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澄(1265—1342)撰《阿弥陀经句解》1卷,大佑撰《阿弥陀经略解》1卷,《净土指归集》2卷,普智(?一1408)撰《阿弥陀经集注》1卷。
明代盛倡禅净教一致之说,习天台、贤首教观及参禅者多赞净土,以净土为归。其时有:
妙叶大师,明州鄞县(今浙江鄞州)人,元明之际出家为僧,精研台教,专修念佛三昧。着《宝王三昧念佛直指》2卷,其中《直指心要》一篇,斥妄显真,广为传诵。
宗本大师,字一元,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出家于延庆寺。隆庆四年(1570)撰《归元直指集》2卷,说净土要义。又作《西方诗百首》,劝人求生西方净土。
无尽传灯(1554—1627)大师,衢州(今属浙江)人。初从进贤映庵出家,万历十五年(1587)起住天台高明寺,常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万历三十一年着《净土生无生论》,次年讲之于新昌石城大佛前,时感天乐之瑞。另着《阿弥陀经圆中钞》、《净土法语》、《观经图颂》各1卷。
袁宏道(1568—1610)居士,着《西方合论》10卷。
云栖袜宏(1535—1615)大师,仁和人,后住梵村(今在杭州)云栖寺,以禅净同归而常修念佛三昧,倡导持戒念佛,撰有《阿弥陀经疏钞》4卷,《往生集》、《净土发愿文》、《净土发愿文注》、《四十八愿问答》、《净土疑辨》各l卷。
憨山德清(1546—1623)大师,全椒(今属安徽)人,早年致力于禅、教,后在庐山仿慧远大师六时刻漏,专修净业。有关净土法门的开示如《念佛切要》等遗文,后人编在《憨山梦游集》中。
灵峰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木渎(今属江苏苏州吴县)人。着有《阿弥陀经要解》l卷,以天台教义解释净土之义;并选定《阿弥陀经要解》、《念佛三昧宝王论》、《净土生无生论》等10种弘扬净土法门之主要著作为《净土十要》,其弟子成时评点节略成书。近有会性法师,编大师有关净土著作为《蕅益大师净土集》行世。大师主张禅、教、律三学之所归在净土,称三学一源论。
清代受元明以来禅、教、律三学互融之影响,念佛一门几成诸宗之归趣,并普行于僧俗中。禅僧之兼修净土者多奉行云栖大师之主张,信自性弥陀、唯心弥陀之说,禅净合修,期发自性,临终往生净土。主要有:
道霈(1615—1702)大师,福建建宁人。初参元贤、圆悟两禅师而悟,并研习天台、华严二宗深义。后嗣法元贤禅师,承位开堂说法,融通禅、净,主张念佛。弘扬净土著作有《净土旨诀》、《净业常课》、《续净土生无生论》、《西方发愿文注》各1卷等,此外尚有关净土之序、赞等十数篇。
实贤(1686—1734)大师,号省庵,常熟人。受具后先学天台教观及唯识等法,受记刘为灵峰四世。后在真寂寺日阅三藏,久课弥陀佛号,作《劝发菩提心文》,劝四众发菩提心,忏悔业障,求生净土。雍正七年(1729)建杭州凤山梵天寺,结莲社率众念佛,屏绝诸缘,专修净业,人称永明再来。十一年预知时至,掩关昼夜佛号十万声,果于翌年四月十四日将午,合掌连称佛名而逝。另撰有《净土诗))108首,《西方发愿文注》1卷,《续往生传》1卷等。
际醒(1741—1810)大师,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嘉庆五年(1800)居京郊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常开演如来救苦摄乐之恩,来归者日多,遂成北方着名净土道场。大师主张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本,并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谓一句弥陀即心即禅。嘉庆十五年十二月预知时至而寂。所着《彻悟禅师语录》多述说净土法门,以信、愿、持名为净业之要谛,又载录《念佛伽陀》百偈及《修净业者必具之十种信心》,知此则乐土之生如操左券。
