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得了鬼病,从早到晚乱念个不停,真愁人!”长者说。
“这可不是鬼病,夫人说的是义理很深的经文。或许夫人怀的正是佛弟子!”比丘说。
长者一听,顿时心中石头落了地,自是愉悦地请比丘上座,设斋供养比丘。
日子一天天过去, 经十月怀胎的夫人,产下一男婴。
小儿刚生下,便能结印长跪,口说“般若波罗蜜经”。夫人产后又如故,便不再诵经,宛如一场梦,而怀孕时的种种行径亦不复记忆。
一天,长者召集许多僧众到家中听小儿说经。令人诧异的是:小小年纪竟说得流畅无碍。每个僧人都仔细凝神谛听这小儿所说之经文。长者一旁禁不住问道:
“他说的是什么呀
”
“他是佛弟子。请好好养育他。将来长大后,必能成为一切众生老师,而我们也将接受他的教化。”比丘尼说 ”
果然,到七岁时,小儿已能理解微妙甚深的佛法大意,还能以种种说法的智慧、度众生。不仅如此,佛经若有错误疏漏的文字,他也能加以删定或补足。
这小儿每到一处,便开示度化众生,劝人发大菩提心。而长者家中日日车水马龙,家里上至长者下至仆人,也都跟随小儿修习大乘佛法。
日久,小儿所传授的佛法,已遍布城内外及各市镇乡里了。听小儿讲经说法而发心学习无上佛道的人有八万四千位。而以小儿为师的弟子有五百人之众,弟子们听闻佛法后,个个心开意解,发愿求大乘佛法,也得清净法眼了。
说到这里,佛陀告诉阿难: “当时的小儿就是我,那位比丘就是迦叶佛。”
俗话说“种瓜得瓜”,比如,种西瓜子会长西瓜,不会变成香蕉的、种下什么种子的因,就得什么果,这是妇孺皆知的事。
而牧童因过去世种植深厚善因,才能在此世,巧遇如此善缘。我们虽未必有如此深厚的福德,但,今生若能有幸听经闻法,哪怕是一经一咒一佛名号,也是宿世培植的善缘啊!
人身难得,常感光阴似箭如浮蚁般短暂,如能遇上佛法如此殊胜善缘,还不如龟遇浮木赶紧抓着不放,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佛因缘呀。
国王的一念之间
古时,一位国王名干陀,事奉了一位婆罗门。
这婆罗门居住在青山翠岭中, 自己栽种了许多果树。
有一天,来了个樵夫, “霹雳啪啦”一阵乱砍,果树被砍得残枝败叶落了满地。婆罗门气急败坏纠着樵夫去见国王,控告樵夫无故残害自己的果树,请国王治罪。
国王因敬事婆罗门,便听了他的话,一声令下斩了樵夫。
这事过后不久的某一天。有只饥肠漉漉的牛,埋头吃了些农家的稻米,主人愤而一阵乱棍猛捶打,牛被折伤一只角,身上鲜血留了下来,它痛苦难耐,忍痛奔去晋见国王,这国王通晓鸟兽之语,只听牛呜咽地说:
“大王!我实在没有犯什么大错,只不过贪吃了一点稻子,就被农夫捶折了一只角!又一阵毒打,你看看我身上的伤…”牛儿向国王血泪控诉。
国王见这伤痕累累的牛,不免义愤填膺道:”放心吧,我一定为你治他的罪。”
“王呀,就算杀了这农夫,也止不住我现在的痛呀。倒不如趁此告诫他,叫他以后别再折磨我了吧。”牛说着。
国王听了深受感动,心想:
“日前,樵夫只不过犯了砍婆罗门果树的罪,这婆罗门便要我去杀人,还不如这条牛呢!”
