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必然结果。
以上是略谈三种人临终的时候, 自力他力具足, 自能感应道交因缘和合往生西方的道理。
不知信愿念佛的人,只要到了临终,遇着善友开导,心生欢喜,信受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们又都不悲哀哭泣加以妨碍,还能帮助念佛,这个人也就能够往生西方。哪里会有这样容易的事呢
要晓得,这种人平素不曾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因为没有遇到佛教善友的指导,不知佛法的缘故。到了临终,经由善友的开导,心里便生欢喜,这说明他在宿世是有善根的。至于普通一般的人在这病苦缠绵的时刻是不会接受的。又应知道,信受念佛,发求生西方的愿心,这是因胜;善友开导和眷属们的助念,这是缘强。有了这样的因缘和合,那人命终,必定蒙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这没有什么可疑的。
助念人应注意的事项有: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话不准对病人接谈,也不准一切人在病房里闲谈聊天,免得病人听到了分心,忘失正念。如有亲戚邻居欲来探望病人的,助念的人须要问他是不是来帮助病人念佛的。若是的话,便须听助念的人的指导,免得发生妨碍;否则就应吩咐眷属领客人到别室里去招待,以免病人相见,发生情念,妨碍正念。这是助念人的责任所在,不可因情面观点而妨碍病人的正念。若是由于种种不如法而使病人不得往生,那就违反我佛度生的本怀,也不合于助念的宗旨了。
念佛或六字或四字。以及音调的紧慢高低,必须先征求病人自己的意见。如病人不会开口讲话,那么念佛不可太紧,若紧,就听不清楚;也不可太慢,若慢,就气促不联贯,并且容易昏沉;也不可太高,若高,助念的人难以持久;也不可太低,若低,听不分明。总之念佛应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句句分明,字字清爽,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经心,这样的念佛,才是真正的助念。切切不可随己所好,紧的紧,慢的慢,高的高,低的低。若是这样的念佛,虽是助念,那病人难得利益。应该知道助念是因为病人临终的时候元气衰极, 自己念佛提不起,全靠他人把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念得分明清楚,使病人的心,念念归入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上宋,不使世俗一切事情,扰乱病人的心念,这样,病人的正念不失,念念继续,命终最后一念的心,随着所念的佛往生西方。这是助念的人达到替代如来担任度化众生了脱生死的责任的真实目的。
有时助念经过好多的时间,病人忽然精神比前旺盛,能说话或叹息,身体也能自己动转,以及其他种种情况。这时助念的人须要注意,切不可认为病人的病情有好的转机。事实上这种境界的发现,正说明病人已不久于人世,很可能在二小时内就会断气。比如一盏油灯,油慢慢的点尽了,那灯光也慢慢的黑暗下来,到了油完全点干了的时候,那灯光会忽然发亮,之后灯顷刻就灭了。凡病人将近欲断气的时候,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助念的人必须正确掌握好,免得前功尽弃。若遇病人的气刚刚断,或气断已过二、三小时,助念的人才赶到,这时切切不可认为助念不助念已无关紧要。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最重要的关键时刻。最好先高声向亡者开导一次,然后紧接着助念。因为病人的气断后,无论亲属有没有号哭,他的心一定是忧苦的、恼乱的,若是向他高声开导,亡人的心即能知觉。由于听到了开导和念佛声,亡人的心即能知觉。亡人的心即有所(佛号声相分明)归依,当下恼乱转为正定;同时,也知发愿求生西方(心知而喜听佛号即是愿生西方)。
临终开示。开导应该高声,言语要简短而明确,可以这样对他说: “某某人,你过去所有的善事、恶事统统不可去回忆、想念,家中子孙财产统统应放下,一丝一毫不可挂恋。必须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们大家帮助你念佛,你的心专门听大家念佛,念念靠定这句阿弥陀佛,你的心专门听大家念佛,念念靠定这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去! (最后的二句,须要重复说二遍)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无论什么人,病苦和死亡二件事都是免不了的。你若是有些痛苦,你的心不可顾虑病苦,应专心注意念阿弥陀佛,念念作自己随着念佛的声音往生西方的观想。那么病苦当下就会减轻大半。我们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不论什么事情要一概放下,心里清清净净,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历历明明。念念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任他或三日、五日、七日往生都好,只有这个念佛求生西方的念头,始终不移。你若能听信我的话,那就保证你决定往生西方。如果你的寿命未尽,念佛能消除你的业障,病就能好得快;若是寿命应尽,你就决定会生西方。设使你只求病好,不愿求生西方,那么你的寿命若是应当终尽,西方是决不可能去了;如若还应当有寿命,那你的病一时也难得好转;不但难好,还会增加病苦。应当知道,我们住在这个世界做人,有多么的苦恼啊!若是生到西方去,是多么的快乐啊!如有怕死的心,就说明你还想在这个世界做人,感受种种苦恼。这样,你的心就和阿弥陀佛的本愿心隔开了,西方就不会生,那就永久在这个生死苦海里,没有出离的时期了。应恳恳切切的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早来接引。因为临终的时候发现病苦,这是你自己多世以来的恶业所招,或多世以来被你所杀害的冤家齐来讨债,使你心生烦恼,阻碍你不能念佛往生。你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你的心就不会被这种烦恼所转,能够更加至诚恳切的念佛,念念不放松,全心依靠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决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开导过后,随即开始助念。在这时候助念须要高声,专念四字佛号。如亡人平素有信愿求生西方的心,定能得生西方的;如平素无信愿求生的心的,那么临命终时,听到佛号,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地藏经》说: “临命终的人,听到一佛名号,消灭五无间大地狱的重罪。”所以临命终帮助他人念佛的功德是极大的。