其后,迈春禅师出家于天竺延寿堂,得法于禅宗,亦常栖心净土。后至云峰寺率众念佛,克二十一日为期,周而复始,数年不懈。又期以百日,昼夜持念,精进修持,传为佳话。
达纯(1752—1814)大师,住嘉兴觉海寺,精修净业十六年,建西方三圣殿,春冬雨季启建念佛会,缁素盈满。尝两度修念佛三昧,知见卓发,得无碍辩才。应彭绍升之请,住苏州流水居及文星阁领众念佛,常讲云栖大师之《弥陀疏钞》,嘉庆十九年(1814)圆寂。
清朝中叶,以明代莲池大师为八祖。道光问,悟开法师增推蒲益大师为九祖,省庵大师为十祖,彻悟大师为十一祖。
古昆(?—1892)大师,字玉峰,又号恋西,江西广信人。十余岁投普宁寺出家,后受戒于天台山国清寺。咸丰十一年(1861)夏,于佛顶山阅《净土十要》及《弥陀圆中钞》后,专致净业。尝在杭州建弥陀寺弘扬净土,撰有《净土随学》2卷,《净土必求》、《莲宗必读》、《念佛要语》、《念佛四大要诀》、《净土自警录》、《净土神珠》、《西归行仪》、《永明禅师念佛诀》、《念佛开心颂》、《上品资粮》各1卷。
印光(1861—1940)大师,名圣量,陕西邰阳(今合阳)人。光绪七年(1881)出家,翌年受具于双溪寺。后入红螺山专修念佛,十九年至普陀山法雨寺阅藏、念佛,1930年应真达法师请,移居苏州报国寺,1937年再迁灵岩山寺,1940年自知时至于大众念佛声中迁化。一生力倡净土,强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三根普被之应机法门,末法众生舍此莫由出离生死。主张以慕敬心,深心信愿持名念佛,敦伦尽分,奉行众善,在佛教界影响深广,皈依弟子遍天下。大师改推截流大师为净土宗十祖,省庵、彻悟大师递降为十一祖、十二祖,印光大师卒后,被尊为净土宗十三祖。所着《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诸书信、序、跋、记等弘扬净土之文达160万字,前后辑为《印光法师文钞》初编、续编、三编广为流通。
妙空,与扬文会等志于刻经,创扬州刻经处,着有《莲邦消息》、《求生捷径》等弘扬净土。
清代,特别是嘉庆以后,居士归向净土与着书弘扬净土者很多,载录于《居士传》、《净土圣贤录》、《净土圣贤录续编》等书中:
周克复居士,于顺治十六年(1659)撰述《净土晨钟》10卷;
俞行敏居士,于康熙三年(1664)编述《净土全书》2卷;
周梦颜居士,作《安士全书》,其中《西归直指》引诸经论,说净土往生之理,及记缁素往生事迹,有决疑起信之功;
章攀桂居士,编《莲宗集要》6卷;
彭绍升居士,法名际清,撰着有《一乘决疑论》、《华严念佛三昧论》、《无量寿经起信论》3卷、《观经约论》、《阿弥陀经约论》各1卷,《念佛警策》2卷、《居士传》56卷及《善女人传》2卷等,大力弘扬净土。在居士倡导下,其从子彭希涑编成《净土圣贤录》9卷;
胡珽居士,道光末撰《净土圣贤录续编》4卷;
程兆鸾居士,撰《莲修起信录》6卷;
沈善堂居士,撰《报恩论》2卷,收载《净土法门纲宗》、《往生正因定论》等18篇,主张禅教律三者皆归净土;
杨文会居士,字仁山,创金陵刻经处,“教宗贤首,行在弥陀”,撰有《观经略论》等。
净土一门,至今盛传。
《生活中的佛教 立社念佛万古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