国王寻思至此,命随从请婆罗门来,特意问道: “事奉婆罗门, 能得到甚么福报
”
“可消灾得福,得富贵长寿。”婆罗门说。
“能了脱生死吗
”国王问。
“不能免于生死轮回。”婆罗门道。
国王听了颇感失望。于是去见佛,见到庄严的佛,他五体投地,向佛顶礼,说:
“我听说佛法是至高无上的,佛教化天下,度无数众生,在此,我洗心革面,请佛慈悲教诲。”
这时,佛以“五戒、十善”传授国王,并为他开示: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不已的,没有永恒不灭的,也未有生而不死的道理;又告诉国王:”布施持戒,现世就可得福报,如加上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获得的功德不可限量,来生能作转轮圣王,而且证得出世间的菩提大道。”
佛说着现出庄严相好之身,国王见了欢喜信受,心开意解,立即证得须陀洹果(即初入圣人之流)。而那只慈悲的牛儿,七天后,寿命终了,生到天上。
那向国王告状的牛,虽身为畜牲,但凭借善念而生天。国王则因牛儿的一番话,突然觉悟到自己一念之间杀人实乃不智之举,毅然舍弃外道,上求佛法,立刻证到须陀洹果。
所以,一个人犯错,最怕的是一错再错。造成业障如乌云蔽日般越积越多,遮盖了美好的人生大道。反之,若能及时醒悟,不也是逆增上缘吗
难道穷困之人,不能成佛
舍卫城里,有一人名叫旃陀罗儿,以除粪的工作谋生。
某日,佛特意从祗树给孤独园来到旃陀罗儿的主人家作客。旃陀罗儿遥见尊贵的佛, 自觉惭秽而匆忙走避他巷,佛却从巷子的另外一头堵了上来。
“我只是个扫除秽粪的工人,身上尽是粪臭秽土,有甚么脸见佛
又有何福报亲近佛的德泽呢
”旃陀罗儿心内虽很想见佛,叉恐怕自己低贱卑微的身躯,玷污了佛陀。于是羞愧地垂头想避而走之。
“旃陀罗儿!”佛唤着他道: “别再回避了。我正是为你而来的。”
“我不敢亲近世尊!难道世尊可以跟像我这样全身脏兮兮的罪人谈话吗
”旃陀罗儿答道。
“我要渡化你出家作沙门。”佛说。
“难道在地狱受苦,…或,或者像猪、狗这样的畜生,也能修道吗
”旃陀罗儿睁大眼睛又忧又喜地问。
“我来世间,正是为了度脱众生之罪苦。”佛慈祥地道。
佛语毕,二话不说牵起旃陀罗儿的手,飞升到虚空。瞬间来到恒河边,让旃陀罗儿沐浴,洗涤了污秽之身后,带他回祗洹精舍,让弟子为他讲经说法。
旃陀罗儿心中的感激自不可言喻。在祗洹精舍,精进不己,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天天自我觉照,不到十天的工夫,便证得须陀洹果。又毫不懈怠地勇猛精进,很快证阿罗汉果,得到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智慧顿开,明心见性,彻照无碍。
波斯匿王听说佛度化旃陀罗儿,便起了鄙夷之心。他以为:
“佛出身释迦种姓,乃是尊贵皇族;左右弟子又是出自四大种姓,常入宫室接受供养,信徒们五体投地,接足顶礼。而今,却度化了如此低贱卑微的旃陀罗儿,我们为何要礼拜供养他!我一定要质问世尊。”
这一天,旃陀罗儿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缝补破旧的僧衣。
国王来到祗洹精舍。一眼看见这不知名的比丘坐在大石头上。便说道。 “请您禀告世尊,波斯匿王要觐见世尊。”
旃陀罗儿听了,现出神通隐没到石头里,再去精舍,向佛禀告。
“世尊!波斯匿王来求见。”
“知道了,请国王进来吧”佛说。
旃陀罗儿又从石头里边冒了出来,此情此景,自然让国王大感惊讶。
“这比丘是谁!能在石头中自由无碍的进出
”国王一进入精舍,向佛顶礼后,便迫不及待向佛请教。
“他就是除粪工人旃陀罗儿。”佛说。
当时,佛藉此因缘说了两首偈子——譬喻污秽的烂泥、田沟或深坑里,也能长出清香妙洁的莲华。莲花能出污泥而华香四溢呀!
“大王!您会不会也摘取这香洁的莲华呢
”佛问。
“世尊!莲华清香妙洁,宜撷取啊!”波斯匿王欣然答道: “世尊!旃陀罗儿这么快就证果,真是不可思议啊!从今以后,我要以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恭敬供养他。”
旃陀罗儿虽出身低贱,但不妨碍他修习佛法,而他入佛门后,也不负世尊所望,勇猛精进,在很短的时间内证得阿罗汉果。
有为者亦若是,故此,我们千万不可有傲慢之心,瞧不起众生,须知众生皆有佛性,谁知道周围贫困落魄者是否有如佛说“犹如污秽恶地,生香洁莲华”的能人呢
连佛陀如此尊贵的人,对待众生,也不因贫贱富贵而有所差别。更且,佛度有缘人,不论是工农阶级、富商巨贾,一切皆平等慈悲对待。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佛教故事五则(佛蕊)》全文阅读结束。