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八月一日
我是一个真正的婆罗门,乐于助人,纯净廉洁,正在度最后一世,是一个无上的内外科医师。你们是我真正的子女,由我的口而生,由佛法而生,由佛法而造。是我精神上,而非物质上的继承人。
八月二日
有六种顾虑周到的行为。那六种?即不论在公开场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爱的行为对待在圣洁生活中的同修。不论在公开场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爱的语言对待在圣洁生活中的同修。不论在公开场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爱的心念对待在圣洁生活中的同修。通过正当方法取得之物,即使仅是报废之物也应该无私地和圣洁生活中的同修分享。再者,应具备完整、无缺点、无瑕疵、无污垢、能带来自由,有助于禅定的德行,以便与同修们和睦共处。最后,应培育能拯救及引导一个人做出断除烦恼的行为的正见,以这正见与同修相处。这些就是顾虑周到的六种行为。
八月三日
佛陀有如一个坚定、能防护畏怕者的人,佛法有如对抗畏怕的防护,僧团有如找到防护之人。
佛陀有如一位安慰者,佛法有如安慰物,僧团有如得到安慰之人。
佛陀有如真正的好友,佛法有如有益的劝导,僧团有如听了劝导而达成愿望的人。
八月四日
一个不能自我抑制、管束、消除欲望的人,不可能去抑制、管束及消除他人的欲望。但是,一个能自我抑制、管束、消除欲望的人,可以促使他人如此做。
八月五日
很久以前,在舍卫国住了一位国王。他下旨说:“我的好仆人,去把舍卫国中所有天生眼瞎的人召聚在一处。”“好的,陛下。”仆人回答并尊旨照办。办妥后,国王又说:“我的好仆人,给这群瞎子观看一头象。”“好的,陛下。”那人应了并尊旨照办。他把各个瞎子引到大象的头、耳、牙、鼻子、脚、臀、尾巴、尾巴末端等等各个不同部位,过后对他们说:“这就是象了。”办妥后,那人禀告国王说:“陛下,象已被引到众瞎子身前,您下旨吧!”于是国王走到每个瞎子身边,一一问道:“嗨,瞎子!你见到大象了吧!”瞎子们应道:“见到了,陛下。”国王又问:“那请告诉我象的样子。”站在象头部位的瞎子说:“象有如一个锅。”,站在象耳部位的瞎子说:“象有如用以扬去米糠的簸箕。”,站在象牙部位的瞎子说象有如犁铲,站在鼻子部位的说象有如犁柱,在象脚部位的说象有如房柱,在背部的说象有如臼子,在尾部的说象有如一根杵,在尾巴末端的说象有如一支扫帚。接著,他们开始争吵,一面吵,一面喊:“象不是这个样子的!”“是这样子的!”最后,他们竟互相打了起来。国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
“同样的,外道的流浪汉也都瞎了眼,看不清、分不清善恶,分不清何者是佛法,何者不是。他们的愚痴导致他们好争辩、好吵架及好争执,都各自坚持自己是对的。”
接著,清楚了解这现象的世尊,说了这首偈:
自称沙门和婆罗门,
却不断执著与争论;
坚持己见而相争吵,
只看见事物的一面。
八月六日
木匠或他的学徒能看见工具因为手指的触摸而日益磨损,可是他未必知道工具今日磨损了多少,昨日磨损了多少,在另一段时间内又会磨损多少。同样的,全心修习禅定的人无法得知今日断除了多少烦恼,昨日断除了多少烦恼,另一段时间又断除了多少烦恼。他只知道烦恼不断地被消除掉。
八月七日
修习慈爱、增长慈爱、扩大慈爱、使慈爱成为一切的媒介物与基础、坚持保有慈心、使慈爱成为习惯、使慈爱巩固。通过如此修习而达到的心念解脱,会有十一种好处。那十一种?即睡著时与清醒时都很安乐、不做恶梦、为人与非人者所喜爱、受天神保佑、不为火、毒药、刀剑所伤害、心念容易集中、肤色晶莹。临终时头脑清醒、即使没有进一步修持,他至少在来世能上升色界天。
八月八日
心念得到解脱的人,不和他人辩论,也不和他人起争执。他应用世间常用的词语,却不执著于它们。
八月九日
“至善的乔达摩,我持著这样的立场与观点,如果有人说出他所看、所听、所感觉的,那他可以放心说道:“这是我所看到的,这是我所听到的,这是我所感觉到的。他这样做是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的。””
“婆罗门,我本身并没有说一个人应把他所见、所听、所感觉的说出来。我也没有说不可说出这些来。如果一个人说了会导致不利的境况发生,那他就不应该说。如果说了能引发好的境况发生,那他就应该把所见、所听、所感觉及所了解的说出来。”
八月十日
有一次,盘咖拉(Pancaks)的比丘毗沙卡(Visakha)正在会场说法。当夜幕低垂时,世尊从静坐中起立,走入会场中,坐在为他设置的座位上,问道:“是谁在说法,说得如此之好?”
