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852):字承吉,唐贝州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曾漫游各地,晚年爱丹阳曲阿地,遂隐居以终。
按:此诗引自宋范成大《吴郡志》,与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中杜牧诗稍有异文。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普明禅院”下云: “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因并录杜牧诗以存史。
《闻钟》唐释皎然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钟。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释皎然:唐诗僧。字清昼,本姓谢,长城(浙江长兴)人。出家后久居吴兴杼苑妙喜寺,文名杰出。
《寒山寺》 宋张师中
吴门多精蓝,此寺名尤古。拒城七里余,冠盖日旁午。
斜径通采香,远岫对栖虎。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
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方丈中有人,学佛洞禅语。
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不为喧所迁,意以静为主。
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
张师中:宋人,生平不详。
《游枫桥偶成》 宋程师孟
晚泊桥边寺,迎风坐一轩。好山平隔岸,流水漫过门。
朱舫朝天路,青林近郭村。主人头似雪,怪我到多番。
程师孟(1015—1092):字公辟,宋吴县
(苏州)人。进士甲科,历知楚、遂、洪、福、广、越、青州,治行东南有政绩。以光禄大夫卒。
《与温老》 宋孙觌
阊阖曾城外,寒山古道西。若人具眼只,与佛拍肩齐。
白浪喷鹢首,黄尘送马蹄。憧憧南北路,一榻有高栖。
《过枫桥示迁老》 (三首选一)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歌枕犹闻半夜钟。
孙觌(1081—1169):字仲益。
《泊枫桥》 明高启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赋得寒山寺送别》
枫桥西坐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归吴至枫桥》
遥看城郭尚疑非,不见青山旧塔微。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
夕阳寺掩啼乌在,秋水桥空乳鸭飞。寄语闾阎休复羡,锦衣今已作荷衣。
按:原注“旧有塔,今废”。
《将赴金陵始出阊门夜泊》(二首)
一、
乌啼霜月夜寥寥,回首离尘尚未遥。正是思家起头夜,远钟孤棹宿枫桥。
二、
烟月笼沙客未眠,歌声灯火酒家前。如何绳出阊门宿,已似秦淮夜泊船。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 自号青丘子。明文学家, “吴中四杰”之一。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清王士祯
、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山、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夜半钟。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论诗创神韵说,颇负盛名。
《枫江夜泊》(二首) 清沈德潜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柝响已更深,邻舟人语歇。不忍便安眠,贪看故山月。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清长洲(苏州)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另外还有历代名家题咏有关寒山寺的佳作,现选录如下.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宿枫桥》 宋陆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越州山阴(绍兴市)人。孝宗隆庆初赐进士出身,官至宝章阁待制。
《枫桥》 宋范成大
朱门白壁枕湾流,桃李无言满屋头。墙上浮图路旁堠,送人南北管离愁。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宋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归隐石湖,号石湖居士。
《游枫桥》 宋张孝祥
四年勿勿两经过,古岸依然牢堵波。借我绳床销午暑,乱蝉鸣处竹阴多。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绍兴二十四年取进士第一名,累官集英殿修撰及荆南、湖北安抚使等。
