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陀仍想试试富楼那有多大的毅力,所以又很亲切的问道:
“富楼那!你说得一点不错,做佛陀的弟子,布教和修行是第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去布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教导,破口大骂你,你的感觉如何呢?”
富楼那没有考虑的回答道: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是野蛮的人,光是骂我,还没有动用棍棒打我!”
“假若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又再慈悲的试问着。
“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富楼那回答:“因为他们只是用拳头、瓦石、棍棒打我,还没有忍心用刀杖刺伤我。”
“假若他们用刀杖把你刺伤呢?”
“我还是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还有人性,并没有残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们把你打死呢?”佛陀又再进一步追问。
“这我就要更感激他们,他们杀害我虚幻的色身,帮助我进入涅槃,帮助我以身命报答佛陀的恩惠,这对我虽无大妨碍,遗憾的就是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佛陀大喜,称赞道:
“富楼那!你不愧是佛陀的真弟子,修道、布教、学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安。做佛陀的弟子,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要有你这样的精神,布教师应具十德:
一、善知法义德 二、能为宣说德
三、处众无畏德 四、辩才无碍德
五、方便巧说德 六、随法行法德
七、具足威仪德 八、勇猛精进德
九、身心无倦德 十、成就威力德
“富楼那!帮助佛陀宣扬真理,布教师的精神与肉体的素质同时重要,在精神方面,先要对三宝确立不动摇的信仰,再以慈悲、沉着、才智、健康为助;在肉体方面,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再以品行、风度、声音、辩才为助,你都已具备了这些条件,你可以到输卢那国去布教,我很放心也很欢喜你去!”
富楼那听完佛陀的开示,受到佛陀很大的鼓励,他很感动,加强了他对布教不退转的决心,他顶礼佛陀以后,在比丘们欢呼送别声中向输卢那国而去。
不久,富楼那在输卢那国收有五百弟子,建有五百伽蓝,他在僧团中说法第一的美誉就这样传开出去了。
富楼那尊者不是只求自利的人,他精进佛道,勇猛修行,有一次佛陀特别告诉他成就菩萨的四种法门,佛陀道:
“富楼那!修学佛道的比丘,先要成就菩萨四法,才能于正法中得不退转,是那四法呢?
“第一、听到未曾听过的法门,思量义理,不可即刻批评。
“第二、希求多闻,深生欲心;于空闲处,深生乐心;求断嗔恚,修集慈观;为断贪欲,修不净观;为断愚痴,修因缘观。
“第三、要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即能成就无依止智,对于一切法不念不分别,才能为众生宣说大法。
“第四、要广行布施,严持戒行,勇于忍辱,精进菩提。
“富楼那!你能成就此菩萨四法,当能常为诸佛称赞!”
富楼那尊者是佛陀座下的名布教家,因此很得佛陀的欢心,常受到佛陀的赞美!
解空第一须菩提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是须菩提尊者。据说当须菩提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中就有空生的征兆,佛陀在般若会上,发挥究竟的空理,对它能彻底解悟的,也首推须菩提。
有一天,佛陀忽然不在僧团中,所有的人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处。大家非常惊讶,阿那律以天眼观察,告诉大家说佛陀到忉利天去为母说法,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佛陀才会回来,大家见不到佛陀,都非常的思念,每个弟子们都有一日三秋之感。
三个月过去,佛陀重降临人间,佛陀还未到达僧团时,知道的人都争先恐后的出去迎接,此刻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崛中缝衣,他知道佛陀下降人间,当即放下衣服想赶快去迎接,正在这时候,他忽然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法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和合,这是没有认识诸法的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如果要想见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大总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东西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无处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想不应该被事相所迷。”
须菩提因有这样认识,他就不去迎接佛陀,坐下来又再缝衣服。
佛陀的归来,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第一个抢先迎接佛陀,她对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莲花色首先前来迎接佛陀的圣驾。”
佛陀微笑着回答道:
“莲花色!我的回来,迎接我的不能算你是第一人,须菩提尊者观察诸法的空性,才是真正迎接见到我的人,见法的人才能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
莲花色比丘尼听佛陀这么一说,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体会,自己很惭愧,还不及须菩提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会上,对须菩提说道:
“须菩提!你很有辩才,深能体会真空的道理,你可以向在场聚会中的菩萨们,解说般若波罗蜜相应之法,满足他们的所学,是很好的事。”
佛陀这么说时,在座的会众心中都在猜想道:“须菩提尊者是以自己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如是甚深之法呢?还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来宣说呢?”
