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十一 积功累德▪P3

  ..续本文上一页⑨,自利利人人我兼利⑩。

   (这是说法藏比丘众善奉行)

   同时,法藏比丘口中所说的不仅仅是对人有益的善语,乃至能令人自利又利他,自他兼利的十善,他都一一奉行。

  附记1:这里所说的“善语”,是指与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相反的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诤语。

  附记2:又这里所说的“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是指修十善业的利益。其实修十善业不但人我兼利,而且是做好人和成佛作祖的根本。太虚大师曾说:“欲作佛祖,先做好人。”可见修十善业对一个修行人的重要。修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为人,下品作阿修罗。

  附记3:经文之所以谈离恶和修善,先提“粗言”和“善语”,因为众生的身语意三业,口业最易造恶,也最容易修善,例如未修佛法之前,喜欢妄语、绮语、恶口、两舌,那是造恶业;修行佛法之后,一改过去的坏习惯,专说对人有益的好话,尤其是念“阿弥陀佛”,可令念者闻者,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最终皆因斯而得度,这不正是“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吗?所以修行佛法的人,尤其修净土法门的人,更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才是。

  弃国捐王(11),绝去财色(12),自行六波罗蜜(13),教人令行(14)。

   (这是说法藏比丘舍家弃欲)

   古来一切诸佛,莫不由出家而成正觉,因此法藏比丘亦循例的弃国捐王,绝去财色,做一个梵行清净的出家菩萨。为了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法藏比丘自从发菩提心的那一天开始,不但自己修行六波罗蜜(六度),同时也教人务必这样修行。

  附记1:法藏比丘效法古圣先贤,出家学道,绝去财色,做一个梵行清净的出家菩萨。所谓“绝去财色”,是说他杜绝了财富和色欲的贪爱。一般而言,财乃身外物,去之较易,杜绝色欲较难,因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所以从人类一直到鸟兽虫鱼,都有色欲,这都是众生的业太重的缘故。这种色欲的心,乃欲界众生所独有,然而此心若不除,连欲界都出不了,何况色界、无色界。所以下决心出三界的修行人,必须下决心杜绝色欲。

  附记2:佛教对于在家二众弟子,不禁正淫(夫妻之间的淫事),这只是方便之法,如果说到究竟,《楞严经》就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由此可知,淫欲是众生轮回的根本,修道的障碍。修行佛法的人,知道淫欲的害处,而欲对治爱欲,当修七种的不净观,和九想观,那么其淫念就会平息,乃至于无。

  附记3:关于淫欲,佛学大家方伦老师有一篇文字,分析得很彻底,兹录于下以飨读者:“有人以为:淫欲是身体上构造如是,也可以说为需要,也是人及一切动物的来源,若断淫则人畜皆灭绝,禁之似不合理,我今就此问题,分作6点解答于下:

   (一)淫欲是苦不是乐,众生觉其为乐者,是业重使然,究竟有欲是累,无欲则心身两方面,俱轻松得多,要晓得:初禅天离欲界,名为梵天,梵者净也,可知色欲是极不净矣。在三界九地中,初禅天名离生喜乐地,他们因离欲界色欲,而生喜乐。可知男女之事,惟欲界众生,视之为乐,圣者视之,则以为苦,故以离为乐也。

   (二)淫欲确是身体上构造如此,然而此并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思想行动所生起的。《起世经》说:“彼时众生,食粳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脓血,众脉流布,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数相视瞻,遂生爱欲,便于屏处,行不净欲法。”可知人类最初从光音天下来,是没有男女的,后来才有此相,今若除此心,则相亦灭。故禅天无男女相,如来虽现男身,而生殖器如马阴藏,外表不见,无欲心则欲具亦泯也。

   (三)“生”是祸不是福,老子说:“吾之患在于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涅槃经》说:“诸苦皆自生而有,是故智者,住于不生。”《金刚经》说:“胎生卵生泾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可知生皆是苦,惟不生不灭的涅槃,才有乐可得。然则世界无人无动物,大家都入无余涅槃,这乃是天大的好事,不应反虑其灭绝,望其投生也。(四)当知一切众生,淫欲炽盛,是自身业重,也是下一代子孙业重,急于出世,偿受苦报,故感得父母有色欲,乃得生也。例如公猪母猪的交媾,是小猪孽重,须生身被杀,感而为此,欲界众生,悉皆如是,代代相承,循环不已,诚可悲痛。

   (五)色界天人是化生,不须父母,佛国众生亦然,可知假使一切众生都绝欲,当生者,自会改变方式,成为化生,不一定要待男女交媾也。衣上第一个虱子,屉内第一个蟑螂,屋中第一个蜘蛛,水里第一个鱼,皆是化生,不待孵卵,可为明证。

   (六)若不能断淫,则在家作居士,便可以娶妻生子,并不犯戒。若能修行念佛,也一样地可以借佛力,出三界、生佛国、了生死。色欲问题,但节约些就行了,这是佛所许可的,并不成大问题。

  附记4:法藏比丘为什么自己修行六度,同时也教人务必这样修行?在前面的“附记”里,我们曾经说过,六度能令人克服人性上的六大缺点毛病。人生的意义,在于使此短暂的生命,尽量的发出光和热。倘你矢志修行佛法,勤修“六度”,则生命将显得非常地多彩多姿,无比的光辉和灿烂,因为:六度中的布施使你乐善好施,去除悭贪;持戒使你奉公守法,去除毁犯;忍辱使你宽大待人,去除瞋恚;精进使你力求进步,去除懈怠;禅定使你心情宁静,去除散乱;般若使你洞澈一切,去除愚痴。当你哪一天完全克服了人性上的六大缺点毛病之后,你便是一个“自我革命”成功的人,你便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人,从此跻身于菩萨圣贤之林矣!

