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一 勸修十善▪P5

  ..續本文上一頁;叁、惡增善減;四、不守護身,橫死或夭亡,令妻子孤寡;五、財産日耗;六、被人所疑;七、親友不喜;八、種怨家業因緣;九、死入地獄;十、若生爲人,生爲淫女或多人共一夫,若爲男子,妻子不貞。”

  

是爲叁大惡、叁痛、叁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製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叁大善也

   (這是勸人應斷邪淫而修十善業)

   邪淫乃第叁大惡(惡因),所招感的痛(現世花報)和燒(後世果報),當然也是極其慘烈,就如大火焚燒人身那樣的痛苦,而且是綿綿不絕、相續不斷的。如果誰能于此娑婆世界中,專心克製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邪淫的惡念,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如是之人,今生可得福德,來世生天享樂。若能更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則能橫超叁界,往生極樂,證得如佛一樣之大涅槃。若能斷除邪淫惡行,便是人生中之第叁大善事!

  附記1:《十善業道經》中說:“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人所贊法: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叁、人天稱贊;四、妻莫能侵。若能回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附記2: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位仙人,修行已經得到神通,一次他上山時,剛好天下大雨,雨天山路難行,他不但走得很辛苦,還跌了一交,動了瞋恚心,就運用神通,命令龍王十二年內不得下雨。天不下雨,農作物不能收成,人民沒有飯吃,豈不是要餓死?因此,國王感到很害怕,于是他向全國宣布:誰能破壞那仙人不准龍王下雨的計劃,我把國家分一半給他。全國沒有一個人敢接受此命令,最後一位長得很美麗的女子挺身而出,接受國王的命令。該女子上山之後,每天唱歌給仙人聽,跳舞給仙人看,並殷勤地侍奉仙人,仙人對她日久生情,終于動了欲念,與她發生關系。仙人本來是有五通的,但在千年道行一朝喪之後,什麼神通也沒有了。因爲他已經失掉神通,龍王便不再聽他的話,乃又繼續地下雨,滋潤一切萬物。這個故事是告訴我們,一個有神通的人,尚且因邪淫而失去神通,可見邪淫之爲害,其大無外,其罪無邊。古今中外,不少人因邪淫而失敗,不少人因邪淫而失去生命,但愚癡的人類,仍在上面繼續搬演著身敗名裂的悲劇!難怪佛製出家僧尼,乃至上輩往生淨土者,都必須斷淫。

  ◎注釋

  ①私妄出入 指暗中私下將家中財物妄取以給對方,及偷偷摸摸地私自進出她家。

  ②事爲非法 去做金屋藏嬌或紅杏出牆這種非法的事。

  ③交結聚會 指勾結惡友,聚集邪衆。

  ④強奪無道 以非法的手段公然強奪。

  ⑤惡心在外 內有邪淫之惡心,外則有惡劣之行爲。

  ⑥盜竊趣得 “盜竊”即偷盜;“趣得”是只求目的、不擇手段。

  ⑦欲擊成事 是追求對方,非成功不可的意思。

  ⑧恐勢迫脅 用恐嚇、威勢、強迫、脅製的手段。

  ⑨家室中外 指中外六親眷屬之間。

  ⑩患而苦之 身受其害而感痛苦。

  (11)著于人鬼 “著”是顯著,著于人鬼是說罪惡顯著,人與鬼都知道。

  (12)日月照見 “日”指白天;“月”指晚上;日月照見是指白天和晚上神鬼都看得清清楚楚。

  (13)神明記識 “神”指神識;“明”指明明白白;“記識”指記錄在自己的八識田中。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爲衆惡。兩舌①、惡口②、妄言③、绮語④。讒賊鬥亂⑤,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于傍快喜⑥。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這是說口之四種惡業)

   佛說:世人的第四大惡,就是世間的人不懂得修善積德,然後有口業之四種惡行,而且自作教他,大家都兩舌、惡口、妄語、绮語。喜歡造作兩舌的人,因憎恨嫉妒社會上的善人,遂以讒言誣害人家,挑撥是非,令人爭鬥,當見到人家被挑撥離間而互相爭鬥時,則于旁拍手稱快、幸災樂禍。喜歡造作惡口的人,常以粗言惡語,對待父母,及輕慢師長和親友,往往出口傷人。喜歡造作妄言的人,對朋友言而無信,難得有一句誠實的話。

  附記1:人只有一舌,爲什麼佛經說兩舌?舌雖只一個,但作兩用,就成兩舌。如有一對感情很好的朋友,你爲了要破壞他們之間的關系,便在甲面前說乙的壞話,在乙面前又說甲的壞話,引起雙方不和甚至鬥爭,這就是兩舌,也叫做“離間語”。學佛的人,不可兩舌,要經常保持一個舌頭,如遇人家感情破裂,,你應想辦法令人和好如初,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和合語”。

  附記2:世人瞋心很重,一不如意,便惡口罵人,尤其與人吵架的時候,什麼粗言惡語,都搬出來,令人難過,幾天都睡不著。學佛的人,不可惡口,《增一阿含經》說:“甯以利劍截割其舌,不以惡言粗語墮叁惡道。”《智度論》中說有一鬼,頭似豬頭,雖然其身有金色的光明,但是口中不斷地吐出臭蟲。原因就是他在過去生中做過比丘,持戒很嚴謹,但曾以惡口漫罵一個外來的比丘。因爲他能嚴持淨戒,所以身有金色光明;因爲他以粗言惡口漫罵外來比丘,所以口中有臭蟲吐出。足見持戒有持戒的果報,罵人有罵人的果報,因果的報應,真的是絲毫無差。于此亦可見,種因雖在一時,果報卻很長久,不可不懼!

