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集谛▪P4

  ..续本文上一页]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见所断业,就是由见道所断的烦恼相应所发思等诸业,及一切能往诸恶趣业,皆名见所断业。修所断业,就是由修道所断的烦恼相应所发思等诸业,及受善趣的善不善无记业,皆是修所断业。无断业亦名非所断业,就是一切有学无学相续中的出世间诸无漏业。

  [12]三曲业:依谄曲为因而生起的身语意业,名为曲业。即修行邪道者所有一切善不善业,由邪见所起,邪见增上力所生故,能障碍正直的八圣道支令不生长,故名曲业。又邪行者堕在断常二边,违处中行,故名曲业。

  [13]三秽业:依猛利贪嗔为因而生起的身语意业,能污秽相续,能障碍清净的八圣道支,令不生长,故名秽业。又异生对于圣教中,起颠倒见者,住自见取者,起邪决定者,起犹豫分别者所有的善不善业,皆名秽业。

  [14]三浊业:依猛利愚痴,上品钝根忘失念者,萨迦耶见为因而生起的身语意业,能障碍通达真无我义故,名为浊业。又依止外道生起颠倒见,能障碍通达真如义故,是一切如来清净圣教之所对治,为“不信”混浊之所摄故,亦名浊业。

  以上三业,都是总约一切无漏业所有能为障碍体性而建立为曲秽浊诸染污业。

  [15]三清净业:一切能往善趣的妙行,由清净尸罗与正直见之所摄的身语意三业,远离毁犯戒见的垢故,所以名为清净业。又有异生于圣教中,起正决定者,不犹豫分别者所有的善业,亦名为清净业。

  [16]三牟尼业:《瑜伽》第九卷说名寂静业,第九十卷说名默然业。牟尼是梵语,汉文译言寂默,即诸烦恼寂灭之义。一切能往涅槃的妙行,即有学无学圣人所有的无漏身语意业,契证寂静理故,所以名为牟尼业。

  以上二业,都是总约一切无漏业随顺体性而建立的。

  (3)四业类

  复有四种业:一黑黑异熟业,二白白异熟业,三黑白黑白异熟业,四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黑黑异熟业,就是欲界中的不善业,体即十种不善业,其性染污,故名为黑;又依此黑业能招感不可爱的异熟果,故总说名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就是三界的善业,性不染污,不杂恶法,故名为白;又依此业能招感可爱的异熟果,故总说名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即欲界所系的杂业,由善不善相杂故,非纯善纯恶,所以立名黑白黑白异熟业。黑白异熟之业,以恶强故,可名黑白,不可立名白黑,以善劣故。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体即出世间的无漏诸业。说非黑白,是约遮烦恼表白净两义共合立名。非黑遮除烦恼,显示无漏业远离烦恼垢秽;白即表其体性情净;无异熟即显其与生死相违;能尽诸业,显其是诸有漏业的能对治者。由无漏业的力量,能永拔黑等有漏业招果的习气故。此无漏业在《瑜伽》中又名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这是就双简前二种业而立名,义无相违。

  (4)十业类

  十业就是十种业道,这有两类:一、十不善业道: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嗔恚、邪见。二、十善业道: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嗔、正见。这十种业道,在下面说人天行果中将作比较细地解释,这里就不说了。

  除上所说业类差别以外,还有强力业、劣力业、可思议业、不可思议业,取受业、作用业、加行业、转变业、证得业,地狱业、畜生业、饿鬼业、人业、天业、不定业。《集论》《成实论》等,皆不出前已说业类所摄,恐太繁琐,且止不说。

  (三)集谛四行相

  如上所说集谛,总有四种行相:一因相,二集相,三生相,四缘相。集谛所有的惑业,是引起后有苦果的原因,即能引发后有的习气因,如种子是生起苗芽的亲因,故名因相。由诸有情所集积的惑业习气,在人天等有情类中,能为相似的形貌种类的平等现起因,而使其现行;如人与人相似,牛与牛相似,马与马相似等,即集起之义,故名集相。又由业烦恼的力量使各别有情内身相续生起无量品类差别,是决定于五趣四生三界九地等的生因故,是名生组。又一切有情身心中,虽然同时具有三界五趣四生的种子,但现在世唯生于此界此趣此生中,而非余界余趣余生,皆由业烦恼为助缘成此差别,因此有情舍已得自体而取未曾得的自体,即诸有情别别的得舍因,是名缘相。

  为什么于集谛说四行相呢?是为修观行的人于集谛修四行观,可以对治四种贪爱,四爱就是:一我爱,即于自体爱着;二后有爱,即希求当来自体差别:三喜贪俱行爱,即于现前的或已经得到的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起贪着爱;四彼彼喜乐爱,即于所余未现前未得到的可爱色等起希求爱。这四种爱,是从常、乐、净、我四种颠倒而产生的,我爱就是我倒,后有爱就是常倒,喜贪俱行爱就是乐倒,彼彼喜乐爱就是净倒。修观行的人以智慧观察因等四相,就是对治四爱,亦即对治四倒;观察因相,对治我爱;观察集相,对治后有爱;观察生相和缘相通治四种爱。《杂集论述记》说:“前二别治、后二通治故。”《瑜伽师地论》五十五卷说:“问:何故于集谛为四行观?答:由有四种爱故。此四种爱,当知由常、乐、净、我爱差故建立差别:初爱为缘,建立后有爱;第二第三爱为缘,建立喜贪俱行爱,及彼彼喜乐爱;最后爱为缘,建立独爱;当知此爱随逐自体,又爱云何?谓于自体亲昵藏护。后有爱云何?谓求当来自体差别。喜贪俱行爱云何?谓于现前或于已得可爱色声香味触法起贪着爱。彼彼喜乐爱云何?谓于所余可爱色等起希求爱。”

  

《集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