须菩提知道会众中的心意,他就说道:
“佛陀的慈命是不能违的,弟子们来说教,不论甚么深浅的教法,如果要能说得契理契机,这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说教,劝人修学,才能获证到法的本性,才能和法的实相相应,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以佛陀的威神之力,现在来宣说修学菩萨道的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理,这不是以我的智慧辩才之力所能胜任。”
须菩提说后,顶礼佛陀,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我受佛陀的敕命,来说明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法,但是甚么法才名为菩萨呢?甚么法才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呢?我不见有法名为菩萨,也不见有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即使这两个法的名称我也没有去分别。我以这样的认识来表达菩萨说般若波罗蜜的相应之法,佛陀!我能够满足菩萨们的所学吗?”
佛陀很欢喜的回答道:
“须菩提!菩萨只有名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只有名为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的名称,亦只有名称而已。这个本是不生不灭,不过为了便于宣说才假为立名,这个假名,不是在内,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内外之间,本来就是不可得。譬如讲“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有为的诸法,是如梦、如响、如影、如幻、如阳炙、如水中月的。可是,须菩提!菩萨要证得不生不灭,仍然要修学菩萨法与般若波罗蜜法的假名与假法。
“须菩提!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的常与无常,乐与苦,我与无我,空与不空,有相与无相,有为与无为,垢与净,生与灭,善与恶,有漏与无漏,世间与出世间,轮回与涅槃,都是不可执着和分别的,其他一切诸法都是这样。
“须菩提!为甚么要这样呢?因为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对诸法起分别之想,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菩萨修六波罗蜜等其他诸行,也是不见菩萨的名;不见般若波罗蜜,也不见般若波罗蜜的名。菩萨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诸法的实相,而这个实相才是不垢不净的。
“假若菩萨能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知道名相是权巧而假为安立,则对色受想行识和其他一切诸法,都不生起执着,对智慧不生执着,对神通也不起执着,对甚么都不生起执着,为甚么要对一切法都不执着呢?因为有执着就是不可得。
“须菩提!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时,对一切法都不起执着时,才能增加完成六波罗蜜的修行,才能进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供养诸佛,庄严清净佛土,自己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
“须菩提!你有这样想吗?色,是菩萨吗?受想行识是菩萨吗?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吗?地水火风空识是菩萨吗?远离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风空识的人是菩萨吗?”
须菩提回答道:
“佛陀!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明知故问而说道:
“须菩提!你说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这是甚么缘故呢?你可对诸修习菩萨法者说明。”
“佛陀!本来所谓众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论什么菩萨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识是不可得,说有这个法,说没有这个法,远离这个法性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听须菩提的回答,很高兴的称赞道:
“对啦!须菩提!所谓菩萨,所谓般若波罗蜜,皆是不可得,菩萨虽要修习,但本无修习。须菩提!我再问你,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是菩萨义吗?”
“佛陀!色受想行识等都不是菩萨义!”须菩提深有了解的回答。
佛陀又再很欢喜的嘉许须菩提道:
“须菩提!你说得太对啦!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或常或无常,或有为或无为等,皆是不可得,菩萨应以海阔天空的心情去修习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你说你不见到菩萨与菩萨名的法,法与法界,法界与眼界,眼界与意界,这些相对的诸法并不是对立的。是甚么原因呢?离开有为而说无为这是不能够的,离开无为而说有为也不能成立的。须菩提!菩萨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不见甚么法,就能无诸恐怖;把心不停于法,就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菩萨的心的作用,也是不可得和不可知。因此,这个心,不停于任何一物…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