  附記3:孔子說:“人無信不立。”意思是說:人如果不守信用,說話不老實,這種人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不守信用,說話不算數,在佛教叫做“妄語”。現在舉一個中國曆史上的人物,來證明講騙話不守信用的禍害。商鞅是春秋戰國時代魏國的人,但他棄魏助秦,秦國的國君秦孝公派他去攻打魏國。魏國的國王委派公子卬率領大軍抗敵。商鞅寫信給公子卬說:“我以前在貴國時,我們是好朋友,現在我們擔任兩國的將領,因爲我們是好朋友,不忍相攻,我想跟你見面,議論罷兵,以免兩國傷了和氣。”公子卬信以爲真,答應與他見面。誰知商鞅在途中埋伏士兵,把公子卬抓起來,然後擊敗魏國軍隊,爲秦國立了大功,秦孝公封他爲宰相,使他名利雙收。後來秦孝公逝世,秦惠王即位,有人告發商鞅造反,秦惠王想起他以前曾經用欺騙的手段,騙過公子卬,于是下令逮捕他。商鞅得到消息,連夜逃走,回到魏國。魏王想起昔日舊恨,立即將他逮捕,送回秦國。惠王用五馬把他分屍,所以他死得很淒慘!商鞅本來是一個很難得的人才,曾經幫助孝公實施新法令,使秦國因此富強起來,可惜他爲人斷信棄義,以致遭遇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學佛的人,應以此作爲殷鑒。

  附記4:言而無信,雖可得利于一時,最終多數自食其果。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富有的商人,搭船過河,不幸翻船,他大聲地喊:“我是大富翁,誰能救我,我就送他一百兩黃金。”當時有位漁夫救了他,商人上岸後,只給他十兩黃金。漁夫說:“你不是說送一百兩黃金嗎?”商人反口說:“你一年也賺不到十兩黃金,現在一會兒功夫就賺了十兩金子,你還不滿足嗎?”漁夫也不跟他多說,讓他離開。數個月後,這個商人又在這裏翻船,在水中大喊救命,漁夫知道他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故意讓他多喝一點水,才來救他,誰知只是慢了兩分鍾,商人已經溺斃了。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不能自知,爲惡無恥,自以強健⑦,欲人敬難⑧。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自用偃蹇⑨,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驕慢

   喜歡講妄語騙人的人,往往妄自尊大,稱說自己有道,就是未證聖果卻說自己已證,未得神通卻說自己已得,目的是迷惑衆生,以遂私利。若人不爲他的妄語所騙,便用暴力威勢,脅迫他人聽從。還有善說绮語的人,以花言巧語誘人想入非非,已是罪惡,但他自己卻不知所說绮語傷風敗俗,贻害社會人群,而感到慚愧羞恥,這種喜歡說無益語的人,通常都是自命不凡,風頭很健,要人家敬仰他,覺得他是一個很難得的人。

   一般而言,凡是喜愛兩舌、惡口、妄言、绮語的人,大都剛愎自用,自以爲是,而且驕傲得很,天不怕地不怕,不肯作善,是屬于很難教化的一類人。

  附記1: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那是大妄語。方倫老師曾說:“說假話騙人,所欺騙的對象,是普通人,只算是“小妄語”,因爲怎麼樣罪惡,充其量不過斷人性命而已;但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其所欺騙的對象,是修行人,那是“大妄語”,因爲修行人聽他之言而行,能斷人慧命之故。性命只關系人之一生,慧命則關系生生世世,所以大妄語之罪,大于小妄語多得多,其果報必入無間地獄。現今之世,尤其外道,說什麼“天堂挂名,地獄除名”,都犯了大妄語之罪,真是害人害己,愚不可及。

  附記2:經文所說“不能自知,爲惡無恥。”指的就是绮語。說無意義的話,或說令人想入非非的風流話,固然是绮語,而吟唱頹廢淫蕩、低級趣味的靡靡之音,也是绮語。乃至以文字寫作言情、黃色、提倡男歡女愛、令人神魂顛倒、放縱情欲的書籍,都屬于绮語。绮語傷風敗俗,贻害社會人群至巨,然而作者不知,真是可憐又可恥,故經文說:“不能自知,爲惡無恥。”

  附記3:關于口四惡業,方倫老師也曾說:“口說壞話,名爲惡業,果報在叁惡道中。或疑說話是空的,不應發生果報,這是只知口法,不知心法的過誤。請問:心若無欺騙之念,口中安有妄語?心中若無邪淫之念,口中安有绮語?心若無瞋毒之念,口中安有惡語?心若無幸災樂禍之念,口中安有兩舌挑唆語?觀此便知,每說一句話,都是先發之于心,然後才宣之于口,這樣若造口四惡業,第八識田中,如何不會種下惡性種子呢?何況言語之禍,尚會害人造孽,焉可不慎。孔子入周太廟中,見有銅人,叁緘其口,乃爲文銘其背,其中有雲:“戒之哉!勿多言,多言多…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一 勸修十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