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研究(吕建福)

  《三主要道》研究

  吕建福

  一、前言

  “三主要道”,也译“圣道三要”、“修道三要”、“佛道三根本”或“佛法三根本要义”,是西藏佛教大德宗咯巴对全部佛法的精要总结,它以“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来概括整体的佛法,凸现三世诸佛的心要。一切佛经摄为三藏,而三藏要义又都融摄在“菩提道次第”之中。宗咯巴大师以《菩提道次第广论》统摄所有佛教经论,将整体佛法融汇在三士道修行的“道次”当中,使全体佛法井然安立,一切佛语皆为修行教授。一个领会菩提道次第的行者,尤如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哪怕捡到一片抄写着佛经片言只语的碎纸片,也能迅速转为修行的指导。因此说“菩提道次第”是一种能令佛法久住于世的教授,是“诸佛言论精髓中最精要的部份”(宗咯巴),而“三主要道”则是整个菩提道次第的精要。如果说整体佛法是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菩提道次则是支撑这座大厦的梁柱,而“三主要道”则是梁柱中的主梁,正因为有了这根主梁,整体佛法的大厦才屹立不倒,而若抽去了“三主要道”的主梁,徒有躯干的大厦甚至不能称为“佛法”。由此可见“三主要道”的极端重要性。就“三主要道”的极端重要性而言,目前对它的研究、介绍和弘扬似较薄弱。整体佛法之衰与此不无关联。有幸的是,近十年来,教界对“菩提道次第”日渐重视,学习《广论》者日众,而《广论》的研究和弘扬也正在展开。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对宗咯巴大师的《三主要道》作一研究和初介工作。

  二、作者、诠释和译本

  《三主要道》是宗咯巴大师为弟子阿旺札巴写的一篇偈颂,文字虽少,却将整体佛法要义浓缩于这十四首偈颂之中。阿旺札巴是宗咯巴大师钟爱的弟子,也是他的侄子,后来广宏佛法,在西藏东部地区创建了百余座寺院。近代诠释《三主要道》最重要的着作《三主要道甚深引导·开妙道门》的作者帕绷咯大师(1878—1941)据说即是阿旺札巴的历代转世化身之一。帕绷咯大师乃是近代西藏最有威望的佛教大德之一,被认证已成就密续本尊胜乐金刚,是振兴格鲁派教法的一代巨匠,与康萨仁波切被共誉为近代西藏的“日月二轮”。他对《三主要道》的讲授成为近代弘传《三主要道》最重要的文献,西藏高僧在西方宏扬菩提道次第、讲授修道三要常以之为范本。民国昂旺朗吉堪布于四川康定讲授菩提道次第,也专门讲解过《圣道三要》。近年诠释《三主要道》的则有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的“《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和索达吉堪布的《三主要道论简释》。

  《三主要道》由藏译汉,约有民国时郭和卿居士和近年来多识·洛桑图丹琼排、仁钦曲扎和索达吉堪布的四个译本,另有一个从帕绷咯大师讲授《三主要道》的英文版讲录翻译的译本:

  (1)《圣道三要》宗咯巴大师造,昂旺郎吉口授,郭和卿译,祝维翰笔记,浙江多宝讲寺倡印本《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下册,1995。

  (2)《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翻译并解说,甘肃民族出版社《爱心中爆发的智慧》,1998。

  (3)《三主要道》宗咯巴大师造,帕绷咯大师讲授,洛桑多杰记录,仁钦曲扎敬译,浙江多宝讲寺倡印本,1997。

  (4)《三主要道论》简解,宗咯巴大师造颂,索达吉堪布传讲,《妙法宝库之二·注疏汇集》,澳门天行健出版社,2001。

  (5)《三主要道》(英译汉),宗咯巴大师造,帕绷咯仁波切阐述,译者不详,教内资料。

  《三主要道》文字较短,谨将全文录出,以助理解大义。采用郭和卿译本(偈颂)和多识译本(现代语体)对照的方式:

