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佛教 單提向上舉揚淨土——中峰大師之禅淨合一思想▪P2

  ..續本文上一頁那個是我本來面目話,置之念佛心中,念念不得放舍,孜孜不可棄離。工夫純熟,識見愈精明,道力益堅密。一旦于忘能所、絕氣息處豁然頓悟,始信予言之不爾欺矣。脫或于未悟之頃,妄執予言爲己見,不惟坐在窠臼中,則亦去道愈遠矣。誡之,誡之。”此段話中“父母未生前那個是我本來面目”是話頭,“念佛心”屬淨土,把話頭置于念佛心中,念念不忘,産生疑情,一旦豁然開悟,忘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心中一片空靈。此即禅淨一如,也就是“禅即淨土,淨土即禅”。

  禅淨相即 舉揚淨土

  中峰大師嘗言:“禅者淨土之禅,淨土者禅之淨土。”師有《懷淨土詩》一百零八首,大行于世,首首皆明“禅淨相即,舉揚淨土”之理。今舉數首:

  “成住壞空真淨土,見聞知覺古彌陀。

  但于當處忘生滅,父子相牽出愛河。”

  “藕池無日不花開,四色光明映寶臺。

  金臂遙伸垂念切,衆生何事不思來。”

  “十萬余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

  刹那念盡恒沙佛,共是蓮花國裏人。”

  “要將穢土叁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個念心堅。”

  “佛教白衣持五戒,律雲五戒未全修。

  那知六字真經裏,八萬威儀一句收。”

  “禅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禅,

  兩重公案都拈卻,熊耳峰開五葉蓮。”

  “彌陀西住祖西來,念佛參禅共體裁。

  積劫疑團如打破,心花同是一般開。”

  “一串數珠烏律律,百千諸佛影團團。

  循環淨念常相繼,放去拈來總一般。”

  大師又有《勸念阿彌陀佛偈》,其中有: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叁世諸佛,證此心佛”。

  “捷徑法門唯有念佛,一代宗師個個念佛,

  古今名賢人人念佛,我今有緣得遇念佛”。

  大師所開示念佛之理,至切至要,淺顯明白。如師雲:“古者道: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此珠之入水,自寸而尺。此水隨珠下處,變濁爲清,以至于底。當雜念紛亂之頃,能移一念,觀想慈容,而稱念之,才念一聲,即一念之間,散亂遠離,隨念寂靜。且一聲之念既爾,移念入第二聲中。譬如清珠之入水二寸也。自最初一念清淨,至第二念亦清淨。乃至第叁念、第四五、至于十百千萬億念,念念清淨,念念寂滅,念念解脫。如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

  大師嘗作《報恩院記》,亦將禅淨相即之理說得很清楚:“秉一心爲禅,照萬法爲觀。其爲心也,圓湛虛寂,涉入無礙。不可以相求,不可言詣。舒之則萬法即之而彰,卷之則萬法依之而泯。凡夫迷昧,引起輪回,苦樂升沈,莫之能釋。是故非禅那不足以契諸佛心,非妙觀不足以破衆生惑。《圓覺》以叁觀互推爲二十五輪,《無量壽》以一佛分觀于十六處,始則端坐靜室,注想一方。存注不休,與想俱泯。所以一輪見谛,妙觀澄明。一處功成,諸佛圓具。如當臺鏡,如帝網珠。萬象顯而無所照之功,千光聚而絕能收之迹。如是觀者,即見清淨願王,白毫亘天,绀目澄海,巍巍光明,殊特相好。遍界光明,化爲香臺寶樹,樓殿池沼,諸莊嚴具。是時叁昧行人,即聞即見,即覺即知,一語一默,一動一靜,皆與無作清淨妙觀,吻然混合者矣。然後即斯妙觀,于一切時,散作無邊莊嚴佛事。以之報國恩,則聖祚保無疆之永。以之報親恩,則劬勞超有漏之纏。乃至過現未來,一切怨親,同時解脫。其爲報也,豈有量哉?”

  大師自行化他,勸人往生西方,既生西後,回人娑婆廣度衆生。師嘗率諸同事,歲遇佛誕,及叁元日,于觀世音菩薩像前發“四十八願”,其一願雲:“從我今生,盡未來際,臨命終時,無諸疾苦。正念現前,心不顛倒,生極樂國,見佛聞法,即悟無生。更往兜率內院,瞻拜慈氏。然後退位,出生娑婆,廣度群迷,同登彼岸。”

  大師于淨土念佛之行持,亦甚重視,並撰《叁時系念》以提倡。叁時,一指早晨、日中、日沒之時;一指诠一切有、诠一切空、诠一切中叁時。然後世皆將叁時連成一塊,在日沒前後一氣做完。系念,指身、口、意叁者觀《阿彌陀經》,而系念往生彌陀淨土。現流傳的國師所著叁時系念之書有二:一爲《叁時系念儀範》,用于結合自修;一爲《叁時系念佛事》,用于作法度亡。此二者皆由誦經、持名、講演、行道、忏悔、發願、唱贊等7部分組成,且每一時佛事亦包含此7個項目。第1時誦《大阿彌陀經》上卷,開示行者(包括生、亡兩者),極樂世界無有衆苦,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衆生所以受苦無盡,乃從貪欲而起,而貪欲更從忘卻自性、異念紛馳而來。欲離苦得樂,往生淨土,須信、願、行叁者具足。故行者宜具深信、發切願,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第1時佛事與第2時之間,行齋佛儀式。第2時誦《大阿彌陀經》下卷,開示行者,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開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雖法性湛然如是,然無生而生,業果俨然,于是衆生循環諸趣,流轉四生,故行者須發露忏悔,洗除業垢,增長善根,舍此報緣,往生淨土。第2時與第3時之間,修《彌陀忏儀》。第3時誦《觀無量壽佛經》,開示行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功德。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能坐斷六根,滅除八萬億劫生死衆苦。猶如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故行者但須舉起佛號,一降直下,如太阿劍橫按當軒,斬盡無明煩亂,直證到一心不亂、能所兩忘爲止。如此叁時系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行願既深,功無虛棄,必能托質蓮胎,永離業海,直證阿鞞跋致(不退轉),圓滿無上菩提。此文冥陽兩利,故一直盛行。《叁時系念儀範》,多單行本,還收于《淨土宗大典》第7冊,書末附有《勸人念佛》與《念佛正因說》等文。

  

《生活中的佛教 單提向上舉揚淨土——中峰大師之禅淨合一思想》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