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寒山诗赏析▪P2

  ..续本文上一页为寒山把他在咸阳的妻儿接来了。从“巾车有孝儿”、“儿弄口喎喎”来看,这是很小的小孩,不像是从咸阳接来的。在唐代一夫多妻制的环境下,寒山有两房妻子不足为奇。请看如下诗: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披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住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义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喎喎。

  拍手摧花午,搘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贺,樵客屡经过。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歌。

  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罇。

  芦箫将代席,蕉叶且充盘。

  醉后搘颐坐,须弥小弹丸。

  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

  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

  保我不鉴壁,信君方得珠。

  焉能同泛滟,极目波上凫。

  老年时期的寒山,曾经学习道教,有诗为证:

  家住绿岩下,庭无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巗。

  山果弥猴摘,池鱼白鹭衘。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说明寒山学习道教的目的,着眼于“长生不老”。经过实践,感到此路不通。请看以下二诗:

  出生三十年,当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

  练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

  今日归寒山,枕流谦洗耳。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

  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狱,今日草茫茫。

  人生在尘蒙,恰似盆中虫。

  终日行绕绕,不离其盆中。

  神仙不可得,烦恼计无穷。

  岁月如流水,须臾作老翁。

  三、寒山的最后归宿——佛教

  寒山对道教失去信心后,转入佛教,与拾得、丰干结为挚友。寒山不仅是信仰佛教,而且是真的出家当了和尚。有诗为证:

  自从出家后,渐得养生趣。

  伸缩四肢全,勤听六根俱。

  褐衣随春冬,粝食共朝暮。

  今日恳恳修,愿与佛相遇。

  寒山出家后,穿着僧服,勤恳修行,很希望见到佛。寒山出家后,住于天台山国清寺,与拾得、丰干为友。有诗为证:

  惯居幽隐处,乍向国清众。

  时访丰干道,仍来看拾公。

  独回上寒岩,无人话合同。

  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

  最后一句“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很富禅味。看来,寒山倾向于禅宗。“合同”二字来源于雪窦禅师的“无影树下合同船”。“合同”即万法皆空的不二法门。《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七记载有关寒山、丰干、拾得的公案。南宋志南集《天台山国清寺三隐集》记载四则公案,关于拾得的公案一则,关于寒山的公案三则如下:

  一、

  寒因僧灸茄,以茄串打僧背一下,僧回首,寒持串,云:“是什么?”

  僧云:“这疯颠汉!”

  寒示傍僧云:“你道这师僧,费却多少盐酱?”

  二、

  赵州到天台,行见牛迹,寒曰:“上座还识牛么?此是五百罗汉游山。”州曰:“既是罗汉,为什么作牛去?”寒曰:“苍天!苍天!”州呵呵大笑。寒曰:“笑作什么?”州曰:“苍天!苍天!”寒曰:“这小厮儿,却有大人之作。”

  三、

  沩山来寺受戒,寒与拾往松门夹道,作虎吼三声,沩无对。寒曰:“自从灵山一别,迄至于今,还相记么?”沩亦无对。拾拈柱杖曰:“老兄唤这个作什么?”沩又无对。寒曰:“休!休!不用问它,自从别后,已三生作国王来,总忘却也。”

  此中“沩山”,即沩山灵佑(771-852),沩仰宗创始人。

  寒山还写过一些禅诗,如

  身着空花衣,足蹑龟毛履。

  手把兔角弓,拟射无明鬼。

  这明显是禅诗。衣为“空花”,鞋为“龟毛”,弓为“兔角”,这些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即空。能认识“空”,就能消除无明,达到解脱。

  寒山身居天台宗发源地天台山,他所处的唐代,天台宗盛行于天台山。寒山对天台宗的态度如何呢?诗中没有直接表露,从其诗作来看,他很重视修禅,也许他学习过天台宗的止观学说,也很重视天台宗所依据的《妙法莲花经》,受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下诗:

  重岩中,足清风。

  扇不摇,凉冷通。

  明月罩,白云笼。

  独自坐,一老翁。

  世事绕悠悠,贪生早晚休。

  所尽大地石,何时得歇头?

  四时周变易,八节急如流。

  为报火宅主,露地骑白牛。

  此中“八节”即一年的八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此中“火宅”出自《妙法莲花经》第三品《譬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白牛”亦出自此品所说的三车:羊车、鹿车、牛车,喻指三乘。又有一诗,与此相似。

  摧残荒草庐,其中烟火蔚。

  借问群小儿,生来凡几日?

  门外有三车,迎之不肯出。

  饭食腹膨脝,个是痴顽物。

  寒山住于天台寒岩,吃的是别人剩下的残渣剩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他淡泊名利,注重修禅,注重养生,于一百多岁高龄辞别人世。有诗为证:

  老病残年百有余,面黄头白好山居。

  布裘护质随缘过,岂羡人间巧样模?

  心神用尽为名利,百种贪焚进己躯。

  浮生幻化如灯尽,塚内埋身是有无。

  寒山是个奇人,怪人,他不为名,不为利,终生隐居于天台山寒岩,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没留下,只留下一个绰号“寒山子”。历史却和这个貌似颠狂的疯老头开了个玩笑,使他名扬天下,至今人们还在研究他,解析他,因为他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于一身,要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忘却这位寒山子。

  参考书目:

  一、陈慧剑:《寒山子研究》

  二、郭鹏:《寒山诗注释》

  

《寒山诗赏析》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