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禅法师与上海佛教▪P3

  ..续本文上一页真禅法师,对他领导的上海佛教界的捐款赈灾热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法师身体力行,率上海市佛教界为全国范围内的特大洪涝灾害尽心尽力,捐款总数居全国各省市佛教协会之冠,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表明,佛教徒对两个文明建设是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的。这不但使灾区群众得解燃眉之急,更体现出佛教救世济民利乐有情之旨,座下功德无量,无任欢喜赞叹”!

  此外,社会各界也对真禅法师的慈悲胸怀表现出高度的敬意,报纸杂志纷纷对之加以报道,上海地区家喻户晓的《新民晚报》就以《千条棉被寄深情》为题,专门报道了真禅法师领导的上海市佛教界“在寒冬来临之际,再次给灾区人民送去一片深情和温暖”的感人事迹。

  近20年以来,真禅法师先后多次代表玉佛寺和静安寺或以个人的名义向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社会慈善机构和灾区人民共捐赠了人民币700余万元。1995年,他又将80寿辰所得的全部香仪总计2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了社会福利事业,其中包括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真禅学校”和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心小学等社会各类慈善事业与“希望工程”建设。

  真禅法师一生关心和资助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爱戴,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更是给予他以极大的荣誉,纷纷赠以锦旗、奖状和捐赠证书。上海市民政局除了赠以“扶贫济困、救苦救难”的奖状以外,还特地聘请他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此外,他还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推举为副会长,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评为热情支持普教事业发展的社会活动家。

  面对这些荣誉,真禅法师表现出他惯有的谦卑,“所有这些,我都把它看作是对我们整个上海佛教界的肯定与赞扬,同时也把它看作是对我们佛教界的鼓励与鞭策。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这几年来我们佛教界虽然在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佛教界今后仍然必须继续努力关心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在佛教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更加向前迈进一步”。

  四、一代宗师,续佛慧命

  真禅法师继承其师应慈法师的传统,平生潜心佛典,对华严宗思想以及《华严经》义理有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他撰着的《(华严经)与华严宗》等着述,可谓其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华严经)与华严宗》一文,分别论述了《华严经》的思想与华严宗的思想。认为《华严经》的中心内容是“发挥辗转一心、深入法界、无尽缘起的理论与普贤行愿的实践相一致的大成瑜伽思想”。其中心思想“是从“法性本净”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而华严宗的基本思想有法界缘起论、“六相”说和“十玄门”,认为它“阐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古代哲学思想”。

  他着作的《华严宗简论》,分为华严经的传译、华严宗的传承、华严宗的判教、华严宗的思想体系、华严宗的观法等五章进行阐述,条理清晰。特别是第四章华严宗的思想体系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华严宗的重要思想“一真法界”、“四法界”、“十玄门”、“六相”。

  在《论人间净土》一文中,真禅法师论述了佛教经纶中所包含的人间净土思想,论述了近代高僧对于人间净土的提倡,着重指出了人间佛教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与作用。文章说:“传统佛教教义中的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思想,所以会受到全国佛教徒的热烈拥护和极力支持,这固然是由于中国佛教协会的大力号召,同时也由于这一思想完全适合于我国的国情。长期以来,广大佛教徒和劳动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一样,都把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看作是自己的天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教传统思想,是每个佛教徒必须奉行的基本信条,也是每个佛教徒修行的基本出发点和追求的最终目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

  《论“人生一切皆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一文,系统地论述了“苦”在佛教教义中的地位和影响。真禅法师认为:““苦”是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之一。可以这么说,佛教全部教义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人生一切皆苦。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宣讲灭苦修道的道理,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拔除众生一切苦。《心经》的中心内容之一,讲“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等等,都是为了拔除众生一切苦。”又说:“佛教的根本教义“四谛”说,就是一种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方法的学说。”而“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是佛教全部宇宙观和宗教时间的基础理论,也是以苦为基础来展开的。”此文还论述了“人生一切皆苦”思想对近代思想家的影响,认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而“梁漱溟对人生问题的研究,不仅受到佛教一切皆苦思想的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发挥”。这些见解,不仅观点新颖,而且论证有力,其与近代佛教思想传统亦能一脉相承。

  在佛经注释方面真禅法师的着作主要有《般若波罗密心经讲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和《无量寿经浅释》等。这些注释,均以通俗的语言,诠释深奥的佛经义理,并分段译为现代文,深入浅出,深受读者的欢迎。其中有些注释,还根据经文,结合当前实际,启发读者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如《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最后启发读者:“应该效法地藏菩萨,发扬他那种“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大力提倡“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历代高僧的传记着作中,如《玄奘法师传略》、《试论震华法师的佛学思想》、《菩提达摩的生平和禅韵》、《缅怀禅门尊宿虚云老和尚》、《纪念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玉佛寺可成和尚塔铭》、《远尘和尚行业碑》、《止方和尚传》、《苇一和尚传》、《苇舫和尚行业碑》、《心长和尚行业碑》、《一代师表——纪念常惺法师忌辰》、《缅怀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厚宽老和尚传》、《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纪念弘一大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白圣法师舍利塔铭》等等,真禅法师既有为已故高僧所写作的传记、碑铭,也有缅怀前辈高僧的纪念性文章,其敬仰之心、其怀念之情、其追随古德先贤之意旨,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在真禅法师孜孜于弘法利生,执着于佛学研习的同时,真禅法师先后出版的各类着作如多卷的《玉佛丈室集》、十五种《上海玉佛寺丛书》,以及各类文章如《慧能的三种法门——曹溪禅之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溪禅之二》、《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谈谈禅宗》、《怎样学佛》等文章,《真禅禅藻集》及《玉佛禅寺》画册等等,不仅受到佛教界僧俗两众的欢迎,在文化学术界也具有相当的影响。

  一个地区或一个时代的佛教事业是否发达昌盛,不仅仅是看佛教寺院之修建有多少,不仅仅是看佛教信徒的人数有多少、香火是否兴旺,而主要是看这个地区、这个时代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看佛学研究的文化水准,看佛教信徒的文化素质有多高,看佛教大师之应运而生,看佛教事业能否顺应时代、应机说法,外融世学精义,内铸佛学真理,从而去改善人生,净化人心,完善世间,促使佛教自身能够成为当代文明演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上海佛教文化,承前启后,顺应时代,在建设人间佛教、开展文化研究、发展佛教教育及积极进行国际交往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发扬了中国佛教注重世间觉悟、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对于近代上海佛教传统的直接光大,并具有了人间佛教、弘法利生、文字传教、圣俗一体的都市佛教特征与时代意义。在上海佛教从近代延至当代的过程之中,作为上海佛教重镇——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弘法利生几十年如一日,续佛慧命功德无量,诚一代大师,人天同仰矣。

  

《真禅法师与上海佛教》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和平特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