沐浴更衣的时间。亡人的身体全部冷透以后,再停·…昼夜才可以浴身换衣。如关节弯曲的地方已经硬了,可将毛巾用热水打湿搭在关节上,过了几分钟就会转软的。眼睛若是没有闭合,也可以用毛巾在热水中打湿盖在两眼上,过了几分钟也会合拢来的。对于亡人穿衣的问题,最好是平常所穿的衣服给他穿去,殓衣不必过多过好。眷属们爱护亡人不应在衣物方面,最好应使他往生西方得大安乐。唯有能使亡人往生西方,才真正可算是孝顺、是亲爱、是慈爱。若只求面子好看,只要求别人称赞,竭力在门面上装点,一定要厚殓、厚葬、大发丧事,全不顾亡人本身的真实利益,这是大大的错误。
荐亡的最好办法。亡人成殓以后,对于荐亡等事,须以念佛吃素为主(切戒酒肉荤腥)。若是要功德大,费用省,最好请几位戒行清净的僧尼来帮助念佛。日数的多少,可视自己经济情况来决定。在荐亡念佛法会中,最好家属人等多多参加;因为家属与亡人血缘相通,关系密切,念佛比较他人会亲切些。无论出家僧人或在家的俗人若有恳切至诚的心,念佛的功德就大。每日念佛所作的功德,应于灵前代亡人回向往生西方。念佛的功德对亡人来说,若是已生西方的,能增高莲台的品位;如未往生的,也能仗此念佛功德力量助其往生西方。
世俗上的人大多数把诵经、拜忏、放焰口等事以为有特殊功德,而把念佛作为寻常,这是不懂佛理的人的误解。 《观经》上说: “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除八十亿(八十万万)大劫生死的重罪。” 《观经·下品上生》中还说: “听到十二部经首题的名字,能消除一千劫极重恶业,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能消除五百万大劫生死的罪。”又说: “但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除无数大劫生死的罪。”这是佛经中所宣说的,不是空言骗人的。这样较量对比之下,可知念佛的功德是最大的了。当然诵经、拜忏、放焰口等种种法事,若以至诚的心去诵念礼拜,功德也是很大的。印光大师还说: “若是将念佛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同生西方,则功德就更加广大得多了,对于亡人所得的利益,也更广大得多了。”
亡人逝去以后,眷属人等在四十九日以内应该吃素念佛,净守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刁;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样,生存者和亡故者,双方都能得到莫大的利益了。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俗的人愚昧无知,于父母眷属临终的时候,只知痛哭号泣,洗身换衣,厚殓厚葬,图个好看场面,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的且不说,就是有真心切愿求往生的,临终遇到这样眷属,也多被破坏正念。这一损失虽由家属而起,但实在是因自己往昔劫中破坏了人家临终正念所致。所以修净业的,当成全亡人的正念,并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使各知所重在亡人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
古德说,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谓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察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理,不由爱恶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上人间也。
所以,凡人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和明觉心灵,不被情感所左右、所转移,到了临终的时候就能转业。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情感上想作的事,而从理上来说是不应作的,就应立即停止:情感上不想作的事,而从理上来说是应该作的,就应立即去作。
总之,应服从是非的真理,不随顺个人爱恶的情感。如果平时遇事能一一审察应作不应作,那末,到了临命终时,就不会被善恶业力所牵引,可以随意自在,要到天上就天上,要到人间就人间,也就是所谓得意生身了。
所以临终这一关固然重要,但在未跑到生命终点之前,必须作充分准备,恳切念佛,为自己作一切功德,如能做到“惺悟不由情”,那末,在临终时就更有把握了。
现在引证《地藏经》中“利益存亡品”的要语作个结束:大辩长者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 “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否
”地藏答言: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又曰: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指中阴身)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又曰: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念佛临终往生慎要(了愿)》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