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禅净合一思想▪P2

  ..续本文上一页那个是我本来面目话,置之念佛心中,念念不得放舍,孜孜不可弃离。工夫纯熟,识见愈精明,道力益坚密。一旦于忘能所、绝气息处豁然顿悟,始信予言之不尔欺矣。脱或于未悟之顷,妄执予言为己见,不惟坐在窠臼中,则亦去道愈远矣。诫之,诫之。”此段话中“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是话头,“念佛心”属净土,把话头置于念佛心中,念念不忘,产生疑情,一旦豁然开悟,忘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心中一片空灵。此即禅净一如,也就是“禅即净土,净土即禅”。

  禅净相即 举扬净土

  中峰大师尝言:“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师有《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大行于世,首首皆明“禅净相即,举扬净土”之理。今举数首:

  “成住坏空真净土,见闻知觉古弥陀。

  但于当处忘生灭,父子相牵出爱河。”

  “藕池无日不花开,四色光明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共是莲花国里人。”

  “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心坚。”

  “佛教白衣持五戒,律云五戒未全修。

  那知六字真经里,八万威仪一句收。”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

  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

  “弥陀西住祖西来,念佛参禅共体裁。

  积劫疑团如打破,心花同是一般开。”

  “一串数珠乌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

  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

  大师又有《劝念阿弥陀佛偈》,其中有: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捷径法门唯有念佛,一代宗师个个念佛,

  古今名贤人人念佛,我今有缘得遇念佛”。

  大师所开示念佛之理,至切至要,浅显明白。如师云:“古者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此珠之入水,自寸而尺。此水随珠下处,变浊为清,以至于底。当杂念纷乱之顷,能移一念,观想慈容,而称念之,才念一声,即一念之间,散乱远离,随念寂静。且一声之念既尔,移念入第二声中。譬如清珠之入水二寸也。自最初一念清净,至第二念亦清净。乃至第三念、第四五、至于十百千万亿念,念念清净,念念寂灭,念念解脱。如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大师尝作《报恩院记》,亦将禅净相即之理说得很清楚:“秉一心为禅,照万法为观。其为心也,圆湛虚寂,涉入无碍。不可以相求,不可言诣。舒之则万法即之而彰,卷之则万法依之而泯。凡夫迷昧,引起轮回,苦乐升沉,莫之能释。是故非禅那不足以契诸佛心,非妙观不足以破众生惑。《圆觉》以三观互推为二十五轮,《无量寿》以一佛分观于十六处,始则端坐静室,注想一方。存注不休,与想俱泯。所以一轮见谛,妙观澄明。一处功成,诸佛圆具。如当台镜,如帝网珠。万象显而无所照之功,千光聚而绝能收之迹。如是观者,即见清净愿王,白毫亘天,绀目澄海,巍巍光明,殊特相好。遍界光明,化为香台宝树,楼殿池沼,诸庄严具。是时三昧行人,即闻即见,即觉即知,一语一默,一动一静,皆与无作清净妙观,吻然混合者矣。然后即斯妙观,于一切时,散作无边庄严佛事。以之报国恩,则圣祚保无疆之永。以之报亲恩,则劬劳超有漏之缠。乃至过现未来,一切怨亲,同时解脱。其为报也,岂有量哉?”

  大师自行化他,劝人往生西方,既生西后,回人娑婆广度众生。师尝率诸同事,岁遇佛诞,及三元日,于观世音菩萨像前发“四十八愿”,其一愿云:“从我今生,尽未来际,临命终时,无诸疾苦。正念现前,心不颠倒,生极乐国,见佛闻法,即悟无生。更往兜率内院,瞻拜慈氏。然后退位,出生娑婆,广度群迷,同登彼岸。”

  大师于净土念佛之行持,亦甚重视,并撰《三时系念》以提倡。三时,一指早晨、日中、日没之时;一指诠一切有、诠一切空、诠一切中三时。然后世皆将三时连成一块,在日没前后一气做完。系念,指身、口、意三者观《阿弥陀经》,而系念往生弥陀净土。现流传的国师所着三时系念之书有二:一为《三时系念仪范》,用于结合自修;一为《三时系念佛事》,用于作法度亡。此二者皆由诵经、持名、讲演、行道、忏悔、发愿、唱赞等7部分组成,且每一时佛事亦包含此7个项目。第1时诵《大阿弥陀经》上卷,开示行者(包括生、亡两者),极乐世界无有众苦,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众生所以受苦无尽,乃从贪欲而起,而贪欲更从忘却自性、异念纷驰而来。欲离苦得乐,往生净土,须信、愿、行三者具足。故行者宜具深信、发切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第1时佛事与第2时之间,行斋佛仪式。第2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开示行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开显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虽法性湛然如是,然无生而生,业果俨然,于是众生循环诸趣,流转四生,故行者须发露忏悔,洗除业垢,增长善根,舍此报缘,往生净土。第2时与第3时之间,修《弥陀忏仪》。第3时诵《观无量寿佛经》,开示行者,“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之功德。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能坐断六根,灭除八万亿劫生死众苦。犹如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故行者但须举起佛号,一降直下,如太阿剑横按当轩,斩尽无明烦乱,直证到一心不乱、能所两忘为止。如此三时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行愿既深,功无虚弃,必能托质莲胎,永离业海,直证阿鞞跋致(不退转),圆满无上菩提。此文冥阳两利,故一直盛行。《三时系念仪范》,多单行本,还收于《净土宗大典》第7册,书末附有《劝人念佛》与《念佛正因说》等文。

  

《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禅净合一思想》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