物,供自己與心愛之人揮霍享受。他的臭名,卻歸給可憐的妻子去承當,被人唾罵,擡不起頭。
好色之人,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僅對外人行淫,連自己的至親眷屬也不放過,大搞亂倫之事,使到至親眷屬亦身受其害,而感痛苦,簡直不把王法放在眼裏,也不怕因果的報應。
附記1:男人金屋藏嬌,女人紅杏出牆,既破壞家庭,又玷汙名節,全是不正當的行爲,所以經中說:“事爲非法”。一個人活著時,常存邪心,常行邪淫,罪較輕者死後墮畜生道,做鴿子、鴛鴦;罪重者死後墮落地獄,地獄中有一被火燒得通紅的鐵柱,那些生前常行邪淫的人,死後見此鐵柱爲自己心愛之人,向前一抱,即被鐵柱活活燒死,冷風一吹,又活過來,隨即又向前抱鐵柱而被燒死,如是一日之中,萬死萬生,慘不可言。希望世人,已犯者,務必回頭;未犯者,慎勿失足。
附記2:吾人生于欲界,故皆有淫欲,但《楞嚴經》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可見淫欲是輪迴的根本,修道的障礙。佛教所說的“不淨觀”,便是伏斷淫欲的最好方法。修不淨觀者,不但要修生時之七種不淨觀,而且要修死後之九想觀,修了之後,淫念自平,厭離貪欲,就不會輪迴六道,流浪生死了。“不淨觀”修法,于靜坐時,心中觀想:一、此身以過去惑業爲因,從貪愛煩惱生,是種子不淨;二、在父母交會時,合父精母血爲體,是受生不淨;叁、在母胎中,臭穢粘膩,暗無天日,是住處不淨;四、在胎中時,惟食母血,是食噉不淨;五、十月期滿,頭向産門,和著血水,穢惡狼藉,是初生不淨;六、皮肉包著骨骼,不但屎尿充滿肚中,且九孔常流不淨,是舉體不淨;七、死後腫爛,蟲噉成糞,火化成灰,是究竟不淨。“九想觀”修法,于靜坐時,心中觀想:一、新死想,即觀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狀甚哀;二、青瘀想,即觀數日未歛,瘀紫發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觸;叁、膿血想,即觀死屍潰爛,肉腐成膿,腸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觀腐膿再化,成爲紅水,處處流出,臭不可聞。五、蟲噉想,即觀腐屍日久,遍體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巢;六、筋纏想,即觀皮肉鑽盡,筋骨猶存,如繩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觀筋亦爛壞,骨節縱橫,零落骷髅,不成人狀;八、白骨想,即觀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燒灰想,即觀白骨被焚,成爲灰燼,如沙如土,歸還大地。
附記3:當修上述“九想觀”時,應當觀想自己以及一切人的身體,都不免如此,便不會再留戀幻軀和沈迷于貪欲。佛教對治貪欲的方法,除了“不淨觀”和“九想觀”之外,尚有“衆生同體觀”,亦是對治貪欲的妙法。其觀法是:觀察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本來同體,六道輪迴,互爲眷屬,情同骨肉。如是觀察,可減卻淫欲的妄念。《梵網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莫不從之受生。”《四十二章經》亦雲:“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姐,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如是之惡,著于人鬼(11),日月照見(12),神明記識(13),故有自然叁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是說邪淫的後報)
造作如是之邪淫,其罪惡非常顯著,故人知鬼知,天知地知,不管白天或晚上,鬼神都看得很清楚。而且,神識也明明白白地記錄在自己的八識田中。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故法爾而有叁途惡道之報應,受無量無邊之苦惱,輾轉于叁途惡道之中,生生世世,累劫也難得出離,其痛苦實非言語所能形容。
附記:《大智度論》說:“邪淫有十罪報:一、常慮對方配偶之所殺;二、夫妻不睦…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一 勸修十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