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P2

  ..续本文上一页社会的正常秩序与和谐,并进而化育万物,使万物正常发育运行,人的价值从而得到实现,这是对现实人生的关怀。

  佛教与道教“使人人空乎情见,出于爱网,不滞三有,契乎圆常之道。不复有生死、忧悲、苦恼之所芥蒂于怀,脱然放形于无物之表,旅泊于大地之间,随乎生灭之自然也”14佛教和道教“以出世为教”,要人们以物质情欲为虚幻而不受物质情欲的系缚,使人们彻底摆脱现实人生的生死、忧悲和苦恼,从而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获得永恒,更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楚山绍琦的三教同源、同心同理、同体同用之论,成为后世三教一致的论述方式。如明末四大高僧袾宏、真可、德清、智旭,无不从此角度论证三教一致。

  三、 禅净结合论

  禅宗和净土宗,一个力主“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见性成佛”,依自力解脱;一个力倡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依他力解脱。二者的修行方法背道而驰。唐末宋初的禅宗法眼派巨匠永明延寿,把念佛净土法门纳入禅修中,认为“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主张禅净并修,并着《万善同归集》从宗教哲学理论上加以论证。但永明延寿所修的“念佛净土”,属西方净土还是唯心净土,可作不同理解。虽然如此,此后把念佛净土引入禅修,成为禅宗修行的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楚山绍琦在传法中亦介导念佛净土,将参话头和念佛相结合。

  关于参话头,楚山绍琦推重参究赵州从谂的“狗子无佛性”话头。他说:“参禅须要参无字,赵老机关有深意。蓦然拶透眼睛开,流出胸襟盖天地。”15 “死生大事非儿戏,究明须要参无字。”16

  如何参究话头

  楚山绍琦教人的方法是:“举个狗子无佛性话,时时鞭起疑情,返复推穷参究,静闹闲忙,勿令间断。倘多生习气、根尘烦恼,一时不能顿尽,亦不必将心排遣,但于根尘起处,回光一照,当念白空。先哲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是也。每日用心,如是体究,做一日要见一日工夫进退,做一月要见一月工夫得失,不可一曝十寒,急流勇退,直须始终如一绵绵无间,诚能如是克究,不患心地之不悟明也。”17“欲究祖师禅,须凭念力坚,胸中荡荡地,话头历历然。十二时中休放逸,运水肩柴须着力。静闹闲忙志不移,工夫入手根尘寂。”18依照楚山绍琦所说,参究话头,一是要有坚定的“念力”,坚信念话头能达到觉悟;二是对话头“起疑情”,即为什么说“狗子无佛性”

  三是“返复推穷参究,静闹闲忙,勿令间断”;四是一旦生起妄念,立即觉知其虚妄,妄念即消失;五是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或半途而废,久而久之即能明心见性。

  关于念佛,楚山绍琦在他的语录和给居士的书信中,多次提到“但将一句“阿弥陀佛”置在襟怀”。

  “不用别求玄妙,但将一句阿弥陀佛置在襟怀,默默提撕,频频返照,久久确志不移,如人行路,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有个转身的道理。蓦然夯地一声,自然契入心体。”19

  “实欲究竟自心,别无他术,但将一句阿弥陀佛置于襟期,不拘坐卧、经行之处,闻声见色之时,直教念念纯真,心心无间,久久根尘顿脱,能所忽空,和个念头当下寂灭,到这里觅我、我相了不可得,则所谓生死涅槃俱为寐语矣。”20

  “只要发起一念深信之心,将一句阿弥陀佛置于胸次之间,密密参详,时时觉照,久久心路忽穷,依旧眉横鼻直,到恁麽时,则物物头头信手拈来,无非本妙,逆顺卷舒,事事如理”21

  然而,楚山绍琦的念“阿弥陀佛”和净土宗的“阿弥陀佛”是不同的。

  其一,净土宗以念佛为主要法门,楚山绍琦的念佛是参究话头的补充,或者说是把“阿弥陀佛”当作话头来参究,是一种“方便”。他说:“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佛殊名体无二致。……於此果能豁开智眼,顿悟其旨,直下知归,不妨庆快。设或未能领契,须假方便而入。所谓方便而入者,何用别觅玄妙

  但只要发起一个勇猛坚固信心,将一句阿弥陀佛顿在心目之间,不拘经行坐卧静闹闲忙,默默提撕,频频返照,了知佛即是心。……见白性弥陀。”22其二,挣土宗通过念佛,获得阿弥陀佛的帮助,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楚山绍琦的念佛是要“悟本性之弥陀,达惟心之净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心即本来之佛性。是故念佛者,乃念自心之佛,不假外面驰求。…忽尔念到心思路绝处,当下根尘顿脱,当体空寂,始知无念无心,无心无念,心念既无,佛亦不可得矣。……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23

  四、 渐修顿悟论

  慧能所开创南宗禅自称“顿悟法门”。南宗禅的“顿悟”不同于南北朝时竺道生所说的“顿悟”。竺道生所说的“顿悟”指的是修行后达到的一种境界,即完全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彻底的契合真如佛性之理,而在“顿悟”之前需要修行准备阶段。南宗禅的“顿悟”,指的是不需要长期修行,在极短的刹那间就能觉悟,“一念相应,便成正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南宗禅人并以此攻击神秀北宗的“长坐不卧”“时时勤拂拭”的禅法是“渐门”。但事实上,“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不经过修行功夫就能“一念相应,便成正觉”的,能有几人

  因此,楚山绍琦在传法中主张持之以恒的长期参禅,最后达到觉悟。他说:

  “莫论长期短期、百日千日结制解制,但以举起话头为始。若一年不悟,参一年。十年不悟,参十年。二十年不悟,参二十年。尽平生不悟,决定不移此志,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24

  楚山绍琦把参禅比作磨镜,“日治日磨,必欲垢净明现而后已。苟知治心如治镜,则人人皆可以为圣贤之归矣。”25

  据此楚山绍琦对当时禅界不扎扎实实参禅,耍聪明以为觉悟的风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观近世以来,人心不古。禅学之者,不务真参实悟,唯是接响承虚。以觉识依通为悟明。穿凿机缘为参究。破坏律仪为解脱。夤缘据位为出世。以至祖风雕弊。魔说炽然。塞佛法之坦途。瞽人天之正眼。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26由此可见楚山绍琦不尚浮虚,务实求真的禅风。

  注 释:

  1 见《补续高僧传》卷十五、《五灯会元》卷五十九、《释鉴稽古略续集》

  2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3 《楚山和尚住同安投子禅寺语录》卷一

  4 《楚山和尚住同安投子禅寺语录》卷一

  5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

  6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7 《辅教编中·广原教》

  8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四

  9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蕲州荆王殿下》

  10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

  11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平凉乐平郡王》

  12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蕲州荆王殿下》

  13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蕲州荆王殿下》

  14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蕲州荆王殿下》

  15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 《示音无闻峨山掩关》

  16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 《敬堂禅人》

  17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

  18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 《宝峰禅人作务》

  19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京口普门居士》

  20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泸阳了幻居士》

  21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锦川梁慧广居士》

  22 《西蜀楚山和尚示众念佛警语》,《大正藏》卷四十七

  23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示广济庭月居士》

  24 《石经楚山和尚录》卷二《解期》

  25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示平凉乐平郡王》

  26 《简阳县诗文存》卷五

  

《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