《寒山寺》(姑苏八咏之六) 明唐寅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乌。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称桃花庵主。明吴县(苏州)人。画家、文学家、 “明四家”、“吴中四才子”之一。
《断塔遗基》 清释逸慈
当年突兀矗寒空,郡志犹传节度功。今日遗基何处觅,断垣衰草夕阳中。
《龙函新绿》
杰阁巍然瞰碧虚,飞花片片惜春余。闲庭老树参天出,喜趁清阴读梵书。
《古木啼乌》
萧索西风树影疏,江边古寺有栖乌。夜阑哑哑惊残梦,谁绘霜天落月图。
《感怀诗》(四首) 陈夔龙
寒山寺为吴中名胜,惜久倾屺。余丙午抚吴铸钟建屋,以存古迹,今申甫方伯后修殿宇,远索拙诗,赋此奉寄。
一别姑苏感旧游,五年客梦上心头。逢人怕问寒山寺,零落江枫瑟瑟秋。
丁字沽头夕照浓,客船随处寄萍踪。海光玉钵声声彻,如听枫桥夜半钟。
自注:津门海光寺,旧藏皇所赐玉钵。余有长歌:
张句推敲两字讹, “江村”“渔父”费摩挲。曲园已逝春何在
苔藓封碑未灭磨。
自注:张继诗有“江枫”作“江村”,“渔火”作“渔父”者,余抚苏时,特请俞曲园先生书碑纪事。
旧地新开选佛场,乌啼月落几经霜。重来定有樱花识,祗恐山僧鬓一苍。
自注:寺中樱花,乃日本白须领事手植。丁未春仲,曾燕饮花下。
辛亥十一月贵阳陈夔龙筱石氏作于北洋官厅。 ”
陈夔龙(1857—1948年):字筱石,号庸庵,原籍江西崇仁。清光绪三十二年至苏任巡抚,发起整修寒山寺,不久即调任离苏。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五、寒拾殿藏碑
1、南宋张即之书《金刚架若波罗密经》刻石:未有识语“孝男张即之,伏遇六月初一日显考太师资政殿大学士张六三相公远忌,谨书此经,用伸追荐。淳祜六年,岁在丙午,即之年六十一岁谨题。”经共27石,每石20行,行10字不等,行书,刊刻年代不详。
张即之(1186-1263),南宋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阁。以能书闻天下,存世书迹有《报本庵记》、 《书杜诗卷》等。经文后有董其昌、毕懋康、赵宦光、林则徐、俞樾等11人题跋。字体草篆不一。经跋共38石,嵌寒拾殿壁间。
2、清石韫玉题“现千手眼”观音菩萨像刻石:高2.15米,宽1米,篆书题额,右上有“庚戌状元”篆文印章一方。边款: “大清嘉庆戊寅六月十九日,姑苏宝莲寺松涛募勒,炳斋姚明煜敬镌,冯箕敬樵。”考此画碑为阊门外宝莲讲寺故物,1979年迁至寒山寺寒拾像后壁。
按: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吴县人。乾隆庚戌恩科状元。引疾回乡后,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书法为世所重。
六、钟楼藏碑
《重修寒山寺记》碑:程德全撰,道州何维朴书,宣统三年口月口日。篆额。正文18行,行40字不等,楷书。长洲周梅谷刻(文见《沿革》卷附录)。
碑阴为张人骏、程德全《募修寒山寺启》,楷书。后列施主姓名84人及所捐款额, “大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孟夏上浣勒石。”沧州张继书《枫桥夜泊》诗碑:识语云: “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镌石。惟余名实取恒久之义,非妄袭诗人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皆草书。
“余以张溥泉名与唐张继同,乃请濮伯欣先生转求书《枫桥夜泊》诗,不意诗成翌日,溥公即作古人,遂成绝笔,是亦前生文缘也。爰付刻石,树寒山寺中,留此佳话,并将濮君函刻于下,真迹赠史馆保存云。丁亥冬吴湖帆识。”行书。
“湖帆先生左右: 申江奉教,诸承款接。别后俗冗,兼以属件未报命,致疏笺候,歉仄无既。 《枫桥夜泊》诗属事敦促,因张溥老近日劳瘁过甚,至迟至三日始行,书就越一夕即作古人矣。此纸实其绝笔,史馆同仁欲予保留,继又因执事对于此纸自具胜缘,自应将真迹寄呈。惟恳尊处于上石之后,仍将原纸寄还史馆,俾其保存,作为纪念品。希赐俯允,感戴不尽矣。天寒手冻,草草不恭。敬颂台绥,并候俪福。弟濮一乘拜启。十二、十七。”黄怀觉刻。碑藏亭西面拓碑房内。现塔院碑廊中安有新碑一块。
七、其他碑
1、性空书《枫桥夜泊》诗碑:碑高1.88米, 宽0.85米, 厚0.18米, 上刻性空1994年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碑石于2001年春立钟房南侧,外加护罩。
2、普明塔院碑廊碑群:1996年普明宝塔落成,塔院法堂两侧绕以长廊,壁间嵌66位书画名家之手的各类碑刻59碑共71方。自赵朴初“寒山寺碑廊”起,13碑在廊之西墙,14碑至40碑在廊之东墙,41碑至49碑在廊之南墙东部,50碑至59碑在廊之南墙西部。其中《十六罗汉画像》1碑2石, 《心经》1碑4石, 《千字文》1碑9石: 《贺普明宝塔落成》书画合作1碑7人,等等。
寺院都有碑刻,赖以传记寺史。寒山像碑刻石,却又与众不同。寺存绝碑,名家手笔,碑刻成寺之一宝;遍及塔院、碑廊等处,蔚为寺院之大观。与寒山寺之钟声、塔影相得益彰。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寒山寺碑刻知多少(朗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