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恶业道抉择▪P3

  ..续本文上一页事应作、正作、已作,心便踊跃。心生欢悦。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作,于所作杀生事称扬赞叹,见着同行杀生的人,意便欣庆。或由长时思量,长时蓄积怨恨心已,杀彼众生。或于杀生不休息地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时间内,损杀很多众生。或以坚固发业因缘而行杀害。或令被杀众生起大恐怖,无所依投而后杀害。或于孤苦贫弱哀戚悲泣等有情而行杀害。如是一切由方便,名重杀生。三由无治故重,无治就是无对治法。若人唯行杀害,不能于日日中,乃至极少时分受持一学处(一条戒)。或亦不能于每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半月等受持斋戒。或亦不能于时时间修惠施作福,及问讯、体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猛利增上惭愧,悔所作恶。又不能证得世间离欲的禅定等。又不能证实法现观,而成初果圣人。如是一切,由无对治法故,名重杀生。四由邪执故重,若诸沙门,或婆罗门,于邪祠祀,执为正法而行杀害。又作是念,杀羊等无罪,由彼羊等,是梵天王为资助人类生活所化,起此邪见而行杀害。诸如是等,皆由邪执故,名重杀生。五由事故重,若杀害大身众生,或有杀害人与人胎,或父或母,及余可尊敬崇重的师长等,或有杀害归投于己的有情,或委托信任于己的有情,或杀害诸有学无学圣者、杀害菩萨、杀害阿罗汉、杀害独觉,或知道如来性命杀不着,于如来作杀害意,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杀生。与如上所说因缘相违而杀生者,名轻杀生。

  以上所说由五因缘成重杀业,准知余九恶业亦由五因缘成重业道。唯第五由事故轻重差别不同,故此下唯说偷盗等由事故成重的意义。

  (2)偷盗业道:若多劫盗,劫盗妙好物,劫盗委托信任于己之人的财物等,劫盗孤贫人财物,劫盗佛法中出家众,入聚落而行劫盗,劫盗有学圣者,或阿罗汉,或诸独觉,或僧众、佛塔、寺庙,所有财物。如是一切皆由事故,名重偷盗业。

  (3)邪淫业道:行不应行中,若己母,母之亲戚,及朋友委托信任于己之他妻。或住禁戒、或比丘尼、或沙弥尼、或正学女,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非支行中,若由面门,是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非时行中,若受斋戒,若胎圆满,若有重病,是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非处行中,若佛塔、若寺庙,是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

  (4)妄语业道:若为了诳惑以多取他财,或妙胜物而说妄语。若于委托信任自己的朋友,或父母、或师长,乃至于佛前而说妄语。或有妄语令他杀生,或有妄语令他损失财物,及与妻妾。或有妄语成办极重杀生,成办重不与取,重欲邪行。如是一切,皆由事重故,名重妄语。或有妄语,能破坏和合僧,于诸妄语,此最尤重。

  (5)离间语业道:若对于长时积习的亲爱有情而行破坏,或破坏他人令离别善友、父母、男女,破坏和合僧。若离间语能引起杀生、不与取、欲邪行。或有离间语成办极重杀生,成办重不与取,成办重欲邪行。如是一切,皆于事重故,名重离间语。

  (6)粗恶语业道:若于父母及余师长,发粗恶言,或以不实不真的妄语,如现前毁骂呵责他人为盗贼等,皆是由事故,名粗重恶语。

  (7)绮语业道:绮语有两类:一是属于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所摄的绮语,此等绮语,随妄语等三种的轻重而名轻重。故《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卷说:“凡诸绮语随妄语等,此语轻重,如彼应知。”二是能引发无义利的绮语,若依斗讼诤竞等事而发绮语。若以染污心于能引无义外道典籍,及于彼典籍承受、读诵、赞咏,广为他说,皆是由其事故,名重绮语。若于父母、眷属、师长调弄轻笑,现作语言,不近道理,亦由事重,名重绮语。