  《三主要道》

  敬礼诸至尊上师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一切佛语心要义佛陀全部经典的精华要旨,诸圣佛子赞扬道众菩萨推崇备至的无上法,有缘求解脱津梁有缘者寻求解脱的必经口岸,我当随力而演说我今作力所能及的解说。彼不贪着轮回乐那些不迷恋世间区区幸福,为令暇满不空故为使具足良缘的人生有价值,勤依佛喜道诸贤一心向往众佛喜悦归宿的,清净乃心善谛听幸运的人们诚心倾听。无真出离即不得若无正确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间幸福,舍求有海安乐果就无法进入根除烦恼的涅槃乐境;贪有能缚诸有身迷恋尘世的意识是锁链,是故首当求出离求解脱要发彻底的出世心愿。暇满难得寿不留常想人身良机难得而生存时间不多,串习能遮今生观就会从今生今世的纠缠中迷途知返;业果不诬轮回苦深思业报不爽、轮回苦多,数思能遮来生观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也会断然绝望。轮回圆满依此修如此深思熟虑,并念念不忘,至不偶发刹那愿就对尘世的富贵安乐不抱幻想;昼夜恒求解脱心时时刻刻除解脱不生别的念头,生时出离心已起这时才可以看做萌发了正出世心。彼出离心若不由出世之心若不与正发心结合,净发心摄终不成就不会变成获得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圆乐因实现圆满幸福的有力基因,智者当发菩提心因此智者要发菩提宝心。四大暴流猛溧激四条滚滚激流冲击不息,业绳紧缚难违拒无法改变的业力周身捆缚,既入我执坚铁网身陷我执的坚固铁笼,复被无明大黑蔽漆黑的无明夜色笼罩着天空。无边生死生复生在无边的轮回流转中一生接一生,三苦逼害恒相续连续不断地遭受着三苦的残酷折磨。审思如斯众慈母怜悯沦落此境的慈母众生,其当引发殊胜心要发成佛度众的菩提宝心。不具通达法性慧若无明见真理的智慧,虽修出离菩提心虽具备出世心与菩提心,终不能断生死根也折不断生死轮回的祸报,故勤方便通缘起因此要千方百计悟出缘起正见。彼能见世出世法要认识到世间和超世的一切事物,所有因果永不诬出于因果而丝毫不差之理,不能尽灭实所缘同时,现念中的执着之物一个个消失,彼乃正入佛喜道便步入了诸佛欣慰的轨道。缘起不诬能知现众缘结合的现象实存不要,这离承许已解空非缘合的独立自性空不可得——若时二者别现前二义若在观念中彼此对立尔时仍昧牟尼旨尚未悟出佛陀正见的本义。甫见缘起全不诬什么时候有此无彼的对立消失,即灭实执取境相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若时同起非更迭能悟出当体即安全检查,执着无物,尔时已圆见观察对正见的思辨才算圆满。如是圣道三关要对佛道三根本重要义理,汝得如实通达时要正确认识,全面领会,事宜独依闲静处并隐居静处,激发精进之力,发勤速修究竟欲为实现终极目的进行修持刻不容缓。

  三、大义

  “三主要道”,乃佛法之心要,是佛法一切法门的奥妙。无论显密,皆需有“三要”来摄持 ,如果没有这“三要”,无论显宗的修禅修净、还是密宗的气脉明点、大手印、大圆满、生 圆次第 等,均非解脱和成佛之因。由此可见“三主要道”乃是佛法一切法门的主心骨,故《三主要 道》偈颂开首使谓此乃“一切佛语心要义”。

  佛经三藏十二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非开示众生一条从凡夫到成佛的道路,给予众生成 佛 解脱的知见、修证成佛的法门。然而,一大佛藏,万千法门,伏有一条根本的能统摄所有法 门、也是最快速的成佛之路,那就是“菩提道次第”,而“菩提道次第”的精髓,则是“三 主要道”。若将佛法大海比喻成牛奶的话,则“菩提道次”是牛奶之精华乳酪,“三主要道 ”则是乳酪的精华——乳酪最上面的一层。学习“菩提道次第”,能迅速领悟一大佛藏、浩 瀚经论中佛陀的整体教法;学习“三主要道”,则能迅速掌握一切修法的心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宗咯巴大师以“菩提道次第”统摄三藏,又拈出“出离心”、“菩提心” 、“空正见”三点作为“道次第”的精髓,也就是全部佛法的心要。因为:“出离心”乃入 佛法之门;“菩提心”乃入大乘之门;“空正见”乃觉悟实相、解脱轮回以至圆满成佛之关 键。

  (一)出离心——入佛法之门

  “出离心”是对轮回世界无常苦空本质的一种彻底认识的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超越 心 理,也就是要超越凡庸众生所迷恋的轮回生活而趣向解脱之道。对于整个学佛修行来说,这 一步是起点,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若这一步走不好,则整个学佛修行都会成为问题,轻则 虚掷一生,重则误入歧途。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若无真正的出离心,心中仍伏有对世乐的 贪恋,则一切修行仍脱不了“世法”的范围,无论诵经、拜佛、念咒、观想、参禅,皆非解 脱之正道,仍为轮回之业因。世俗之人固然因贪着于轮回世界中的幻相而无超脱之念,对于 修 行人而言,这种贪着,如对世俗八法(利、衰、乐、苦、誉、毁、称、讥)的执着,也仍会变 相地潜伏于心中,尤其是“名闻”(称讥毁誉)之念。林语堂在一本书里说古时有老僧不愿在 山中 与沙弥作日常谈,而欣乐于都会人群中讲法,其中可能也有“名闻”之因。以前有些在山洞 里闭关禅修者,哪怕把唯一的洞口封堵,心中仍有念头,想着石岩山洞外的村民在议论着这 山洞里的大修行人是多么了不起。可见真实具量的“出离心”是不容易修得的,所以切莫小 看了“出离心”。宁玛派大德那日帕说:“若无出离心,则你所作的一切修行都会转变成渴 求现世的名闻地位。这是引发更多生死轮回的因种,也会因此而增长骄慢、嫉妒、恚、贪 爱等等烦恼。而你所认为的修行实际上将带你到三恶道,这与造业而坠落并无差别。”(《 三主要道》英译汉本)。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谓:“没有渗透正世出心的皈依、受戒、行善 修持只能得到世间善果,无法超脱三界轮回的轨道。”因此之故,可以说,只有真实生起了 “出离心”,才能说跨入了佛法之门,一切的法门修持才成为趣向解脱的佛法修行。

  《三主要道》颂云:“无真出离即不得,舍求有海安乐果。”这里要求的是“真出离”,也 可谓“正出世心”,真正的超脱尘俗、趣向解脱的出离心。传统也将“出…

《《三主要道》研究(吕建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