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P5

  ..续本文上一页,也才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如你所说,菩萨应如此修学般若波罗蜜。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也不得菩萨的名,这才真名菩萨,真名般若波罗蜜,这是为菩萨所说之教。”

   须菩提对性空的真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就这样在僧团中受着大众的尊敬。

  论议第一迦旃延

  迦旃延尊者在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是论议第一!

   真理不辩不明,迦旃延尊者能用很巧妙的方法,很简短的言辞,把问难的人说得心悦诚服。

   有一次,迦旃延走在街上托钵行化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婆罗门的修道者,他向迦旃延招呼以后就问道:

   “迦旃延尊者!今天巧遇到你真是难得的机缘,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希望你以客观的态度破除我的疑惑!”

   “你对甚么问题生起了疑惑!”迦旃延问。

   “尊者!我看世间上,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这是甚么原因才使他们相争呢?”

   “是贪欲在蛊惑!”迦旃延回答。

   “婆罗门和婆罗门相争,刹帝利和刹帝利相争,是为了贪欲。那么,尊者!我再问你,你们沙门和沙门相争,又是为的甚么原因呢?”

   “是我见的执着!”

   婆罗门的修道者闭起眼睛来想了一会,很满意迦旃延的回答,但他又再提出问题来问道:

   “尊者!你的回答很公正,不过,我想知道世间上什么人才能够离开贪欲与我见呢?”

   迦旃延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现在舍卫城说法的我的老师佛陀,他是应供、正遍知、无上正觉者,他没有贪欲的烦恼,没有我见的执着,是人天的师范!”

   婆罗门的修道者很感激迦旃延的说法,他当即要求他介绍皈依佛陀,作在家学佛的居士。

   又有一次,也是有一位婆罗门的修道者,他听说迦旃延论议第一的大名很不服气,他从很遥远的地方特别赶来访问迦旃延,他想就以辩论来问倒迦旃延,他一见面就问道:

   “尊者!我听人说,本是婆罗门的迦旃延,现在作沙门,不再拜耆宿的婆罗门,不起座相迎,也不与座,我听了这么说,深不以为然。所以我特地来问你,假若是真的这样,我想这不是正法,是不应该的。”

   迦旃延尊者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你说的是事实,由婆罗门皈依正遍知佛陀的我迦旃延,是不再向婆罗门的耆宿礼拜,这是很合乎法理。已经证得圣果的我,你不可用年龄的老少来衡量,假若是一个年龄八十或九十多的婆罗门,耽于爱欲,陷于贪嗔邪见之中,年龄虽长,这样的年龄有什么用呢?”

   婆罗门给迦旃延这么一反问,无话可对,深感羞愧,他也舍弃邪见,请迦旃延介绍,皈依到大觉佛陀的座下。

   迦旃延就是这么一位善于议论和巧说的尊者,和他谈话,不要几句,总会叫你心悦诚服的相信他的说法。

   很多当时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议论之下改邪归正,接受佛法的信仰。

   有一次,迦旃延在阿槃提国宣化佛法的途中,遇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啼哭,迦旃延看了后很不忍,怕她因为什么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就上前去问道:

   “妇人!是什么事使你伤心,在这里啼哭,告诉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妇人更是放声哭道:

   “你是不能帮助我解决困难的,告诉你有什么用呢?世间是不平等的,贫富如此的悬殊,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一生都是受苦,我给贫穷的苦折磨得真不想活了。”

   迦旃延很同情的开示她道:

   “妇人!你不要伤心,世间上穷人很多,不仅是你一个人。同时,穷人并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也不一定是快乐。你看那些拥有奴婢田宅的富人,他们仍然天天为贪欲烦恼受苦。为人只要能够平安的生活就好,贫穷有什么值得悲伤呢?”

   妇人不耐烦的哭着说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门,你能看得开世情而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一个大富人家的奴婢佣人,穷年累月的做着苦役,衣食不周,自由没有。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悭贪暴恶,没有丝毫慈心,我们做事稍有差迟,打骂交加。想到我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贫穷所致,你想,我怎么不痛哭我的苦命呢?”

