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试论宗教文献学▪P2

  ..续本文上一页背景和当时整个社会的背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宗教社会现象在人类生存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所以这也是文献阐释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既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存在中弄懂当时的意识,也可以从当时的意识中了解当时的社会存在。这中间,很多典籍的序记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线索。

  第四,是说明该文献在当时教内外所产生的影响,即该文献的宗教意义和历史意义。这里所谓宗教意义是探究该文献的出现可能对宗教本身所起的各种影响,包括各教、各宗、各派的彼此消长。所谓历史意义有二层意思,其一是表明宗教与当时社会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将各个宗教的历史作用进行对比我们就能够对宗教的社会作用及其局限性,乃至宗教文化的发生学与转播学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二是能通过该文献,即通过宗教方面的材料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其意义阐释的深度反映着我们对文献的理解和研究的深度。

  第五,是目前研究此文献的意义,即该文献在现实社会和目前学术研究中是否会有作用,以及可能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如我们要深入探索中国文学史,我们就应该去碰一下鸠摩罗什所译的《法华经》,因为该经“於散文外,并附有韵文的“偈”。这乃是把印度所特有的韵、散文杂为一体的一种“文体”灌输到中国来的一个重要事件。后来“变文”、“宝卷”、“弹词”乃至“小说”,皆受这种影响而产生的”[2]。至于《圣经》对英美语言文学乃至整个西方语言文学的影响一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大课题。更不用说一些宗教文献对现实社会里考量宗教与政治关系中所能起到的参考作用了。这最后一点也是我们宗教文献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由此可见,对宗教文献的阐释,如果要满足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内容,就有可能涉及到属于人文学科中的一切学科,是需要深入探索研究才能得出一定结论的,这也是它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学”的原因所在。

  包含在一门“学”之内的,除了它的内容外,还有获知、研究这些内容的方法。对于宗教文献学而言,由于它是属于交叉学科,因此大凡其所涉及到的诸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它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即使是面对同一件宗教文献,信仰者与非信仰者的视角、思路、研究手段等等都会有差异,这虽然往往有可能导致结论的不一,各种宗教从其自使身教义理解,亦会横看成岭侧成峰。如对中国宗教史上的所谓《老子化胡经》,佛、道、儒三家说法大相径庭。但这些不同意见之争反过来却丰富了宗教文献学本身,因为比较与争鸣本身就是推动学术发展的有力因素。

  无论是阐释狭义宗教文献还是广义宗教文献,我们都面临着怎样看待宗教和怎样看待历史的问题。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献,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确的宗教观,虽然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和宗教观事实上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地阅读、研究各种有关的理论着作,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并通过对各种比较和对照,加深我们自身的理论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众多现象的背后找出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

  对于开展古代宗教文献学来说,它在学科上的定位亦很重要。从上面的探讨中我们也能明白,宗教文献既是历史的,也是宗教的,故宗教文献学的特征就是它主要兼具历史学和宗教学的双重性质。或者说,宗教文献学是利用宗教方面的文献来研究历史和利用历史方面的文献来研究宗教,以及把这两方面的文献结合起来对彼此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一个大历史,即囊括过去一切的历史,因此宗教学和历史学的结合实际上是通过文献来从总体上去综合研究宗教在过去与一切方面的关系,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文学的、心理的、军事的等等等等。我们之所以要从历史方面来强调,一个重要之目的是为了能以时间的眼光来对占领着精神空间的宗教进行判读,了解宗教在连续的时空中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全方位地给人在精神与物质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研究古代宗教文献有着宗教的与历史的双重意义。从史学的角度讲,一方面宗教是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当然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对象;另一方面,宗教的存在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而存在着的。宗教与这诸多方面的互相关联,对研究宗教史来说是重要的,对研究其它专史来说也是重要的,对研究整个历史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从宗教学的角度讲,对文献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告诉我们古今人们的心路历程,可以晓知一种信仰意识形态是如何在社会环境影响下演变发展的,可以了解关于人的诸多重大问题上的智慧结晶。鉴于这些关联在各个民族中都不一样,所以这实际上也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研究现当代宗教文献则与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等相互交错,是了解现状,展望世界未来的一个重要视角。

  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路子也有别于一般的历史文献或古典文献,也具有双重的性质。因此对待宗教文献,不仅需要从上述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着手考证整理,而且要注意到一些特殊话语的宗教作用。如果该文献是一部翻译作品的话,则更要注意到不同的翻译方式所带来的意义变化,如在佛经的翻译上,晋代的道安曾论五失三不易,玄奘大师亦立五种不翻的原则,如果我们理解这些翻译规矩的道理所在,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领会那些翻译过来的佛教文献意义所在,当然也包括一切用不同语言翻来译去的各种宗教典籍文书。因此,对宗教文献的整理研究也可自成系列,这些就是宗教文献学产生的内在理由,或者说是建立这个学科的可能性。

  宗教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历史存在,也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会继续存在下去。既然作为社会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和不容抹杀的,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重视它,以及体现它历史存在的种种文献,这则是宗教文献学有必要成立的外在理由,或者说是建设这个学科的必要性。

  

《试论宗教文献学》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试论佛教史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