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人口已达64亿,有几人听到佛法和听到念佛法门呢?就算闻到佛法,听到念佛法门,他们也未必相信,闻等于不闻。此无他,皆因没有善根所致,所以释尊在本经很慨叹地说:“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
附记2:净土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但是往生净土三资粮中,头一个便是要“深信”,如何做到深信呢?净宗九祖蕅益大师教导我们要有六信,有此六信才算是深信。兹将大师所说的六信略释如下:
1信自。就是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来就有与佛一样的智慧与能力,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迷失了,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着,立刻就能恢复原有的德能,与佛平起平坐。佛性有如明月,妄想有如浮云,云开则月现,那是一定的道理。
2信他。他指释迦牟尼佛之言,和阿弥陀佛之愿。释迦牟尼佛说有极乐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愿要接引众生往生其国,只要众生一心念佛,发愿求生,佛必来迎,决不食言。
3信因。深信以散乱心念佛,尚且可以成为将来生西之种子,何况一心念佛,哪有不往生之理。
4信果。深信极乐世界之有无数的等觉菩萨聚会一处,均由念佛之因而得往生之果,这种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情形,正好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地合乎逻辑,真实不虚。
5信事。深信离此10万亿佛土之外的西方,确有一个极乐世界,其国人民,但受诸乐,无有众苦,而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发愿求生,必定得生。
6信理。深信我们本具的真心佛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乃是法界之体,而极乐世界不出法界,亦即就在我们自己心中。依于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阿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是毫无差别的,故念弥陀即是念自性之佛,又一切的净土都是吾人的心识变现出来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也。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⑦,譬如从生盲⑧,欲行开导人。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⑨,唯佛独明了。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这是赞叹佛智很深广)
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圣贤,都莫能究竟知道诸佛的圣心和境界,由他们来向人说明,就好比一个生来就眼盲从未见过世面的瞎子,去引导一个问路的行人一样。如来的智慧深广如海,无有边际,就像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及其神通妙用,乃无量寿佛称性之无量功德所成所起的相用,决不是未见性之二乘人所能知晓、所能测度,唯有诸佛才能真正地明了。
假使一切行人,修行已证了小乘之道果,具足阿罗汉之三明和六通,他们清净的智慧虽然已经解了我法皆空,但未破无明,未见佛性,未有无分别智的妙用,就算以亿劫的长时间去思维佛所证的非空非有、如量如理的佛智,和穷一切的心力及尽一切的辩才去讲说佛智,也是尽其寿犹有未知的。佛慧是无有边际的,是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的中道慧,依此而修,才能证得清净的法身和清净的国土。
附记1:这里所说的“圣心”,是指人人本具的真心、佛性。此真心、佛性,真空妙有,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不可思议,唯证方知。向一个未证的人请教真心、佛性,有如“问道于盲”,故经文说:“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又自己尚未明心见性,而欲向人解说真心、佛性,有如“群盲摸象”,各人所摸的只是象的局部而已,绝对不是象王的真实相,所以经文又说:“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
附记2:“圣心”亦指佛所证的境界,佛所证的境界高超,非凡夫乃至三乘圣人所能知,所谓初地不知二地事,等觉不知妙觉事。近代佛学大家方伦居士曾经说:“佛菩萨所证之境界,非凡夫能知,亦犹大人许多事,非婴孩能知,与小孩说大人一切事,最为吃力。”他的这个大人与小孩的比喻,十分贴切。
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⑩,人有信慧难(11);若闻精进求,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12),则我善亲友(13)。是故当发意,设满世界火(14),必过要闻法(15),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16)。
(这是释尊劝世人要努力闻法)
人身和寿命是很难得的,生于佛世和听到佛说法更是难值难遇。人还有一桩很困难的事,就是没有信根和慧根。若能闻此净土法门,立刻就很精进的念佛,求生净土,对本经所说的因果事理,依正庄严,忆念不忘;或一见到本经,即生恭敬心,依教奉行,则肯定得到很值得庆贺的大利益,那就是此人已是我(佛)最善、至亲的眷属了。职是之故,世人应当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设使大千世界充满了大火,你也要冲过此火海,去听闻此不可思议之妙法,此妙法会当令你往生净土,一生成佛,尔后你就能广度一切在六道之中生死流转的众生了。
附记:经文说人有四难,就是人身和寿命难、值佛难、闻法难、信慧难,而我们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对佛法的信仰坚定不移,又有智慧选修难信之法的净土法门,那实在是一桩可喜可贺的事,加上佛说我们就是他的“善亲友”,这是何等荣幸之至的事啊!在《宝积经》中,释迦佛同样劝导他的父王(净饭王)及七万释迦族人,要信佛念佛,求生西方,而且为其父王及七万亲属授记,命终皆往生极乐。我们今生信佛念佛,已是佛之“善亲友”,则往生极乐一事,必如愿以偿,毋庸置疑。
◎注释
①安养佛 指无量寿佛,因他是安养世界的佛。
②兴至愿 兴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愿。
③愿已国无异 愿自己将来所成就的净土与极乐世界完全一样。
④飞化 飞行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
⑤谦敬闻奉行 谦虚、恭敬、闻法和奉行。
⑥骄慢弊懈怠 “骄慢”是贡高我慢;“弊”即蔽,暗蔽的意思;“懈怠”是懒惰。
⑦圣心 佛是圣中之圣,故其心称为“圣心”。此心亦即人人本具之真心、佛性。亦可解作佛所证的境界。《华严经》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⑧从生盲 自从出生就盲的瞎子。
⑨二乘非所测 不是声闻、缘觉二小乘人所能测知的意思。
⑩佛世亦难值 很难遇到佛出世和听到佛说法。
(11)人有信慧难 是说人很难有信根和慧根。信根能破邪见,慧根能断无明。
(12)见敬得大庆 “见”指见到本经;“敬”指见了生恭敬心;“得大庆”指依教奉行,必然得到很值得庆贺的大利益。
(13)善亲友 至善的亲朋戚友。
(14)设满世界火 设使大千世界都充满大火。
(15)必过要闻法 必定要冲过去以便听闻妙法。
(16)广度生死流 广度一切在六道之中生死流转的众生。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卅三 弥陀授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