“世尊,是毗沙卡比丘。”
过后,世尊对毗沙卡比丘说:“说得好!毗沙卡,说得好!你以文雅、清楚、不粗俗、明显、可理解与不偏袒的语言为僧众解说佛法,使他们得到提升、觉悟与激发。”
接著,世尊说了这首偈:
若他不出声,别人不会知晓他,
那他只是混在众人中之智者。
若他开口并教导那超越生死,
别人便会知晓他。
故,让他点燃佛法之光,
让他高举智者之旗帜,
智者以启发性演说为其旗帜,
佛法就是智者之旗帜。
八月十一日
我已传授了全部的佛法,一个人只要了解佛法中的四行偈言,并把它应用在生活中,那他可以称得上是博学、是熟记佛法的人。
八月十二日
当世尊住在桥赏弥(Kosambi)城的佝斯达园(Ghosita Park)时,优陀夷尊者正在为围绕于他身边的居士说法。刚巧阿难看见了,就去告知世尊。世尊说:“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五件事。那五件?说法时,想著:我将依层次逐渐由简入繁地讲说,我将以那目标为说法的题材,我以慈爱之心说法,我不为求取利益而说法,我的说法不会为自己或他人带来灾害。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所以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这五件事。”
八月十三日
遇到有人当面辱骂你,以拳头击打你,以土块丢你,以木棍打你或以利剑袭击你时,你应把世间的一切欲望与顾虑抛开,并且这样训练自己:“我的心将不动摇,我将不说恶语,我将以没有嗔恨的仁慈心悲悯他人,为他人的利益著想。”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八月十四日
应该如此训练自己,想著:“我应时时刻刻学习世尊那高深、渊博、卓越的教诲。”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八月十五日
流浪者波达利耶(Potaliya)来拜访世尊,恭敬地向他问安,然后坐在一旁。世尊对他说:“波达利耶,世上有四种人。那四种?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该批评的,说出了事实与正确的,但却不称赞该称赞的。另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但却不批评该批评的。再有一种人既不批评该批评的,也不称赞该称赞的。最后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了该批评的,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这四种人之中,你以为那一种人最可敬与最难得?”
“至善的乔达摩,我认为既不批评该批评的,也不称赞该称赞的人是最可敬与最难得的。因为他对一切毫不在乎,所以可敬。”
“我却认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该批评的,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事物之人才是最至上的。为甚么呢?因为他掌握了恰当时刻,所以可敬。”
八月十六日
有如恒河朝东方奔流,一个培育与修持八正道的人朝向涅槃奔流。
八月十七日
“我告诉你:若让一个聪明、诚恳、老实、率直的人到我跟前来,我将会教他佛法。如果他能依法修持,在七年之内,凭著所学知识与观察力,足以证得年轻人出家所想得到的。别说是七年,在七天内他也能办到。”
“你或许会想:“沙门乔达摩这样说不外是为了招收弟子”。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现在的导师可以继续做你的导师。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抛开我们的戒律。”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守你的戒律。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保留现在的生活方式。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修习那些我们宗教所认为是错的,或是不去修习那些我们宗教所认为是对的。”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修习你的宗教所认为是对的,避开那些你的宗教所认为是错的。但是,世上有些未被抛掉的、沾上污点的无益之物、导致轮回之物、令人恐惧之物、在将来会产生痛苦之物、与生、老、死有关连之物。我正是为了使人抛开这些东西而教导佛法。如果你修行正确,这些污点会被去除,而导向纯净之物将会增长、发展。在此生中,你能凭著自己的知识与观察力证得圆满的智慧,并且坚守著它。”
八月十八日
世人所期望发生的,
往往与事实不同,
于是失望产生了。
世事便是如此运作。
八月十九日
世上有三种病人。那三种?
有一种病人即使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也不能复原。
另有一种病人不论有没有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都会复原。
再有一种病人只有在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的情况之下,才能复原。
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是为第三种人而开的药方,但是其他两种病人也应受到照顾。
世上有三种人可以和这三种病人相比拟。那三种?
有一种人不论有没有机会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都不会修行善业。
另一种人不论有没有机会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都会行善业。
再有一种人只有在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的情况下才会行善业。
佛法是为了最后一种人而宣说的,…
《佛陀法语 八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