  附记5:六波罗蜜就是“六度”,也就是谁依这六大法门去修,谁就能由凡夫生死痛苦的此岸,得度到圣人的涅槃快乐彼岸去。但是修六度是否真能得度,则胥视行者的修行是否如法了,所以修习六度法门的人要特别注意一件事,那就是要同时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法相,才能真正的得度,否则只得人天之福报而已,那就美中不足了。至于修六度为什么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来作观呢?因为佛法的最高理趣,在于我空法空,扫荡情执,不留渣滓,有如天空,如有些微浮云,便难见太空之清明真境。要以“三轮体空”作观,就是要行者做到“能所俱遣”,也就是说要您对所作所为的善事,随做随忘,丝毫不存于心,达到不著“人、我、法相”之无相境界。这也就是《金刚经》所强调的“修一切善,离一切相”。能乎此,谓之“理修”,否则叫做“事修”。事修不能度彼岸,理修才能度彼岸。

  无央数劫积功累德

   (这是说法藏比丘长期修积功德)

   法藏比丘就是这样的自利利他,福慧双修,在无央数劫的长时中,成功积累了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注释

  ①三宝 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佛灭后,以土木纸像为佛宝,经律论为法宝,受具足戒之比丘为僧宝。

  ②奉事师长 奉养承事教导众生修行佛法之出家人。

  ③住空无相无愿之法 住于空、无相、无愿之三三昧中。

  ④无作无起 是说万法缘生性空,没有作者,也没有所生之万法。

  ⑤观法如化 观一切缘生之法,如幻如化,皆是虚妄。

  ⑥粗言 即恶口,在这里是指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属于口方面的4种恶业。

  ⑦自害害彼 害了自己,也害了人家。这里是指十恶业而言。

  ⑧彼此俱害 大家都受害。

  ⑨善语 说对人家有益的话。

  ⑩自利利人 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这里是指修十善业的利益。

  (11)弃国捐王 舍弃国家和王位。

  (12)绝去财色 杜绝财富和色欲的贪爱。

  (13)六波罗蜜 华译为“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苦之六大法门。

  (14)教人令行 教人也这么做。

  随其生处①,在意所欲②,无量宝藏自然发应③。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⑤。

   (这是说法藏比丘的依报很殊胜)

   法藏比丘既然成就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不管他生在何处,是天上还是人间,自然而然就有无量的宝藏,随心所欲地显发出来,应其所需,用以上供三宝,下施众生。由于财施、法施、无畏施的结果,无数的众生在他的教化之下,都发无上的菩提心,安住于真正的成佛之道上。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⑦,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⑨。或为六欲天主⑩,乃至梵王(11)。常以四事(12),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

   (这是说法藏比丘受生尊贵)

   在无量数劫的长时中,他有时生作长者居士,有时生作豪门贵族,或作国王大臣、转轮圣王、六欲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他时常都以四事(衣服、卧具、饮食、医药)和最虔诚的恭敬心,来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和众生,所以他福上加福,辗转增胜,其功德之大,简直不可称说。

  ◎注释

  ①随其生处 随著他所生之处。

  ②在意所欲 都是他心中所想要的。

  ③自然发应 自自然然的就发生感应了。

  ④教化安立 教化众生使安立于正道。

  ⑤无上正真之道 指成佛之道。

  ⑥长者居士 “长者”指年岁大道德高且有财富的人。“居士”是在家学佛之士。

  ⑦豪姓尊贵 豪门贵族。

  ⑧刹利国君 “刹利”又称“刹帝利”,是王族之通称;“国君”是一国之王。

  ⑨转轮圣帝 又叫做“转轮圣王”,简称转轮王,或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可惜不修出世慧业,所以仅成为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⑩六欲天主 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的天王。

  (11)梵王 指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

  (12)四事 指饮食、衣服、卧具、医药。

  口气香洁①,如优钵罗华②;身诸毛孔③,出栴檀香④,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⑤,相好殊妙⑥;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⑦,庄严之具⑧。如是等事超诸天人

  (这是说法藏比丘的正报很殊胜)

   法藏比丘的口气很洁净,常发有如青莲华那样芬芳的香味;其全身的毛孔也发出栴檀之香,其香气普熏无量世界;他的色相端正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双手则时常现出种种的珍宝和供具,诸如美妙的衣服、饮食、香华、缯盖、幢幡等等,用以供养诸佛,饶益众生。如上所说种种殊胜美妙的事,都超过了一切天上的人。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这是说法藏比丘的智慧很殊胜)

   法藏比丘,由本愿力,起诸胜行,无量劫中,福慧双修,位已等觉,能如法王,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智慧广大,无量无边!

  附记:以上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详细叙述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发了48大愿之后,如何说了就做,依愿起修的种种胜行。这些胜行使他成功积累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也使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一位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的佛,和十方众生都注目的佛,以及成就了一个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

  ◎注释

  ①口气香洁 口气洁净,常有香味。

  ②优钵罗华 即青色的莲花。

  ③身诸毛孔 身上的一切毛孔。

  ④栴檀香 栴檀木的香味。

  ⑤容色端正 这里是指具足三十二相。

  ⑥相好殊妙 这里是指“八十种好”,又名“八十随形好”,即: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身坚实如那罗廷、骨际如钩锁、身一时迥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安无能动者、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见之而乐、面不长大、正容貌而色不挠、面目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着、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⑦缯盖幢幡 由丝织成的装饰在佛堂的长形旗子。

  ⑧庄严之具 指用来作庄严的供具。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十一 积功累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