  (8)贪欲业道:若于僧伽佛塔所有财物,起贪欲心。若于自己功德起增上慢,而自谓是智者,乃至于国王、大臣、豪贵、师长及诸聪睿同梵等,起增上欲,贪求利养,皆是由其事故,名重贪欲。

  (9)嗔恚业道:若于父母、眷属、师长起损害心。于无过贫穷孤苦可哀愍者,起损害心。于至诚心来归投于己者,及于有恩者,起损害心。皆是由其事故,名重嗔恚。

  (10)邪见业道:若此邪见能引发诽谤一切事的邪见,名极重邪见。又诽谤无世间真阿罗汉、无圣果、无圣行、无因果等,皆是由其事故,名重邪见。

  除如上所说五因缘相,随其所应,与彼相违的十种恶业,皆为轻业。

  丁、十不善业果报

  果相差别,总有五种:(1)异熟果,即依有漏的善不善业,所招感的自相续的异熟无记法。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性而熟故名异熟。(2)等流果,即三性色心等法,由亲因缘所生起的,是名等流果。等是同义,流是类义,果因同类,故名等流。即种子生现行,与现行熏种子,及种子生种子,皆由亲因缘所生,是真等流果。或似先业,后果随转,亦是等流果,如由杀生得短命报,果报与因行有相似义,由令他有情短命,以致自命亦短,短命相似,故得名等流果。但此生得短命报,实是增上果,取其生命的短长分限相似,假立等流果名。(3)离系果,即依无漏道断障的善无为法,永离系缚,故名离系果。(4)士用果,士是士天,即有情的异名,由诸有情,借诸工具所成办的事业,如工业品和农作物等都是士夫力用所成办的,故名士用果。(5)增上果,即除前四果外,余所得果,皆名增上果。此体甚宽,通有漏无漏等,这五果名义,广如《成唯识论述记》四十六卷所说应知。

  十不善业的果报,在五种果中,无离系果,唯有余四。于余四中,唯说三种果报: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为什么不说士用果呢?因为离开异熟等三果之外,无别增相故。

  (1)异熟果: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八卷,及《对法论》都说,于三恶趣中,随下中上品,受傍生、饿鬼、地狱异熟。《华严经十地品》则说下品是饿鬼因。

  (2)等流果:即造十不善业者,受异熟果已,由三恶趣中来生人同分中,余业未尽,每一恶业,复受两种果报。

  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第三十五卷说:“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嗔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3)增上果:1.由杀生业增上力故,于外所得器世界不美好庄严,饮食、果实、药物等皆少光泽,本质势力和成熟量皆微劣不佳,吃了不易消化,或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非时中夭而死。2.由偷盗业增上力故,众果鲜少,果不滋长、果多朽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诸果干枯,或全无果。3.由邪淫业增上力故,所得的住处环境,多诸便秽,泥粪不净,臭处迫窄,多生不净的臭恶之物,凡诸所有,皆不可乐。4.由妄语业增上力故,在陆地做农作物等,在水道中经营舟船事业等,皆不能得丰盛的收获和利息,事多艰辛,人事亦不和合,多诸怖畏恐惧等因缘。5.由离间语业增上力故,依住的器世界处,丘坑间隔,险阻难行,多诸怖畏恐惧因缘。6.由粗恶语业增上力故,所依器世界住处,多诸株杌,荆棘毒刺,瓦石沙砾,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泉干竭,土田碱卤,丘陵坑险,多诸怖畏恐惧因缘。7.由绮语业增上力故,所有果树不结果实,非时结实,时不结实,或虽结实生而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伫,园林池沼,多不可乐。多诸怖畏恐惧因缘。8.由贪欲业增上力故,世间所有的盛事,经历每月日时,渐渐衰微,唯减不增。9.由嗔恚业增上力故,多诸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狮子虎狼,杂恶禽兽,蟒蛇蝮蝎,蚰蜒百足,魍魉药叉,诸恶贼等。10.由邪见业增上力故,世间所有的第一胜妙花果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此等增上果义,皆依《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卷而说。

  

《十恶业道抉择》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心所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