   “妇人!”迦旃延说道:“既然如此,你不用悲伤,我告诉解脱贫穷发财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既是为贫穷受苦,那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

   “贫穷可以卖给别人?”妇人奇怪得叫起来,他问尊者道:“贫穷可以卖给别人,那么世间上就没有穷人了,有什么人肯得买穷呢?”

   “卖给我!”迦旃延回答。

   “贫穷可以出卖,而且也有你肯买,不过世人不懂出卖贫穷的方法。”

   “要布施!”迦旃延开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贫富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有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卖贫买富最好的方法。”

   妇人听后,智慧开朗,从此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又苦着脸向迦旃延尊者问道:

   “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明白了发财的方法。不过,我极其贫困,我是一无所有的人,今此水瓶,还是我那爱财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么好布施呢?”

   迦旃延尊者把自己的钵交给妇人说道:

   “你持此钵,取一点净水布施给我。”

   妇人如教奉行,欢喜踊跃,后来妇人即升忉利天享乐。

   迦旃延尊者长于议论,感化很多的人皈依三宝,奉行佛教。

  头陀第一大迦叶

  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头陀第一!

   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乞食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餐,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惟,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的人就是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这样理想的头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叶。

   大迦叶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就被人称赞是志气清高,不着欲染的青年,即至父母为他娶亲,他竟和他的妻子分床而卧。后来在竹林精舍听闻佛陀说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说过若非明彻宇宙的大觉者,是受不起他称老师的。

   大迦叶尊者是过着舍富乞贫的托钵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见到一位贫困的老母,穷得衣不遮体,食不解饥,卧在街巷阴暗的地方,大迦叶尊者很怜愍她,就向她行乞说道:

   “老母!我看你穷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难过同情,你为什么这么穷苦,都是你过去悭贪没有布施的关系,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间的福田僧,现在望你多少布施一点食物给我,让你种种福田,将来免除这贫困的生涯。”

   穷苦的老母回答道:

   “呵!你是一位尊者,我很荣幸得你向我说法,不过你要我布施供养你食物,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难的事情。说出来不怕尊者见笑,我三日来没有粒米充饥,现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恶难闻,人家将要弃去而为我讨来,这怎么可以用来供养你尊者呢?”

   “这是没有关系的,”大迦叶说:“你就把米汁给我一点吧,我是舍豪富乞贫穷的大迦叶,我很欢喜的接受你的供养。”

   贫穷的老母,闻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养,大迦叶恐怕老母不信,就当着老母的面前,把米汁一饮而光,老母后来以此功德,寿终之时即生天享乐。

   大迦叶尊者利人的悲心很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热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连等显然不如,当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没有涅槃前,就常劝说他忘去自我,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大迦叶尊者总是坚定的回答他们道:

   “我实在是不行了。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顶多在自己的生活中,竖立起更艰苦卓绝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那些艰钜的任务,全赖你们去担当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听了这些话,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一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长老大迦叶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的劝说,他都不会停止。

   大迦叶尊者,不惧狂风暴雨,不怕日晒夜露,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间,他的年龄逐渐的衰老,佛陀很同情怜愍他,有一天当他到祇园精舍的时候,佛陀就劝他安住在祇园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说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园!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不过,弟子住在这里,一定非过团体的生活不可,那时我的头陀苦行,是会感到很大的不便。这里无论是静坐、经行,闻法,样样都合乎理想,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环境真是太优美了。但我修头陀行者的人,住在这里是十二分的不宜。这里闻不到一点尸臭,看不见半根白骨,生活过得是这么适宜舒服,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无论如何不适合。我很乐于冢间的生活,那里,长年累月的独自一人,或在树下,或在露天,或经行观尸,或补破衲衣。欢喜乞食行化,得自由的进城,不愿意乞食行化,得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饥。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自由。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样的生活太过于自利,像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尊者等,他们负起代佛陀宣扬的任务,不惧阻难,不惜身命,推动着真理的*轮,让众生普沾法味,同获法乐。我虽然没有那一股勇气和毅力,但我不会忘记佛陀给我的恩德,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因为众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